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十二五 重庆市“十二五”规划农村民意调查分析
 

十二五 重庆市“十二五”规划农村民意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23 04:40:59 影响了:

  摘要:为了协助策划好“重庆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12个五年规划”,开展了“十二五”期间农村民意调查,分析了农民对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农业投入、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农村民意;调查分析;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3-2791-0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ural Poll in the Period of ‘Twelfth Five-Year Plan’
  in Chongqing
  
  PENG Wen-xue1,HAO Feng1,PI Jing1,LUO Rong2,ZHANG Rong-ping2,YUAN Chang-ding2,ZHOU Rui1
  (1. Information Cente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ongqing 401329, China;
  2. Chongqing Agricultural Commission, Chongqing 40112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work out “the Twelfth Five-year’s Pla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of Chongqing” better, the investigation of rural poll in the period of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was carried out, farmers’ altitude, opinion, advices on agricultural policies,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New Countryside, social security were analyz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the twelfth five-year’s plan’; rural pol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Chongqing
  
  “十二五”期间,重庆市肩负着在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提供示范的重大使命,也是建设“五个重庆”极其重要的5年。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2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重庆市农业委员会正在制定“重庆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12个五年规划”。开展民意调查,切实摸清农民意愿和需求,是制定好规划的前提条件。
  1重庆市“十二五”规划农村民意调查方案
  1.1调查问卷的设计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中心设计了“十二五”期间农村民意调查问卷,组织了由农业经济、农学、园艺、农产品加工、植保、农业资源利用、农业机械、农业工程等学科的专家和领导进行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30道调查问题。调查题目内容主要涉及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农业投入、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五大方面。调查对象包括农民、基层干部和乡镇居民。被调查人的年龄分为18~20岁、20~40岁、40~60岁、60岁以上几个年龄段。被调查者如果是文盲,由调查人员指导填写问卷。
  1.2调查地点和时间
  根据重庆市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和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布局,经与相关专家讨论,选择九龙坡、潼南、大足、永川、垫江、武隆、彭水、南川、梁平、万州等区县,随机抽取农户(包含村干部)发放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0年10月11日至11月20日。要求农民在调查问卷上签名,为了让被调查的农民能够认真地填写问卷,对每户农民给予一定的种子或经济补偿。
  2结果与分析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300份。300户接受调查的对象中,农民为绝大多数,占67.3%,基层干部占20.7%,乡镇居民占12.0%。从年龄来看,18~20岁的占5.7%,20~40岁的占35.3%,40~60岁的占46.0%,60岁以上的占13.0%,年龄分布结构较为合理。从接受调查者的学历来看,大专以上的占29.7%,中学的占15.1%,小学的占32.1%,文盲占23.1%,学历结构比例比较符合农村实际状况。接受调查者中男性占65.7%,女性占34.3%。
  2.1农业政策强农惠农,但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对于“是否了解当前国家在农村中执行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问题,只有27.3%的人比较了解和熟悉,表明大多数农民对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了解不够。
  对于“目前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因素”的问题,42.0%的人认为是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低,其次,农资价格偏高、补贴不合理、机械化程度低等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政府在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同时,应从多方面着手,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对于“如果政府提供信贷、技术、信息、保险等支持,农民是否愿意成为种植、养殖大户”的问题,67.7%的人回答是愿意成为种植、养殖大户。
  就贷款存在的问题而言,存在贷款条件苛刻、贷款额度小、贷款利息高、缺乏有效的抵押物等问题,表明国家的农村金融支持力度偏小,农民快捷地获得足够的贷款较难。
  在鼓励农民创业方面,31.4%的人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资金支持,25.1%的人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技术培训,24.1%的人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政策扶持,19.4%的人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信息服务。因此,政府应该从资金支持、技术培训、政策扶持、信息服务等多方面支持农民创业。
