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周恩来三次争取胡宗南 胡宗南大传
 

周恩来三次争取胡宗南 胡宗南大传

发布时间:2019-07-11 03:55:12 影响了:

  周恩来一生中曾多次评点胡宗南,直到1965年7月16日,他在谈到胡宗南时还说:“我和他打过交道,他一生反共,或者主要方面是反共的。但听说他进黄埔前当小学教员,蛮有点正义感;进黄埔后,他和蒋介石搭上了老乡,跟着蒋介石跑,这当然不好;但在上海、在黄河流域,他也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兵败大西南,也对抗过蒋介石。要写好他们,还是鲁迅总结《红楼梦》的经验,敢于如实描写,不要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
  胡宗南是蒋介石的嫡系心腹,他是黄埔系中第一个被蒋介石晋升为军长、集团军司令、战区司令长官的;他是曾手握数十万重兵、名震一时的“西北王”,在国民党统治集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最了解他的中共领导人周恩来,认为争取了他,就可影响一大批国民党将领,影响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因此,在大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三次开展对他的统战工作。
  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很注意通过一些实际工作来影响对自己敬佩有加的胡宗南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揭开了国共合作的大革命的序幕。5月初,胡宗南与300多名学生一道进入黄埔军校。开学一个月后,胡宗南这批同学由党代表廖仲恺等人介绍,集体加入了国民党。胡宗南虽然加入了国民党,但对国民党的活动并不热心,反而对共产党的活动表现得很热心。同年9月,周恩来从欧洲回到广州,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党员的影响和团结下,胡宗南与中共党员蒋先云等左派学生较为投契,还参加了由中共党员李之龙创建的“血花剧社”。
  胡宗南原本就有一种强烈的抵御外侮的民族主义意识,当他读完周恩来编写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简要讲义》后,从内心对这位政治部主任感到佩服和崇敬。于是,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周恩来的宿舍去请教。周恩来认为胡宗南思想敏锐,民族感很强,对政治有强烈兴趣,字写得尤为漂亮。于是,周恩来很注意通过一些实际工作来影响胡宗南,促使他进一步向共产党靠拢。
  1925年9月,黄埔军校教导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介石任军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师党代表。胡宗南在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二营任少校副营长时,仍然是有空就去看望周恩来,虚心地向周恩来讨教问题。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加入共产党。其原因就在于他从小接受与形成的浓厚封建思想,以及他从蒋介石那里接受的新军阀思想,压倒了他脆弱的民主革命思想。1925年间,由于胡宗南迟迟未能加入黄埔右派学生组织的“孙文主义学会”,因此被右派认为是跨党分子,扬言要对他采取行动。后在贺衷寒的劝说下,他最终选择了右派。12月底,第二次东征胜利后,胡宗南在驻军潮、梅地区时,正式加入“孙文主义学会”。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周恩来得到消息,立即赶往蒋介石那里,被软禁了一天。随后,蒋介石对第一军里的中共党员下了逐客令,周恩来也被免去第一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职务,被迫离开了第一军。胡宗南不避嫌疑,特地赶去为周恩来送行。周恩来走后,胡宗南感到很失落,他曾对黄埔一期好友蒋超雄说:“周恩来是一个非常人物,校长失去这样一个人,真是太可惜
  抗战期间,周恩来曾两次致信胡宗南,劝其抗日,勿做民族罪人
  1932年5月,胡宗南率第一师进驻安庆,准备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从此走上反共道路。1933年春,胡宗南率第一师移驻甘陇。1934年冬,又率部入川,参加了蒋介石对红四方面军的“川陕会剿”。1936年2月,胡宗南驻军潼关附近。4月,第一师扩编为第一军,胡宗南任军长。8月,红二、四方面军北上进入甘肃,陕北中央红军南下接应,陕甘军事形势吃紧,蒋急调胡部回陕甘进剿。9月25日,胡部从成阳、凤翔一带向甘肃进发。这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胡宗南的思想非常矛盾。一方面,他不得不执行蒋介石的剿共政策;另一方面,他身上有着很探的民族主义情结,剿共确非他内心所愿。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胡宗南并不完全赞同,他曾向张学良抱怨,“剿匪是无期徒刑”,并说周恩来是他的老师,徐向前是他的同学,等打一仗再讲和。
  在这种形势下,中共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派代表与南京国民政府进行谈判,还利用各种关系,对国民政府中倾向于抗日的军政大员进行争取、团结的工作。在酝酿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周恩来已将胡宗南作为了重点争取的对象。
  1936年9月1日,周恩来亲笔给胡宗南写了一封密信,信是经胡在黄埔时与之私交甚好的胡公冕转交的,全文如下:
  “宗南同学:黄埔分手后,不想竟成敌对。十年来,兄以剿共成名,私心则以兄尚未成民族英雄为憾。今春红军东向,曾联红军中黄埔同学多人,致书左右,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请,惟未蒙即予赞同。然私衷总以兄绝非勇于内战怯于对外之人,时机未熟,在兄或亦有难言之隐也。
  “日寇侵绥,已向西北迈进,其航空总站设于定远营,航空线竟遍布陕、甘、青、宁四省。兄素有志西北,试想今日之西北,岂能再容退让,亦岂能再操同室之戈?敝方为保卫西北、保卫华北起见,已集合全国主力红军于陕、甘、宁、青,并向贵党呼吁,立停内战,共谋抗敌。顷更致公函送于贵党中央,表示我们抗日救国方针及愿与贵党重谋合作之诚意。久闻贵方当局及黄埔同学中有不少趋向于联俄、联共以救国难者,今国难日亟,敝方提议或不致再遭拒绝。惟合作必以停战为先。兄在黄埔为先进,亦为蒋先生所最信赖之人,果能立排浮议,立停内战,则颂之者将遍于国人。此着克成,全国抗日战争方能切实进行,西北御侮行动,亦必能统一步骤,不致为日寇各个击破,陷民族、国家于万劫不复也。”
  1936年10月初,胡宗南收到此信,他看完信后,默然良久,不道然,也不道否,亦没有给周恩来回信,因而也未与中共方面建立任何形式的联系。但是,当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形势、周恩来亲切热情的规劝与引导,还是在他心中造成了强烈的震荡,并产生了久远的影响。据胡宗南后来的机要秘书熊向晖回忆,胡宗南对周恩来的这封信极为珍视,并妥为珍藏。他对周恩来所说“兄以剿共成名,私心则以兄尚未成民族英雄为憾”这句话尤为感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