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生物新课改_生物新课改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生物新课改_生物新课改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发布时间:2019-07-11 03:59:52 影响了:

  【摘要】新课改是挑战,更是机遇。由于对新课改基本理念理解的偏差,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  【关键词】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习 多媒体
  通过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课堂变得更加精彩。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理解有误差,在课堂教学中过于追求形式或因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也陷入了一些误区,变得华而不实。
  一、每节课的引入都要创设情境,并且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多数教师认为,不与学生生活联系的情境就不新颖,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因此,每节生物课的引入都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其实,并不是所有生物课堂的引入都需要情境的创设,有些理论性的知识专题和章节就不一定适合创设情境,而宜直接导入。过于复杂的创设生活情境,可能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形成偏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而要根据需要,且内容要合适,不要偏离了新课程的本意。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而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入,可以使学生更易接受新知识。
  新课程要求我们总结、继承教学中行之有效的经验,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导入方式,创设的导入情境也应有利于为学生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有利于使学生能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而不是一味追求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创设。
  二、新知识的掌握都要经过探究性学习过程
  是不是每个知识的学习都要进行探究呢?是否只要提出问题就一定是探究性学习呢?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探究能力有限,学习时间较紧,不可能用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究。
  探究性学习成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那么,教学中应如何组织探究性教学呢?首先要使教师正确认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价值。有的教师可能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探究性学习就不是一堂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因此,在教学时,在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听课者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作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新的理论,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在教学中不能仅为追求探究而进行探究性学习,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必要途径。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围绕教学重难点问题,尽量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实施的生物实验、调查、考察等探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可有效阻止探究活动设计的泛化和探究点的偏离;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不管是否需要,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
  不少教师为了提高吸引力,也为了使课堂更有现代化气息,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每节课的课件制作精美,图形动静有致,教学过程在一问一答一显示中依次展开,容量大得惊人,速度快得让人目不暇接。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如何呢?模拟实验中一切动画现象、过程的发生都是预设好的,以设计人的主观意志而进行的,但真实的实验中好多现象的产生和过程的发生都是想不到的,学生正是在这“意想不到”的现实中进行了探究,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学生在这华丽的类似电影放映的过程中究竟学到了多少知识呢?投影片一张张迅速地翻过去,学生来不及思考,有时思维可能还停在前几张的投影片所揭示的问题上,这边已过去了好几张。这些都是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多媒体是教具而不是学具,在辅助教学中,不能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与教学优化等同起来,而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材的内容为基础合理设计。我们在使用时要考虑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整合,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品质为目的,否则很容易造成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不足,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会受到抑制。
  总之,任何问题都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把握这个度,把握好了这个度,才能真正走出对新课改认识的误区。
  【参考文献】
  1、张鸿亮: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初中生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邹尚智: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北京:开明出版社
  3、陕西师范大学:中学生物教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