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杂说“书卷气”] 书卷气
 

[杂说“书卷气”] 书卷气

发布时间:2019-04-16 04:35:59 影响了:

  真正的“书卷气”应当与博学、谦逊、高雅、悲悯情怀等人类美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更应当与中国知识分子救世济民的优秀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  对于读书人,你赞美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洋溢着书卷之气;你挖苦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看不到任何书卷之气。
  对于不读书的人,你同样可用“你好像有一种书卷气”之类的话赞美他;当然如果是想挖苦他,用一句“你没有文化”,杀伤力也就足够了。
  总之,不管是读书人,还是不读书的人,“书卷气”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武器。因为“书卷气”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所以,读书人看重它,不读书的人同样以拥有“书卷气”为荣。
  “书卷气”虽然只是一个抽象的精神概念,却可以通过十分具体的方式表现出来。换言之,“书卷气”是写在每个人脸上的。一个人有没有书卷之气,我们可以从他真诚抑或虚伪、幸福抑或痛苦的脸上直接观察到。当然,观察者本人也必须是一个拥有“书卷气”的智者。否则,你是看不到的。
  我一向以为“书卷气”首先是可以“学而知之”的。通过我们后天接受教育和努力学习,便可以修得宝贵的书卷之气。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便是这个道理。因此,读书学习之于我们人类的意义,不仅在于吸收知识,更在于提升我们自身的修养。
  如果你被人讥笑缺少“书卷气”,弥补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读你需要的书,读你喜欢的书,读圣贤之书,天长日久,滴水石穿,你的书卷之气会不请自来。相反,你如果厌恶“书卷气”,方法更简单,只要不读书即可。古人曾经说过,三日不读书,语言会无味,而且面目可憎。不过,我相信真正厌恶书卷之气的人,必是世间可笑之人,而且在这世间应该是愈来愈少了。毕竟当今时代已为知识经济时代。
  想来,历史上也确实经历过一段荒唐可笑的时代,既不乏可笑之人,更不乏可笑之事。记得在20世纪的一些特别年代里,我们曾经一度把“大老粗”“没文化”视作最具有“革命性”的词汇。相反,那些接受过专业教育的知识分子、读书人,则羞于承认自己有文化,更羞于承认自己身上的“书卷气”——因为“书卷气”几乎成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代名词。所幸的是,那样荒唐可笑的历史如今一去不复返。
  另一方面,我们似乎也应当承认一个事实,即所谓的“书卷气”有继承的可能性。因为文明与知识的传承,不仅依靠书本,也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我相信一个浑身上下散发出“书卷气”的人,除了与他后天读书学习有关,也往往与他生在一个家学渊深的环境有关。即使是那些没有受过多少专业教育,甚至读书都很少的人,如果他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我们往往可以从他的身上若隐若现地感受到一丝书卷之气。
  “书卷气”之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如果仅仅作为我们被别人夸奖和骄傲资本的话,则是很空洞和无聊的。我反感那些读了几本书、上了几天学,或者留了几年洋便目空一切、自以为是、颐指气使的人。其实那与真正的“书卷气”没有任何关系,用“小人得志”来形容才是最合适的。在我看来,真正的“书卷气”应当与博学、谦逊、高雅、悲悯情怀等人类美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更应当与中国知识分子救世济民的优秀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那样的书卷之气才是我们当今时代读书人所需要和追求的。
  记得吴敬琏先生曾经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句话来表达他对已故思想家顾准先生道德文章与高尚情操的景仰之意,我也愿意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对于心目中理想的“书卷气”的爱意与追求。
  刘明清,资深出版人,发行人,书评人,专栏作家。现任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