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论“语言”艺术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语言艺术的魅力
 

论“语言”艺术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语言艺术的魅力

发布时间:2019-07-07 03:52:02 影响了:

  摘要:课堂教学艺术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启迪智慧、交流情感、陶冶情操。音乐课堂教学艺术对音乐艺术教学效果所产生或带来的通感效应和联觉效应能够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终极目标得到很好的实现。因此,只要能够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服务的一切教学手段,都将成为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形态。本文拟从“多用‘微笑语言’亲近学生”“善用‘音乐语言’暗示学生”“妙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借用‘科技语言’感染学生”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语言 通感效应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艺术对音乐艺术教学所产生或带来的通感效应和联觉效应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致使音乐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依靠通过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等手段来达到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终极学习目标未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那么,音乐教师要讲究怎样的教学艺术呢?
  一、多用“微笑语言”亲近学生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在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微笑,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换句话说,微笑同生活中的阳光、空气、水分一样重要。“微笑像鲜花一样迷人,像蝴蝶一样美丽,像春风一样温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是在天的那一方,在水的这一面……微笑永远是最美的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微笑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微笑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活力、更显精彩!教师如果能对学生微笑地点点头,那么这将是一种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最好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我们的学生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二、善用“音乐语言”暗示学生
  音乐语言是音乐课堂中的“核心灵魂”。那么什么是音乐语言呢?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音区、和声、复调、调式等等。
  音乐课应当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根据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如:节奏、旋律、节拍、和声等,我们音乐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设计很多特定的音乐语言来促进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课前播放一些特定且动听的音乐进教室,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就要上音乐课的氛围,或将课堂常规中上下课的师生问好改为歌曲:
  教师用亲切、甜美的歌声向学生问好,这样的问好方式学生们都很乐意接受,自然而然也会用甜美的歌声加以回应,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音乐氛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效果。
  三、妙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肢体语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而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感知音乐形象。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用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因此,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自然的、直觉的、即兴的。例如当学生音唱不准的时候,让他们用“柯达伊手势”来表示某个音高,边做手势边唱旋律,这样既有利于音准的训练,又在形象的旋律线勾画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
  四、借用“科技语言”感染学生
  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现今发达的“科技语言”——多媒体技术,它的运用使音乐教学生动直观、表现力极丰富,能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缩小时空差距。它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从而弥补了以往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帮助音乐教师更加完美地向学生展示了音乐的听觉美、视觉美。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的《春天来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多媒体情景: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大农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如小鸡、小鸭、小狗、小猫、青蛙等等,然后再问同学们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说话的?同学们马上就闲不住了,迫不急待的模仿各种小动物的说话声。这时,我便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模仿小动物的说话声——小鸡、小鸭、青蛙……刹时教室里就真成为了一个农场、一个动物合唱团,学生在开心愉快中很快就掌握了歌曲《动物说话》,而且还创编了其他小动物的说话歌词并能积极表演。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并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同时也使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因此,只要能够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服务的一切教学手段,都将成为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形态。“条条大道通罗马”,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把“微笑”视为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把“音乐语言”视为音乐学科的灵魂;把“有效的提问”设计视为到达彼岸的桥梁;把“肢体语言”视为音乐课堂的血脉;把“电脑、多媒体”运用视为音乐课堂的“精良装备”,那么我们的音乐课堂就一定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启迪智慧、交流情感、陶冶情操,音乐课堂教学艺术对音乐艺术教学效果所产生并带来的通感效应和联觉效应就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终极目标得到很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1年7月第一版
  [2]李更生主编.《师德于细节中养成》陕西旅游出版社
  [3]《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9月北京第1版
  [4]《中小学音乐教育》189期、169期、180期
  [5]《辞海—艺术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灵俊(1982.11-),男,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职称:中学二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