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中职生个性与择业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中职生个性与择业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19-07-05 04:11:24 影响了:

  【摘要】中职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个性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从而影响这些学生在毕业时的择业及就业问题。本文就中职生个性与择业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策略。
  【关键词】中职生;个性;择业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22-01
  中职生因为自身的个性问题,造成在择业就业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导致就业难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难题。在择业就业中,他们的个性心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中职学校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
  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中职生中“落水者”的心态,“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
  (1)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不少中职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一些职校生抱着混世度日的心态打发人生,甘愿沉沦,听天由命。
  (2)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现在的中职生大部分是来自社会底层,由于缺乏来自长辈的关爱,集体观念差,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加上缺乏比较正统的集体生活的磨练,中职生社会生活经验不少,但是难以获得社会主流的认知、认可,从而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判断,分不清哪些是对的或错的,哪些事情对自己人生发展来讲是最重要的,而哪些在目前又是次要的。面对快速多变、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职生比同龄优势群体的学生显得更加困惑和无所适从。
  (3)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的不理想,不少中职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中职生,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是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孺子,是家长眼中“没希望”的一代,是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是现实社会中“多余人”的代表。可以说,与普高生相比,中职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4)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从当前中职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孺、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中职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些中职生可以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骗、**或偷盗,“边缘性人格”、“双重人格”、“物化人格”等并不少见,反社会性、分裂性、戏剧性等人格障碍倾向在一些职校生言行举止中也有明显表现。
  (5)社会性交往萎缩。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自然在以学业好坏为标志的学校、社会里,职校生就是笨孩子、傻学生,座位是在教室的后排,上课没有被提问的机会,根本没有参加学习竞赛的可能,有些老师和同学都懒得与他们打交道,一些家长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职校生来往相处。进入职业学校后,一些中职生对正常的社会交往仍然心存疑虑,总是怕这怕那,尤其是担心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因而不愿意与过去熟悉的人打交道,不愿意暴露自己职校生的身份,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性交往,甚至希望自己与世隔绝。
  (6)异性交往上的行为偏差。随着性意识的觉醒,中职生已经逐步度过了异性疏远期,而走进了异性接近期。他们渴望与异性多接触交往,和异性谈话交流会觉得十分高兴,和异性在一起活动感到特别兴奋、愉快。他们渴望有能够亲近的异性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异性交往关系。由于情感的冲动性,不少中职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不能理智对待自己朦胧的情愫,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因而中职生早恋现象比较普遍,由此而引发的中职生品德心理问题和性行为过错等违纪现象比较多见。
  (7)代际交往的隔阂明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代际冲突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而在现代社会转型期,所谓的“代沟”、“代差”问题更为明显和突出。不少中职生与父母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困难,经常埋怨父母教师不理解、不尊重自己,轻视父母教师的存在和价值,与父母教师的矛盾冲突不断,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行为冲突。
  2 中职学校学生的择业就业心理问题
  每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中职学都想拥有一个理想的职业,成就一番事业,择业就业是他们实现理想的第一步,也是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作为特殊群体,他们有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他们在就业中出现了许多兴奋、紧张、忧虑问题。
  (1)择业就业依赖退缩心理。虽然现在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但许多中职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对于中职校承诺保证毕业推荐就业的那些专业,职校生往往是十分喜爱、情有独钟。这也说明不少职校生在内心深处还是惧怕或不愿意自主择业,更缺乏创业精神和能力。
  (2)择业紧张焦虑心理。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为许多中职生的一大“心病”。一些中职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害怕“毕业就是下岗”,有的中职生甚至为此寝食不安。还有的中职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没兴趣,自己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整天心绪不宁、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3)择业思维定势心理。一些中职校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希望找到有社会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一旦要放弃所学的专业,一些中职生就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
  (4)盲目从众心理。尽管竞争越来越激烈,可是很多毕业生还是一个劲地往一个地方挤,这是中职生在择业中的特点,往往几个同学要在一个单位工作。所以,只招一名员工的岗位几乎没有人报名,招得越多的岗位学生报名越踊跃。其实盲目从众,特别片面评价企业现象是中职生的特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来说是一个致命失误。
  (5)好高骛远心理。有一些中职生,眼高手低,不从实际出发,在择业上期望过高,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这使得他们在竞争中也会失去很多的机会,有些学生被安排到好的岗位沾沾自喜,由于缺乏吃苦的准备,往往时间不长就感觉工作枯燥,抱怨工作无聊,最终再好的机会也把握不住。而被分配到差岗位的同学则感觉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一旦受到挫折,往往感到悲观失望,对自己、对未来失去信心,怨天尤人、消极等待,宁愿闲赋在家,也不愿正视自我。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中职生个性和择业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其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而解决中职生存在的这些个性和择业就业心理问题,需要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多方协作,共同关心这些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创峰.职业与人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朱铁汉.试论高职教育中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J].职成教育,2006,(5)
  [3] 贾楠著.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易丹著.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