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让学习增值]
 

[让学习增值]

发布时间:2019-07-11 03:59:31 影响了:

  【设计理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一课时比第二课时更重要。初次接触文本,学生对文本有种“陌生感”,充满着阅读期待。如何介入文本,试着把作者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往往陷入了僵化的套路。一般来说,无论哪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都要实现三个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造成僵化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把“目标”当“环节”了,也就是围绕上述目标平移推进。如何将三项主要目标穿插、整合在一起,立体地、螺旋上升地推进教学,这是第一课时改革的方向。
  有了初步的教学思路,我们还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教学这篇课文,哪些是不用教的?哪些是最需要教师教的?课文浅白如话,读懂它并不难。有些内容一读就知,没必要作茧自缚,分析来分析去。阅读教学要勇于向“内容分析式”说“再见”了。这一课的重心应该放在词句上,放在作者“怎样介绍”上,放在容易忽略和难以理解的地方。为了让第一课时更有深度,可以将学习前置,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试着理解课文,以便于教师确定教学起点,依学而导,亦学亦导,争取学习效益最大化,让学生在原有学力的基础上“增值”。
  和学生一起学习,让学习增值,发展看得见、带着走的能力,这是我设计这一课的教学理念。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虚拟地进入了课堂:默写词语,有侧重点地指导,于细微处见匠心;自由阅读,发现“一节一意,段首提示”的特点,把握主要内容,生成文本脉络;围绕“代价”质疑,进入文本的细处和深处……就这样想着,我的教学设计形成了。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识、写生字,联系语言环境理解“绿洲”、“恶劣”、“代价”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这些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发现作者的介绍顺序,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活动及意图】
  一、从学出发,把握文意
  1.课文已经预习了,我们先来默写词语:
  代价 恶劣 挖去 填上 漂亮 侍弄 绿洲 绿树成阴
  (1)提醒“阴”不要写成“荫”。
  (2)“填”里面“三小横”靠左不靠右,横画多,间距要匀称。
  (3)“洲”是四周为水的陆地,课题“沙漠中的绿洲”什么意思?
  (4)提醒“侍”的音、形,课文中谁“侍弄”谁?怎样侍弄的?有什么感受?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可能会说:课文介绍的是阿联酋这个国家,这个国家大部分地区是茫茫的沙漠,但遍布着星罗棋布的绿洲,沙漠变成绿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等,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可以相机简要介绍阿联酋、迪拜。)
  3.迪拜可以介绍的地方很多,如迪拜的世界第一高楼、迪拜的海滩等,在这篇课文里,作者主要介绍了什么呢?
  【将学习前置,在预习基础上确定学习起点,这样可以有的放矢,给课堂带来深度。字词教学将重点放在难写的字上。新版课标提出每节课要有10分钟的写字时间,且在教师指导下写字。默写词语、指导写字,这一环节十分朴素,但也十分有效。学生在整体获取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迪拜可介绍的地方很多,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呢”这一问题,聚焦在了文本的核心内容上。】
  二、从学出发,把握文脉
  1.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伐,走进沙漠中的绿洲。默读课文,特别注意每节开头的第一句话,你能发现什么呢?
  2.学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顺学而导:
  (1)“从飞机上往下看”——课文先介绍阿联酋的全貌。
  (2)“我们来到迪拜访问”——聚焦阿联酋的首都迪拜。
  (3)“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下边几节都是围绕“代价”写的。
  (4)“那天清晨,我们在最大的中心花园漫步,正巧碰上一个穿黄马甲的园林工人在浇水”——由“正巧碰上”转入和园林工人的对话。
  (5)“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写自己的感受。
  3.引读全文:我们以游览者的身份来朗读全文,老师朗读每一节的第一句,请同学接着读完这一节。
  师: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是怎样的景象呢?
  生:(接读第一节)
  师:我们来到迪拜访问,呈现眼帘的是——
  生:(接读第二节)
  ……
  【整体把握课文,不单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包括课文的表达顺序。课标到第三学段才要求“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重点还是放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上。我让学生注意每节开头的第一句话,重在把握段落的意思,同时也对表达的顺序有了初步的感知,为高年段的学习做铺垫。四年级学生要求达到“初步学会默读”的要求,因此在整体把握环节安排了默读。朗读全文,将对课文内容及形式的理解整合在了一起。】
  三、从学出发,细读文本
  1.阿联酋人民不惜代价辛勤培植和精心侍弄花草树木,才使得恶劣的沙漠变成一座座漂亮的绿洲,围绕“代价”能够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提问:阿联酋人花费了哪些代价?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大的代价?花这样巨大的代价值吗?
  3.学生充分自读,聚焦文字:
  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1)“代价”指的是费用高,“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2)联系沙漠的环境理解“代价”:“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3)联系人们的行为理解“代价”:①买来……买来……买来……②挖去……填上……埋下……③纵横交错、源源不断。
  (4)联系阿拉伯朋友的话理解“代价”背后的价值:“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5)有感情地朗读。
  4.看介绍迪拜的风光片。不要以为这是普通的城市风光,这里原本是寸草不生的沙漠!再回过头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5.朗读“我们”和园林工人的对话,进一步体会“代价”。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是第二学段的阅读重点。这个环节的教学,就是通过对“代价”的品味,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在重点段落及重点词句上。有人认为,第一课时不宜文本细读。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篇课文属于介绍性的文本,内容浅显,生字不多,一读就懂。第一课时完成内容理解,第二课时可以多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
  四、从学出发,反思评价
  1.学到这儿,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2.你认为还有哪些任务没有完成?学生讨论基础上,提出第二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
  活动一:仔细观察题头的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课文中的新词尽量用上。
  活动二:搜集我国沙尘暴的图片,思考自己的心愿是什么,要实现这样的心愿,应该付出怎样的“代价”?
  3.如果有时间,抄写你印象深刻的词语、句子。
  【一个完整的学习,需要引发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反思。有了自主的学习意识,才能让学习真正增值。第一课时主要以文本的理解为主,第二课时通过实践活动深化自己的理解。课标在第二学段提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让学生搜集有关沙尘暴的图片,就是要完成这样的综合性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