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19-06-18 04:04:28 影响了:

  摘要:本文从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着眼,阐述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课外科技活动的意义。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的五种主要途径,指出高校在课外培养体系中应建立的激励和保障政策,同时简述了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就和效果。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能力;课外培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03-03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课外科技活动是课内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拓展,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如何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不仅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途径
  高校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参与创新活动的平台。[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有效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结合课内教学培养,不断探索和实践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模式。我校电子信息学院以电子类专业为特色,根据大学生理论知识结构特征,结合实际情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体系。
  1.以学术活动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学术活动,是立足于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普及性和广泛性特点的学术活动,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基本技能方法的掌握。[3]我院设有无线电爱好者协会,定期举行协会内部专业交流讲座,同时邀请专业老师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协会还不定期地组织面向全院的各种丰富的社团科技活动。
  2.以助研训练指导科技创新实践。专业指导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事业心强,是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能否得到快速提高的关键因素。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推动力,能形成教与学良好的指导和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以科研立项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科研立项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出设计题目及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提出有创意和研究价值的课题。[4]我院08年开始建立了“芯”苗人才计划,学生自行组队同时邀请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学院立项为期一年,同时设有中期检查,督促学生按进程完成项目。学院鼓励申请院芯苗项目的学生,积极参加省新苗人才计划和“挑战杯”竞赛等省级和国家级的科研立项和科技竞赛。我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的阶梯型科研立项平台,强化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4.以科技竞赛推动教学体制改革。各类竞赛在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也推动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学风建设。挑战杯竞赛中,许多学生科技作品新颖有创意,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肯定,同时竞赛又推动了学生去进一步学习和思考,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针对大二和大三学生,我院设有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竞赛培训课,学院将以面试形式结合理论成绩的形式,选拔进入该培训课。每年的5月份,由我院和教务处承办校电子设计竞赛,参加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达到了150人。竞赛是挖掘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校竞赛中具有潜质的学生将会显现出来。我院将这些具有一定创新和动手能力的学生组队,每组配一名指导教师,进行暑期集训,强化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以创业活动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校要强化与社会各业界的联系与合作,拓宽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域,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提供服务和保障。尤其是针对高年级和大学毕业生,高校要不断加强他们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通过自建或与企业合建创新创业中心和实践基地等形式,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场地、设施保障等,推动“产学研”的融合,促进创新成果能够顺利转化,为社会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
  二、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体系的激励和保障政策
  1.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加强社团以及兴趣小组的文化建设,将科技创新培养纳入管理活动中,使大学生在科技创新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5]引导大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找到学习的兴趣点,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各种层次的学术活动、科研训练及各种科技竞赛等。
  2.为推进科技创新活动工作,制定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和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分纳入大学生培养计划中,完善相关制度,使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推广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3.充分发挥教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各项科研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才能在指导学生科技活动中培育出创新人才。学校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竞赛和学生的科研立项。
  4.增加科研活动经费的投入,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形成“国家-省-学校-学院”四级资金投入体系,除国家和省为学生科技活动提供科研资金支持外,学校和学院划拨出一定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专项资金来支持学生的科技活动。对于获得省市科研专项、科研成果的学生,学校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我院设立的“芯”苗人才计划正体现了我院对学生科研活动的大力支持,保障了学生的科研经费,同时激发了学生科研立项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的成效
  我院近几年在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了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课外培养模式,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浙江省ACM程序设计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中,2009年,我院学生获全国特等奖3人,全国奖19人,省奖60人;2010年,我院学生获全国特等奖6人,全国奖6人,华东赛奖19人,省奖59人,2011年我院学生获国际奖3人,亚洲三等奖1人,全国特等奖1人,全国奖26人,华东赛奖13人,省奖54人。近三年我院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获奖层次相应提高,科技创新活动课外培养实践效果逐步显现。
  实践是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在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与推广,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以及合作精神,实行课内课外培养相结合。各级部门和高校应重视并鼓励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调动大学生崇尚科学、勤奋学习、追求真知、迎接挑战的主动性,培养大学生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实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德荣,常云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012):24-25.
  [2]周培松,谢慧荣.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探讨[J].文教资料,2007,(10):157-159.
  [3]孙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四结合”模式探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5(1):34-36.
  [4]董长宏,梁旭,黄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6):68-71.
  [5]陆建风,李圆圆.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安徽某高校为例[J].科技风向标,2011,(6):56-5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