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执著经济学研究的人生漫谈] 执著量度人生
 

[执著经济学研究的人生漫谈] 执著量度人生

发布时间:2019-07-11 03:55:20 影响了:

  摘 要:在党校这块理论阵地上和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作者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己任推进理论学术研究;力求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中重大问题的深层思考;面对经济改革进程中的难点和疑点努力提出攻坚克难的思路和见解,为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建设多献良策。根据党校特点,从理论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术胸怀和学术包容性、做学问与做人等方面阐发感悟。
  [HTH]关键词:经济学;学术人生;做学问与做人;感悟
  中图分类号:F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8/09-0068-06
  作者简介:周明生(1948-),男,江苏泰兴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江苏省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理论与制度创新、经济运行与调节。
  
  作为“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毕业生,我于1982年初来到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工作,至今已有30个年头。这些年来,在经济学研究和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进步,1996年走上学校领导岗位,1997年评为经济学教授,后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担任有关高校的博士生导师和特聘教授,兼任国际性学术组织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长三角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会长、省社科联副主席等职。获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管理工作者荣誉称号。回顾30年走过的学术历程,真是别有一番感受在心头。
  结缘经济初入门
  本人结缘经济和经济学,还得从三四十年前的文革内乱说起。上世纪70年代初,文革内乱仍在全国蔓延,刚刚20岁出头的我参加了当时地、县组织的“农业学大寨”工作队,进驻贫困村(时称生产大队)开展“一打三反”和“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政治氛围下,农村干部、群众的精力主要被用来搞阶级斗争,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许多农民处于吃不饱肚子的境地,经济收入更是无从谈起,只能靠养几只鸡,用几只鸡蛋到店里换几盒火柴、几两盐回去家用。就这样,农民家养的几只鸡还要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农村经济的凋零,农民生活的艰难使我年轻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我们全体队员硬是憋着一股子劲,全力帮助村队干部抓生产,帮助农民发展集体经济和家庭副业,使所进驻村的面貌迅速有所改观。是年(1972年)秋天,扬州地委在宝应召开全地区“农业学大寨”工作队经验交流大会,由我执笔写作带会的一篇题为“一手抓革命、一手抓生产,革命生产两高涨”的工作队经验总结材料,被主持会议的时任扬州地委副书记、地革会主任,后来担任江苏省委书记的韩培信同志特批作大会发言,在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因为在当时,全党全国的口号是“抓革命、促生产”,两只手都要用来抓革命,抓阶级斗争,生产只能处于被“促进”的位置,而我写作、发言的材料却把“抓革命、促生产”改为“一手抓革命、一手抓生产”,意即不能两只手全被用来抓阶级斗争,要腾出一只手来抓生产,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不小的突破了。
  这件事大大加深了我对发展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也留给了我太多太深的记忆,以至前几年我应邀到宝应给全县三级干部讲解科学发展观时,还情不自禁地追忆此事并特意寻找到当年的会址,深情地在会址前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或许正是由于上述经历,促使我在几年后作出了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选择。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恢复高考制度,我这个1966年高中毕业、被文革风暴中断了高考的“老三届”,在已工作了近10年之后,和千千万万的同时代人一样,重圆大学之梦的热望一下子迸发了出来。面对着每人可填报3所学校,每所学校可填报5个专业的众多选择,我毅然在高考志愿表上仅填写了一所学校、一个专业:“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还特别注明:“如此学校和专业不能录取,不准备录取其他学校和专业。”尽管当时思想未免过于单纯,但学习经济学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显然可见。也许如此填报志愿极为稀见,这在当时我的家乡泰兴和复旦校园内还一度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初入经济学之门后,复旦大学具有雄厚力量的经济学科和储量极为丰富的图书馆使自己遨游于经济学知识的海洋。自己如饥似渴地吮汲着知识的甘露,争分夺秒地努力把过去耽搁的时光补回来。“只有失去的东西才会更加珍惜它”。复旦4年,每天5点多起床,很晚才就寝,日复一日地苦苦攻读。周末外出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之类,在复旦校门前通往市区的93路公共汽车上,常常出现的也是我和同学们一手拉着车上方的扶手,一手拿着小卡片默读记忆的身影。就这样,在强烈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几乎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复旦浓厚的研究氛围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位学子,在读书中研究蔚成风气,还在读三年级时,自己的一篇近9000字的经济学论文就发表于《江海学刊》复刊前身的《群众论丛》1980年第2期,同期发表有杨献珍、苏星、王珏、伍伯麟、沈立人等著名学者的文章。非常感谢当年在该刊工作的汪如钧、龚海渠等同志从南京亲赴上海给予的悉心指导。这是自己初入经济学之门公开发表的第一项研究成果,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无疑给予了我莫大的鼓舞。
  筚路蓝缕探学术
  1982年初从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来到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后更名为经济学教研部)工作后,我正式开始了经济学学术生涯。党校既是领导干部的培训阵地,又是理论学术的研究基地,我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前行,在党校的学术舞台上也一定能做出一番成绩的。适逢改革开放和全力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这样一个中国伟大变革和发展振兴的时代,在党校多年的经济学学术生涯中,自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
  一是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己任推进理论学术研究。为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真谛,以更好地发展它,自己甘坐冷板凳,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对《资本论》的研究和宣传。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劳动价值论,自己一方面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本身进行系统研究,并发表《在力求准确理解和完整把握中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的长篇论文,努力以确凿的分析和缜密的论证向人们展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本来面目,克服和澄清社会上和理论界对劳动价值论的种种误解和曲解;另一方面,又对新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的种种新的挑战和责难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并也发表《劳动价值论若干问题论评》的长篇论文,努力以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向人们说明在新的情况下应当如何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给予更深入的理解,又应当如何与时俱进,使之获得新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诸多经济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体现,对此本人一直坚持跟踪研究,从学术层面上加以探讨,并推出了《试探我们党对邓小平所有制结构理论的重要发展》、《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五大在经济理论上的十大创新》、《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十五大精神的新发展》、《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考察》等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产生了相当的学术影响,更增强了自己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尽绵薄之力的信心与信念。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