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舆怎么读 驻舆询之
 

舆怎么读 驻舆询之

发布时间:2019-06-11 11:07:13 影响了:

  清朝官员因公外出是没有轿车乘的,但他们有轿子坐。轿子又称舆。1869年湖北汉阳灾荒,时年29岁的江苏泰州人丁柔克出任汉阳府守令,为赈灾事他坐轿出入衙署,总发现有围观百姓似欲拦轿递呈状纸,却被衙役呵斥驱逐。丁守令坐镇衙署,总不见有重要舆情反映上来,他马上想到下情之所以不能上达,是因为这样的门被个别官员和他们收买的衙役堵死了,百姓万般无奈,才寄希望于拦舆递状。
  在丁守令看来,“盖守令之于民,如家人父子,属离咫尺,彼有屈,或抑之、塞之、齮齕之而不能达,至见守令之面,亦依然不能达,民亦何赖有此官也?”丁守令觉得守令和老百姓的关系,一如一家人相处,结果人家却连你的面都见不到,那么守令对老百姓来说,又有什么存在意义?丁守令上任不久,对当地尚有许陆多情况不明,但他此前毕竟做过功课,其对这里的灾情民意,以及治安糟糕、民国生疾苦、官员腐败等有所了解。现在面对此情,他郑重告示手下,以后他乘舆外出,如遇百姓欲拦轿递呈状纸,不得拦阻,必须停轿受理。
  于是当丁守令再次舆出衙署,遇有欲拦舆告状的百姓,便“驻舆询之”——停轿“现场办公”了解情况。丁守令只阅看了几份状纸,就发现百姓反映的事情衙署本该受理解决,结果却不作为。这其中当然也不乏有人无理取闹的,对此丁守令当场斥责警告,告知下不为例;对那些事情比较复杂,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则让他们去衙署等他回来后细谈。这天丁守令在衙署既是对一干官员,也是对自己严肃提出:“且开听断之门,绝嫌疑之迹,使我境内及各属,与夫一切豪绅、劣监、积匪、猾贼、署中之幕友、亲戚、家丁、胥吏之各种作奸犯科,要结蒙蔽,皆可于随时知之,随处得之,岂不更明察哉。”丁守令决心要在自己任上,治理汉阳诸多弊端,及社会乱相。
  然而丁守令显然高估了自己的能量。一天当他又乘舆外出,眼见一老农率多人跪在轿前告状,他吩咐停轿时,几个衙役不但不停轿,还对领头跪禀的老农“诃逐愈甚,甚欲以杖击之”。丁守令“立驻舆询之,舆夫亦不甚愿停。予(丁自称)愈盛怒,必欲视其词而后已”。在丁守令的坚持下,轿子最终停了下来。丁守令很快弄明白了,原来这是地方百姓“联名公诉”某县差的种种劣行。丁守令回署后即命将某县差拘押到署。不料这某县差到署后,竟然态度傲慢,根本不予配合。丁守令盛怒之下,喝令赏其数十大板,然后押下。接着,丁守令查实该县差是个臭名昭著的“蠹役”,便将这个作恶多端的家伙送上了断头台。史料记载,丁柔克署理汉阳府主持赈灾工作,终使“灾民皆得(其)所”。但即使这样,他上任仅数十天,还是遭遇了“下岗”——卸职。这也是他“驻舆询之”付出的代价。
  从丁柔克的岳父赞誉他“壮志有奇气”、“思欲效命疆场”的秉性来看,丁柔克对丢掉乌纱帽应该无怨无悔。要不他就不会说出诸如做官不为民着想,“民亦何赖有此官也?”的话。而从他担任汉阳府守令短短十来天,便使“灾民皆得(其)所”被他视为“生平稍惬心事”(丁岳父语)来看,应该说他心里是有老百姓的。丁守令生当专制时代的晚清,明知“驻舆询之”要付出代价而不退缩,堪称难能可贵。
  (龚宝良 摘自《新民晚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