  对于“农民想通过哪种途径实现就业”的问题,29.8%的人想就近招工安置,28.1%的人想自己外出打工、17.7%的人想自主创业,24.4%的人想做小生意,表明农民就业的想法不一样,政府应从多方面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从以上的调查中,笔者认为,国家在农村中执行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善了农业发展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偏低、农资价格偏高、补贴不合理、机械化程度低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义务教育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医疗改革等起步晚,动作小,强农惠农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
  2.2科技利于节本增效,但科技支撑总体乏力
  对于“农民如何看待农业科技对农村致富的重要性”的问题,67.3%的被调查者认为很重要,21.0%的人认为比较重要,仅11.7%的人认为一般或不太重要,表明绝大多数农民接受并依赖农业科技发展生产和发家致富。
  对于“农民获得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渠道”的问题,农技人员指导占32.1%,广播电视传播占29.7%,请教有经验的人帮助占23.1%,查阅科技图书资料占15.1%。表明重庆市农技人员在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农民除通过农技人员帮助外,还通过广播电视、请教有经验的人和查阅科技图书资料获得农业生产技术。
  农民在购买种子农药等农资产品时,39.7%的人请教乡镇领导和农技人员,另有32.3%的人凭经验购买,表明农民信赖农技人员,信赖往年生产中表现好的品种。
  在对待化学农药的态度中,47.7%的人不使用化学农药,30.3%的人是只要能提高产量就用,22.0%的人是种来供自己吃的不用、种来卖的就用。表明很多农民缺乏正确使用农药的知识和责任心。
  在对农作物施用农药方式的调查中,仅有35.0%的农民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其他的农民或者自己购买农药自己施用,或者与别的农户一起购买农药一起施用,或者根本不使用农药,表明在农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工作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78.3%的被调查者都非常愿意参加政府举行的就业培训,也表明大多数农民认为科学技术和知识很重要。
  以上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农民认为农业科技对农村致富很重要,能主动地接受新品种、新技术。但是重庆市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严重不足,高层次农业创新人才匮乏,科技基础条件薄弱,农业科技投资主体不多,农业科研和推广经费不足,农业新技术研发推广缓慢,部分成果还留在实验室或试验田里,不能合理地、有效地推广利用。乡镇农技服务体系中,30%以上的单位岗位设置不科学,很多农民无法及时地得到农技人员的帮助。
  2.3农业投入可壮大产业,但市场风险无法化解
  在对“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问题”的调查中,38.4%的人主要构成为养殖,33.7%的人主要构成为种植,19.0%的人是通过打工获得主要收入,8.9%的人主要靠经商获得收入。
  在“农民不愿土地流转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43.7%的人是因为“除土地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30.6%的人认为租金偏低,25.7%的人担心租金无保障。此两项调查表明,大多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和生活依靠为土地,并且农民的收入较低。
  在“农民现在生产所需资金主要来源问题”的调查中,55.0%的人靠自我积累,表明农民生产投入的资金很少,扩大生产规模的能力极为有限。仅有23.0%的人通过贷款获得生产所需资金。
  从“影响家庭增收的最主要的因素问题”的调查来看,36.7%的人缺乏资金。另有31.3%的人认为缺乏中介组织,22.0%的人认为缺乏技术,10.0%的人认为缺乏市场,表明在农村发展中介组织、培训技术、完善市场等,均对农民增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42.3%的被调查者希望政府资金投入农村的主要方向是发展产业,有24.0%的被调查者希望投入修路,19.0%的被调查者希望兴修水利设施,另有14.7%被调查者希望投入发展文化教育等。
  关于农业机械存在的主要问题,41.3%的人认为价格太高,15.7%的人认为使用和维修成本高,29.0%的人认为家庭承包土地少而不需要或不利于农业机械操作,仅14.0%的人认为现有机械不实用,表明农民无力自行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
  对于农机补贴的问题,47.7%的人希望增加农机补贴,24.3%的人希望增加农机补贴种类,18.3%的人希望增加农用燃油补贴,9.7%的人希望增加维修补贴。
  对于政府鼓励使用有机肥(含农家肥)的调查,53.0%的人认为政府投入不足,20.0%的人认为价格太高,也表明农民希望政府加大对有机肥的投入。
  从农业投入有关的调查中,笔者认为,大多数农民除土地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土地租金低,并且土地租金无保障,致使农民不愿土地流转;由于贷款条件苛刻、贷款额度小、贷款利息高、缺乏有效的抵押物,绝大多数农民生产所需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自我积累,难以购买农业机械和装备,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2.4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城乡统筹任重道远
  当前,很多地方的村民居住较为分散,不利于节约土地和新农村建设,68.3%的人表示,如果政府提供适当的建房补贴,他们愿意拆迁到集中居住地。
  关于“当前最希望村容村貌得到改善”的问题,49.3%的人希望改善环境卫生,表明很多农民对农村居住环境不满意。33.3%的人希望改善道路交通,表明部分地方存在道路交通问题。
  57.3%的人认为农村户用沼气对改善农村面貌和卫生状况的作用很好,38.0%的人认为作用好。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强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建设。当然,如果能合理规划,在集中居住的基础上加快沼气池建设,效果将更好。
  对于生活中主要燃料的调查,41.3%的人用的是木柴,只有26.0%的人用的是沼气。
  在回答“对现在的生活环境最不满意”的问题时,很多人对选择回答难以取舍,因而出现了多选的情况,总体结果表明,农民对饮水困难、交通不便、环境卫生差、治安不好等几大问题都不满意。
  据调查,71.7%的人是通过自产自销参加农业产销过程,表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还较少。政府应加强对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
  据调查,31.7%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对村里帮助很大,25.3%的人认为对村里帮助很小,22.3%的人认为对村里没有好处,20.7%的人认为村官基本上是镇里在使用,因此,今后应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管理。
