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盘活海量卫星遥感数据] 遥感卫星地图
 

[盘活海量卫星遥感数据] 遥感卫星地图

发布时间:2019-03-14 03:50:45 影响了:

  风云三号A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卫星遥感数据正逐步向着全球范围、多尺度、多维度、高空间分辨率等方面扩展,如何将海量卫星遥感数据用活,是一项艰难的挑战。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机房
  
  “风云三号A星每天到达的数据量接近1TB,如果算上加工处理后的产品数据,每天需要存档的数据量将达到2TB。这些非常有价值的数据,不仅需要妥善的保存起来,更加需要的是尽可能向各类用户进行共享和服务,使数据可以活用起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数据服务室副处长罗敬宁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独家专访时告诉记者。
  风云三号A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于2008年5月2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风云三号A星每天会对全球扫描2次,每次扫描宽度为2900公里,具有全球性,其上携带着多达11种有效载荷和90多种探测通道,可以不分白天黑夜,对任何气象环境进行探测。获取的数据将为气象、环境、气候变化、航空、航海、农业、林业、海洋、水文等多领域所用。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从开始接收处理气象卫星数据,到中国自主研制的气象卫星的成功发射,直到具有全球、全天候、多仪器观测能力的风云三号A星的成功发射运行,已有三十多年。随着新的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使得卫星数据和相关产品的数据量急剧增长,已成为典型的海量数据。” 罗敬宁说。
  目前,风云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已经开通,甚至是社会普通用户都能免费下载到高质量的卫星数据。其中的高级定制服务更是基于时空一体化数据模型,采用大规模并行数据库技术,实现卫星数据的高级定制服务,体验所见即所得的全新数据服务。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是如何针对这样的海量数据进行管理、挖掘和服务,为用户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的呢?
  早在3年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就联合提供GIS平台的ESRI公司和提供数据库的微软公司,三方共同研发,通过三个领域的技术创新,推动了整个数据服务系统的发展,包括大规模并行数据技术应用、多维时空数据模型设计、面向用户的数据挖掘和智能服务技术研发。这也是在国内首次尝试使用负载均衡的空间网格模型。
  卫星遥感数据属于空间数据的一种,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是采用关系型数据库,但面对如此海量的卫星遥感数据,现有的数据库技术是无法满足应用需求的,在系统的性能、管理和扩展方面都遇到极大的瓶颈。“为了适应卫星遥感数据管理和服务的需求,必须研究大规模并行数据库技术,应用创新的技术体系,为整个数据服务系统提供支撑。面对风云三号数据存档和服务系统的难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应用了影像文档存储开发的新技术 � 文件流(Filestream)和远程文档存储(Remote Blob Store,简称RBS),进行集成研发,解决了海量卫星遥感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难题,并可以提供非常强大的系统扩展能力。” 罗敬宁介绍说。
  在面向用户的数据挖掘和智能服务技术研发方面,为达到“以用户为中心,所得即所需”的目标,并适应当前卫星遥感数据的全球空间观测范围、长时间序列、多维度、复杂数据形态的特征,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设计了全新的全球空间网格数据模型,并逐步集成到应用系统中,为下一代的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完善的技术框架。
  近年来,空间数据呈爆破性增长,很多用户迷失在了信息和数据的汪洋大海之中,却饱受知识匮乏之苦,海量卫星遥感数据的集成管理和智能挖掘正在风云三号数据处理和服务系统中被逐步求解,成为未来卫星数据共享服务技术重点的发展方向。据悉,风云三号数据存档和服务系统的二期工程即将开始建设,将更加关注卫星遥感数据的使用和服务品质,弥补一期工程中的待完善之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