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对建立高校贫困生资助系统的思考_高校贫困生资助
 

对建立高校贫困生资助系统的思考_高校贫困生资助

发布时间:2019-04-04 04:45:55 影响了:

  摘要:高校贫困生资助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贫困生的认定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资金和岗位不足,无法满足解困需求;助学贷款政策不能真正落实到位;对贫困生的心理资助不到位。为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拓宽资助渠道、完善助学贷款制度以及心理资助与经济资助相结合等对策。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系统;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7-0080-03
  作者简介:戴海群(1969-),男,江苏镇江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研究。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对促进高等教育以及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在给我们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其中比较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便是贫困生问题。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切实解决高校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有必要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措施。因而,研究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评估现行资助体系运行的效率,便成了高等教育研究领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国高校贫困生现状
  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同时,我国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且高校教育收费标准也在逐年提高。大学收费制度的改革,使得贫困生求学难问题日益凸显。2007年,全国高校人均学费达到5000元左右,艺术类、应用本科、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学费更高,如果加上大学期间的住宿费、生活费等,平均每生四年约需花费4万元左右。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06年,我国高校贫困生的数量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6%,总人数从1996年的几十万上升到了500多万,十年的时间,贫困生数量翻了三十多倍。2010年,教育部对全国普通高校贫困生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详见表1。
  二、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由国家、高校、社会等多方为主体,以“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为手段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已帮助许多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但与此同时,该体系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表1各类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及比例
  在校人数总人数
  (万人)经济困难
  人数(万人)所占
  比例特别困难
  人数(万人)所占
  比例全国在校生总数2285155272306%1661727%中央部属高校
  在校生总数251725530 2196%1820 723%教育部直属高校
  在校生总数19709 4340 2202%1390 705%地方高校
  在校生总数203343 47170 2320%14790 727%  1. 贫困生的认定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首先,以学生平均消费水平和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来界定贫困生的做法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由于中国地区间差异较大,地区间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不同,导致经济困难的界定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次,贫困生认定的程序缺乏公平性和真实性,且操作性不强。贫困生认定程序中经济情况一项靠学生自我陈述,贫困证明由街委会提供,学生贫困程度由班主任评定,导致学校无法核实学生经济困难的真实性。第三,学生诚信不足,提供虚假资料。一部分非贫困学生在填写家庭经济情况时弄虚作假,凭借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开据虚假贫困证明,从而达到申请学费减免或获取资助的目的。而另一部分真正贫困的学生,却因无法拿到“贫困证明”,而丧失了减免学费或获取资助的机会。
  2. 资金和岗位不足,无法满足解困需求
  现有的资助方式包括国家奖学金、校内奖学金(主要用于奖励成绩优异的学生,贫困生和非贫困生都可以得到)、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特困生补助等。由于资金有限,无法满足所有贫困生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奖、助学金主要由国家拨款、学费提成和社会捐助三部分组成。但实际情况是社会捐助很少,因而资金来源主要靠国家拨款和学费提成两个渠道。而前两项资金中的大部分又被用作奖学金和各种补贴,因而真正用于资助贫困生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根本无法满足解困的需要。
  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在校表现、成绩、综合排名来分配名额和奖金的,导致有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根本排不上号,或者即使排上了号也拿不到最高金额的奖励,而相对来说,一些成绩好但并不十分困难的学生却拿到了最高金额的补助,这显然有悖于奖学金下发的最初宗旨。
  受勤工助学岗位少和资助金额有限的制约,一些贫困生不得不一边找校外兼职,一边学习,这样势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进而影响到综合排名。对于学校而言,受基金有限、资助面广的影响,只能减少对每个贫困生的资助金额,难以集中力量解决个别特别贫困学生的问题。而且,各种贫困生救助方式牵涉到不同的政策,国家、社会和学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因对贫困生受助情况缺少全面了解,于是便出现了重复资助的问题,产生了资助不公的现象。
  3. 助学贷款政策不能真正落实到位
  近几年来,向贫困生发放助学贷款逐渐成为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有效途径,社会也对此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助学贷款政策在实际中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对于银行来说,自财政贴息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以来,并没有人给银行贴息,承办贷款的商业银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为前提,与助学贷款所具有的风险大、收益低的特点相矛盾。为了落实助学贷款政策,商业银行必须放弃贷款的商业性条件去迎合国家的政策性要求。现有银行大多数是风险自负的商业银行,要贷款必须有抵押。助学贷款是一种长期的无担保信用贷款,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收入水平偏低,还款能力相对较弱。而学生毕业后流动性大,贷款催收的成本比较高,追款相对来说比较困难。银行担心无法收回贷款,出现呆账、坏账,不仅收不回利息,甚至连本金都难以收回。因此,银行表面上热情,实际上冷漠,出现了发放助学贷款进展缓慢的局面。而且,不少学生视助学贷款为国家救济,还款意识淡薄,学生因缺乏诚信意识,对个人信用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了故意拖欠贷款的情况,导致了助学贷款一直存在较高的违约率,甚至有些高校被银行取消了享受助学贷款的资格,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助学贷款的发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