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咬文嚼字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领略语文的有情有义】
 

咬文嚼字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领略语文的有情有义】

发布时间:2019-07-13 03:59:56 影响了:

  摘要:语文是有情有义的,这种有情有义需要通过对字词的咀嚼去领略。在咀嚼生字中,品味汉字的有情有义;在品读生词时,领略文本的有情有义。  关键词:咬文嚼字;语文;有情有义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美,离不开“诗意”。语文课堂就像一首诗,语文的诗意是通过独特的生机、鲜活的张力和创造的激情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意蕴。诗意语文是浪漫而唯美的,但贴近它后却会发现,其实诗意语文同样是理性的,是有情有义的,而这种情义在文本的肌理筋骨间自然流淌,通过对字词的咀嚼就能深深领略到。
  一、咀嚼生字,品味汉字的有情有义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唯有汉字是音、形、义三者完美的结合,给人以美感,蕴涵着情感。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小精灵,咀嚼汉字,就是在品味中国文字的有情有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字这一环节时,不应把生字看成是一个个无生命的符号,而应把它们当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浸润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生命,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汉字的情感方阵之中。
  1.解析汉字,体会生字造字之情
  汉字不是单纯的字母文字,它的音形义的完美结合决定了许多汉字的结构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对这一类生字,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认识这个字的音、形、义,还要让他们能领略到中华文明在汉字中的一脉相承。
  例如。人教版第一册识字第四课中有一个生字“体”,教学中,通过解析生字。教师可告诉学生:“古人在造字时认为身体是人的根本,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个字由‘人’和‘本’组成,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同时,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适当渗透健康生活理念,如此,就赋予了“体”一种情感,一个灵魂,让“体”在学生的认读中变得灵动鲜活起来。
  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会意字、象形字,每一个汉字的创造过程都是一个情感凝结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让这些我们已经熟视无睹的汉字重新找回属于它的情感世界。并完好地呈现给学生。
  2.品味汉字,读懂汉字背后的故事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与生字打交道的工作,但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在机械地进行着汉字的教学,很少加以解释。其实,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一个个神秘的故事。
  例如“中”这个一年级就该掌握的生字,从字形来看,它非常简单,因此放至一年级中进行教学,但其实“中”字“最初是根据带长穗的旗子创造的,旗杆中心的那个圆或方形物则是一面鼓。鼓体现着帝王的权力和军队的命令……就像权杖象征着罗马国家,镰刀和斧头象征着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工农共同建立起来的国家一样,‘中’字象征着周朝后期为了求生存而联合起来的一批小国家,后来象征整个中国”。这一“中”字背后的故事在适当的时候让高年级学生了解,不是更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潜心感受中国汉字的神奇文化吗?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巧妙引领,在教学“丝”字这样带有鲜明中国文化烙印的字时,边哂边说“丝”字的来历及相关的合成词。向孩子们讲述汉字的演变,让他们在描述中想象我们的祖先种桑、养蚕、织布的生活方式和自然场景,而无须反复地领着孩子一笔一画,机械地重复“丝,一笔撇折,二笔撇折,三笔撇折……”,从而让生字的教学变得更形象,更有趣,更富有实效。与此同时,当学生在懂得汉字的同时,也将会更加热爱汉字、热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二、品读生词,领略文本的有情有义
  汉字是有灵魂的文字,字有情,词更有情,有时,抓准某一个生词,也许我们就能带领学生体验到文本赋予我们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曼妙,领略到文本中蕴藏着的浓浓情感。因此,我们在字词教学时,不可让生词教学游离于文本之外,让生词失去情感依附,而应赋予词语灵动的生命,在这种生命的张力中寻找情感的宣泄。
  曾听过王崧舟老师《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是这堂课的文眼,是审美之问,是张力之源,王老师没有多用叙述语言,而是在“震耳欲聋”一词的教学中,挖掘了这个词语的内在情感,让这个词语的情感与文本融为一体,从而去触摸文本的灵魂所在。
  课例如下:
  课件出示:七八台缝纫机发出的噪音震耳欲聋。
  师:有人找到这一句吗?那能不能读好它呢?
  学生读得平平淡淡,王老师示范,语速越来越快,语调越来越高。
  师:(点出“震耳欲聋”)看到、听到“震耳欲聋”,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吵闹,受不了。
  生:想跑开,想躲开。
  师:这噪音它停止过吗?消失过吗?到文中找一找依据。
  生默读。
  师:昨天、今天、明天,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呢?
  学生连读三遍句子。
  师:如果是你,你看到这一切,是怎样的滋味?
  生:鼻子一酸。
  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王老师没有让“震耳欲聋”这一词的教学孤单进行,而是让它从文章中走下来,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然后再从心灵中走出来,走入母亲的工作环境之中。“震耳欲聋”一词在他的设计中,不仅有了情感厚度,还有了时间长度,更有了感悟深度。在这里,词语是有形象的,可触可见;是有情感的,可爱可恼;是有经历的,可歌可泣……在对生词的品读中,学生领略到了词语的有情有义,文本的有情有义,文本的情感之门就这样以诗意的方式悄然打开了。
  可见,方寸之间大天地。一个词语,可以让我们对文本有温情的解读,可以引着学生沉下心于文本。一个个词语,看似孤立,其实背后潜藏着无限的温度。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当引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倾听作者的心声,触摸文本的“体温”,引领学生披文入情,在玩味品析文字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宣泄情感。滋养心灵。当学生能品味到词语的情义时,他们的语言才会随之变得丰润起来。他们的情感才会随着静止的词语变得热烈、活跃起来。
  朱光潜先生说:咬文嚼字,在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的情感。我们的语文根植于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需要稳打稳扎。步步为营。一个人的语文素质是无形的,它需要朝夕的熏陶涵养,它是潜移默化,细水长流的。而语文中所蕴藏着的人文关怀更是需要文字解读的早晚浸润,锲而不舍,如春风化雨一般。因此,这一份有情有义就需要在对字词的“咬文嚼字”中去品味,在对字词情义的理解中去提炼。
  参考文献:
  [1]贾国均,“字理识字”法:象形字教学基本模式.
  [2]陈传锋,董小玉,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
  [3]郭曙望,语文教学情感的有效激发,教育艺术,2010(4).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斗门镇斗门小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