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19-06-16 04:30:25 影响了: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急需大量具有创造意识的人才。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因此怎样培养具有创造意识的人才,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因此,我们要突破狭隘的“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论调,下决心用教学方式的转变,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上下功夫。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体会。
  一、引奇激趣——迎接创新的使者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极为重要的。
  1、创设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音乐渲染、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朗读、录音、挂图、多媒体演示等手段来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泉水》一课,在教学开始,我播放泉水流淌的声音,配以山涧鸟鸣、欢快的乐曲,学生喜悦,学文兴趣大增;再如教学《第一场雪》,我先给学生播放雪景录像,把学生带入“雪中”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使学生在欣赏美丽雪景的同时,激起求知的欲望。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四读四自”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收到较好的效果。这一模式强调空间上的灵活,材料上的丰富,内容上的综合,方法上的创新,学生通过读书、讨论、质疑、解难、交流等方式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议堂”,鼓励学生大胆求异,为学生的创新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2、设置悬念。心理学原理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巧妙地给学生设置悬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高大的皂荚树》一课时,板书课题后,我在“高大”下点一加重号,问:“高大指什么?”学生答指皂荚树又高又大,又问“难道高大仅指皂荚树的外形吗?”这一问,在学生原本平静的思想上,刹时激起层层波澜,促使学生深思,诱发了学生急欲求知的心理动机;教学《赤壁之战》这篇文章,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一巧妙的提问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的热情高涨,兴趣油然而生。
  3、活动激趣。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西门豹》、《晏子使楚》等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时,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故事情节进行再创造,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自己动手写故事,再自愿组织小组在班级进行表演。这样,学生的创作欲望开始萌发,表演兴趣被调动起来,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不再是消极的听众,而是主动的求索者,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二、引导质疑——催生创新的萌芽
  古人云:“学贵有疑”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1、引导学生质疑,要循序渐进。
  学生的质疑能力,由“敢问”到“善问”,有一个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一般来说,开始时每学一篇课文都要布置学生预习,并要求他们提出二三个问题,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提问。质疑环节安排在学习新课前还是学习新课后,这要视情况而定。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学生会逐步养成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的习惯。一旦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或提出“标新立异”的见解,那么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举两个例子,在训练之初,我教学《绿色的办公室》时,学生只能根据课题提出:绿色的办公室是什么样子的?题目为什么要加引号?等较为浅显的问题,此时教师万万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只要学生敢问,就是一个突破。在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就能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比较有深度的问题了。如教学《新型玻璃》,学生就有如下质疑:什么叫新型玻璃?它与一般玻璃一样吗?课文介绍了哪些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作用等。围绕这些问题,学生自读自悟,利用各种资料与手段自行解决疑难问题;再通过小组或全班不同形式的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思路,进行群体的判断和综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达到逐步理解的目的。
  2、引导学生质疑,要指点质疑途径、教给质疑方法。
  根据学习语文的特点,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在预习中质疑。在学习课文之前,布置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地方不理解,并把简单的问题写到书边,由于学生基础不同,因而提出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如教学《爬山虎的脚》,在预习中学生质疑:“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什么样?”“爬山虎的脚是什么颜色、有没有变化?”“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爬山虎的脚如果没触到墙会怎样?触到墙呢?”这样学生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2)从题目上质疑。直觉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先导。教师让学生一看课题就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学《劳动最有滋味》一课时,学生看了课题马上质疑:为什么说劳动最有滋味?参加了哪些劳动?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在教学中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既为进一步学好课文做好了铺垫,也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从课文的语句、内容上质疑。有些文章中出现的语句,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抓住主线,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三次出现,作者每一次都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学生研究这一主线,深入挖掘课文内涵,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除上述这些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反复处质疑;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质疑;在演示中质疑;在延伸中质疑;在悬念中质疑;在某些看来似乎是矛盾的地方,但却又是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等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