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香港看妇科病 香港的病,我们的病?
 

香港看妇科病 香港的病,我们的病?

发布时间:2019-06-24 04:01:58 影响了:

  同文同种的文化导向、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都在预示着“香港病”正向我们袭来。香港企业今天的问题,很可能大陆民企明天就要集中面对。  英军占领香港之初,因天气潮热又穿着密不透风的皮靴,许多人足部红肿,奇痒难当。于是此病就以“香港脚”命名。内地本来惯于穿布鞋,对此知之甚少。改革开放之后,我们领略着香港丰富物质狂潮的同时,也顺带知道了“香港脚”这样一个毛病。
  而今天,我们看到比“香港脚”要凶猛许多的另一种“香港病”。
  香港的企业比大陆大约早起步30年,以李嘉减为代表的商业大佬被大陆的创富者当成神来膜拜,他们的传奇故事在江湖上被一遍一遍地传颂。但近两年来,香港企业家们的丑闻一下密集爆发。
  新鸿基郭氏兄弟反目,不仅争产,还自曝内幕搞得要身陷囹圄。被视为楷模的霍英东家旅也在他放去六年后爆发夺产风暴。一系列事件把香港富豪圈搅动得风起云涌。更令人感慨的是,当争产事件把人们的眼光聚焦到大亨们的财富上时,这些巨额财富的来龙去脉也开始在我们眼前褪去神秘,显露真相。富豪们官商勾结、垄断获利的事实被更多的人所了解;热衷投机的商业本性、势利商人的面貌越发清晰;造富的辉煌履历中隐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物极必反。过分追求财富,必然失去一些东西;过度追捧商业大佬的财富传奇,就看不到他们身上的“富贵病”。不依靠原创核心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仅凭借时遇和投机,财富虽然可以快速聚集,但始终不可能成为具有一流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而且,在华人家族企业的传统财富观影响下,这些财富未来的归属和可延续性,都要被打上一个问号。
  香港已病,内地无法置身事外。同文同种的文化导向、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都在预示着“香港病”正向我们袭来。香港企业今天的问题,很可能大陆民企明天就要集中面对。甚至于一些企业已经染病而不自觉;或者有一些企业,是已看到了病征,却甘愿“饮鸩止渴”。
  病态的财富观
  “在可能的情况下,占有更多(资源和权力)”。这就是华人财富观的主旋律。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让他们失去一点点财富和权力都会感到惶恐不安,只有占有才能带来尊重。只有控制才能保证安全。
  财富,是霸占的首要目标。都说艺术源自生活,香港本地的豪门夺产风波,只怕比TVB剧更精彩。香港富豪大抵妻儿众多,虽然几百上千亿的遗产平分也够大家花天酒地一辈子,但占有欲始终潜伏在每一个继承者的心中。一旦发病,轻则亲人反目成为媒体谈资,重则身败名裂亿万家产化为乌有。
  占有欲是天生的,这让未雨绸缪变得更加重要。偏偏中国人“生前不谈身后事”。根据一份研究报告显示,49%的受访香港富豪,均没有视财产传承作为须优先处理的问题;54%香港富豪并无订立遗嘱,远高于全球平均数23%。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家族企业频繁曝出遗产争夺纠纷并不足为奇,有些甚至在遗嘱已定的情况下再起龃龉。
  除了财富,权力是另一个被占有欲严重侵袭的对象。首先是家族成员霸占权力不给外人。他们人数不多,但牢牢掌控公司的一切,股权、管理权、投票权……一个外人哪怕再忠心耿耿、再亲密无间,想进入核心权力圈都是天方夜谭。
  其次是老子霸占权力不给儿子。老子往往是企业创办人,他们是真正的大佬,独掌大权几十年,即便已古稀高寿,也不愿真正放权。在长辈高压之下,没有实权的后代继承人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畏首畏尾,活在大佬阴影之下,心智磨灭,即使日后接班也难有更大作为;二是心高气傲,叛逆行事,在与大佬对抗之中更易做出过激之事,一旦接班,往往令企业改天换日风云突变,企业延续性将大打折扣。
  有人说,大陆民营企业主没有香港那么多妻儿,这争权夺产之事算不得什么烦恼吧?事实上,这病态的财富观华人皆有之,归根结底影响的是家族企业传承大计。香港集中发病,是因为香港企业家年事已高,不得不交班。在2012年中国新财富500富人榜上的一半人士年龄在50岁以上,各家族的长子辈平均年龄也达到35.7岁。在一些年龄稍大的企业家中,“香港病”已初见端倪。况且大陆的法治环境比香港恶劣许多,一旦“香港病”在大陆爆发,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里只有投机商
  香港繁荣的贸易掩盖了一个长期被人忽视的现象:这里并没有多少高附加值的产品输出。尽管服务业和旅游业高度发达,但企业和富豪一旦在某个领域完成积累,就会迫不及待地把触手伸向那些投资回报率更高、盈利周期更短的项目。他们对于利差的敏锐嗅觉超乎常人,逐利似乎是根深蒂固的潜在意识,因此大部分时候,他们都是以商人的面貌出现,而非企业家。
  《亚洲教父》的作者乔·史塔威尔一针见血地指出:“香港的本地教父可以分成两类:一类从事房地产业,一类从事银行业……这里的房地产价格一直非常昂贵,而且波动相当大,投机的回报率也很高,房地产因此一直是大多数大亨的财富来源。”在2011年福布斯香港富豪排行榜中,前十位的富豪里,有九位是以地产为主营项目或涉及地产生意的。在香港,如果不从事地产或金融等投机生意,你很难做大做强。这也是为什么所有从事实业的香港企业主。在具备一定实力后都想染指地产的原因。
  资本天生带着逐利的本性,投机对于商人来说,本来也无可厚非。只是华人经商,历来是精于计算,轻于创造,大陆民企的投机之风,只怕不输于香港。福布斯2011中国内地富豪榜中,房地产业也贡献了1/4的富豪。可见投机房产,对香港与大陆的商人都是首选。
  只是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投机始终算不上是“核心竞争力”。染上“投机病”的企业,虽有一些“身不由己”,但尝到甜头之后却“乐不思蜀”,无法自拔。若不早日诊治,难免就会病入膏肓。温州老板“跑路潮”至今记忆犹新,在2011年4月至9月的30个“跑路”老板中,其中27家企业与民间借贷有关,所得贷款大部分用于炒楼和对外放贷,最终积重难返,回天乏术。
  没有商业模式,垄断就是一切
  香港尽管宣称自己是世界上自由经济市场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那只是在终端市场的繁荣假象,在资源型产业和服务业中,随处可见卡特尔的影子。而垄断也是投机的并发症,一旦在某个资源和服务行业中获得垄断权力,核心现金流就开始源源不断流入富豪的腰包,并支撑他们完成更大的投机生意。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