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教会学生协同学习,培养学生协同意识:
 

教会学生协同学习,培养学生协同意识:

发布时间:2019-06-18 04:05:37 影响了:

  摘要: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接受,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有效的协同学习是一个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方式单一、缺乏协同学习、协同意识等问题,从协同学习的方式、方法及协同意识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出进行协同学习方式的策略,以真正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注重;学习;培养;协同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69-0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都在发生可喜的变化,协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初中各科教学中。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缺乏协同学习,协同意识淡薄,没能真正体现新课标所体现的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协同(合作)、探究学习。部分教师在学生协同学习中只是设计者,不是参与者、指导者,如同在作秀。要改变这些现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协同学习的有利条件
  1.营造轻松愉快的协同学习氛围。不管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余学习上,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都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师要善于优化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其进行讨论研究学习的愿望。
  2.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现代教育理论、协同学习理论的学习研究。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现代教育理论和协同学习理论的学习,才能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寻求到提高协同学习的有效途径,把教育理念、协同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如通过记教学日志,写教学论文,写教学案例,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多种教研活动,从中汲取优秀的做法并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付诸实践,以便提高实践能力和理论修养,切实为做好教学中的协同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3.转变学生学习观念,让协同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只有让学生意识到协同学习的重要性,并尝到了协同学习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时,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协同学习的活动中来。当然,这首先需要让学生具备协同学习的思想和协同学习的动机。①教学中渗透协同学习思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协同学习的思想引导。只有通过有效的协同配合,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生明白了协同的重要性后,自然会在头脑中形成协同学习思想。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协同学习的重要性。当学生在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感觉困难而需要别人帮助时,就会觉得协同学习的重要性,就会产生协同学习的愿望。③在学习活动中善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只有具备了责任心,协同学习的效率才能得到保障。教师在安排学习活动时就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职责,并分工协作,增强学生的协同意识。要让学生知道,只有人人参与、分工协作,任务才能完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协同学习的习惯。良好的协同学习的习惯是协同学习取得好的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协同学习的习惯。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发言、敢于表达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欣赏他人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交际的能力,等等。
  二、协同学习的基本方式
  1.结对子。一个班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家庭环境等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和个体差异。班上有能力强的,也有能力较弱的,有学习成绩好的,也有学习成绩相对差一点的。为把班上的优势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结对子”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协同学习的方式。①同桌组合。两人组就是同桌或邻座就近“两两配对”,不考虑其他任何因素。这是一种最快组成合作小组的方法。在各科学习活动中,有一些相对简单的学习任务就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同桌、邻桌侧个面或转个身就可以进行合作,既方便又快捷。②自由组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同学进行协同学习。这种方式适用于课余较为简单的学习活动。这种组合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组合起来的小组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2.组建学生协同学习小组。①“异质组”:这是目前有关协同(合作)学习的研究中最常用的分组方法。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员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体现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点。②“同质组”: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智力水平组成的同质学习团队,相对于“异质组”,这种形式的团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得较少,它比较适合于完成较为短期的合作任务。如语文课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共同兴趣暂时组成同质小组去完成,在课堂上布置分层练习时,也可采用“同质组”的形式进行,以激励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3.教师协同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更离不开老师的参与,当老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时,学生参与协同学习的意识就会更加强烈,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这种协同学习可以是教师与一个学生的协同学习,也还可以与一组学生(两个以上)进行协同学习,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参与者、合作者,而不是学习活动的评判者。
  三、把握协同学习的有利时机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活动都要进行协同学习,该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还得让学生独立完成。这就是说,教师要把握协同学习的有利时机,在需要学生进行协同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大胆尝试。现主要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进行论述。
  1.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协同学习时机。①在问题解决中有困难时进行协同学习研究。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事先的预期,知道学生在解决什么问题时有困难,从而决定教学中在什么时候进行协同学习。这时的协同学习主要是进行课堂讨论。②在解题的方法不唯一时进行协同学习研究。我们知道,有些学科特别是理科对某一道题的解答方式是不唯一的,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多项思维,在这个时候进行协同学习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③在学生思维感到矛盾处展开讨论。提出让学生感到不可思议的问题,即让学生质疑,从而产生对问题有刨根问底的欲望,此时展开讨论,让学生一起剖析、诊断、批判、改正错误,效果较好。
  2.把握课余活动过程中的协同学习时机。①在活动计划的制订、安排时。通常情况下,这样一个活动计划的制订、安排是一两个同学无法完成的,这就需要参与此项工作的小组成员协同配合。②活动过程中具体活动开展时。具体活动的开展需要有活动组织者和活动的参与者。某些活动还有主持人。如班上举办诗歌朗诵赛,这就需要主持人和朗诵者之间的协同。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协同意识和协同能力。③在活动开展完成后。活动完成后,对活动的效果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可以采取集体讨论的形式,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进行。可以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计划的制订、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发情况进性反思,寻找自己在活动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协同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和技能的重要学习形式,如何让学生真正有效地进行协同学习,还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改进,相信定能找到一种更佳的学习方式,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盛力群,等.学与教的新方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美]George M.Jacobs,等.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