  以上分析表明,农民对饮水困难、交通不便、环境卫生差、治安不好等几大问题都不满意。农民居住分散,不利于节约土地和新农村建设,大多数农民表示,如果政府提供适当的建房补贴,他们愿意集中居住。但如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2.5社会保障造福于民,但农民仍然忧心忡忡
  对“最担心的问题”的回答,很多人有多种担心,并且每种担心的人数基本相当,担心的问题主要是家里有人生病、农产品难卖、外出打工老人儿童无人管、孩子读大学学费贵。表明农民生活压力大,存在各种各样的顾虑,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农民的困难,切实解决农民的疾苦。
  在“最希望政府提供的服务”的回答上,农民也有多种想法,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业生产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很多人做出了多项选择。
  对于农民工最盼望什么,有30.0%的人最盼望按时足额领到工资,29.7%的人盼望政府提供农民工公寓,24.7%的人最盼望子女正常入学,15.6%的人最盼望得到法律援助。因此,政府应充分考虑农民工的问题,力求让农民工享受市民同等待遇。
  以上分析表明,农村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对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对策建议
  3.1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实效的、长效的强农惠农政策
  建立健全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种粮和农机等补贴、农业保险、土地流转等政策和制度,巩固和提高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确保农民收益不断增长;建立健全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推进土地规模经营、集约化经营,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变革传统农业经营组织体制,培育新型农业产业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新型农业体制与机制,集聚先进农业产业要素,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设立山区农业补贴,在普惠补贴政策框架下,建立适应西南丘陵山区发展需求的农业补贴政策框架。
  3.2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重庆市立体气候明显,加之高温干旱和寡日照等不良气候的影响,外地很多品种和技术无法在重庆市获得较好的效益,重庆市的农业科技必须以自主创新为主[1]。
  建议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加强重庆市丘陵山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围绕影响山地农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培育、引进和推广,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结合重庆市山地农业实际,积极引进,开发,生产多功能、经济型中小型农业装备设施。积极研发适应山地农业的小型机械,重点解决山地和小块农田机械化技术与装备问题。
  加快构建一个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积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2]。
  3.3多管齐下增加农业投入
  政府应加大投入,重点用于基地建设。按照“生产基地重点化、重点基地区域化、区域发展优势化”的思路,建设区域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扶持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有经济实力、带动力强的农产品流通型龙头企业。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产业化专项资金,用于龙头企业贴息和基地建设。
  实行以国家项目资金作引导,以民营投资为主体,以金融部门支持为依托,以社会资金为补充的资金筹集和运用方式,来获得资金投入的效益最大化[3]。大力引导城市资本下乡,引导城市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民间资本投向“三农”,是破解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难题,搞活农村经济的关键[4]。
  3.4统筹协调新农村建设
  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深入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农村清洁工程、农村森林工程,改善农村环境治理,加快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探索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和农民变市民的有效途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原则。拓展农业生产、生态、观光、旅游、休闲、教育功能,注重走生产、经济、生态、社会各项功能兼顾的复合型模式,优化农业生产功能,提升农业经济功能,拓展农业的生态、社会和文化功能。
  3.5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机制
  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建立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弹性退出机制,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完善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强化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作用,确保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和合理增长,保护进城农民合法权益。加快农民工公寓建设,营造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环境。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守法意识和维权意识。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平等享受城市公共服务,推进农民市民化。
  
  参考文献:
  [1] 康月琼,郝风,艾晓林,等.应对农业国际竞争合作的重庆农业科技战略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4):168-170.
  [2] 郝风,欧阳柬,陈旭,等.科研院所专家负责制的农技推广模式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08(2):102-104.
  [3] 郝风,李启波,康月琼,等.重庆荣昌生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2):183-184.
  [4] 杨耀钦,李灿,郝风,等.引导城市资本下乡,推动城乡统筹发展[J]. 南方农业,2009,3(9):5-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