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论高中古诗文教材的人文精神内涵_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有哪些
 

论高中古诗文教材的人文精神内涵_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7-17 04:12:18 影响了: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材中的许多古诗文具有潜在的人文教育价值。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努力挖掘古诗文的人文精神内涵:深沉的爱国情怀、强烈的生命意识、自然的审美向往、美好的人格理想,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服务。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教材;人文;精神内涵
  人文精神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中的人对自身及其所处群体的自省与观照。它表现为主体对人自身及其所处群体尊严的维护、价值的追求和命运的关怀,是人类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行,人文精神对于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与肯定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古诗文教学方面,高中语文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教材的人文精神内涵。
  一、深沉的爱国情怀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受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人都具有很强的忧国忧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其诗文常常反映出这种人生追求。如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等既表达了他的“美政”追求,也是他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殊死搏斗的真实再现。这些作品反映了楚国政治的黑暗、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以及屈原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矢志不移、献身祖国的决心。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里面,还选入了诗圣杜甫、边塞诗人王昌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民族英雄文天祥等人的爱国诗文。这些诗文饱含着诗人们的爱国热忱、豪情壮志和满腹悲愤,虽经历史的长河弥久洗练,却穿越时空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不断前行,为高中古诗文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强烈的生命意识
  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对生命的关爱与敬畏是一个重要内容。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中,不少古诗文是古人生命意识的凸显。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是孔子面对滔滔江水时发出的千古浩叹,这一句对生命流逝的叹惋不断地撼动着后来者的心灵。又如一代枭雄曹操,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道出了一种普遍的人生悲哀。人生苦如朝露,倏忽易逝,听起来感觉悲凉,细思量却又不失旷达情怀:正因为人生苦短,所以不要虚度光阴,而应积极进取,让生命的意识之流绵延不息。这种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人生观,对于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中国古代文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执著关怀与不懈追求,在古诗文的百花园中采撷滋养生命的精神之蜜。
  三、自然的审美向往
  中华民族文化是一种审美的文化,这种审美文化的形成与古人关爱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分不开的。因此,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人文精神,自然审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透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和必修教材,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古人飘逸的身影,他们是不喜不惧的隐士,是寄情山水的超脱者,是吟啸林泉的风流人物。如果说老子的“天大、地大、人亦大”(《道德经》)是一种原始的气魄,那么,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知北游》)则是一种澄明的无限之美;如果说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其归隐田园后感悟到返璞归真带来的无穷喜悦和满足,那么,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则是焦躁之心沉寂后的恬静。还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序》、苏轼的《赤壁赋》等,都在对自然观照的基础上展示出对无限的时空与有限的人生的感叹。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赞美自然、凝聚生命之思的诗篇,感受古文人深邃的心灵,接受丰富饱满的自然情感熏陶,从中获得高雅的生活情趣。
  四、美好的人格理想
  中华民族文化也是一种人格文化,在中华古典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格理想。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主要有以下三种人格理想:首先,是一种豪迈不羁、乐观豁达的精神。如李白的《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中的豪放之语,将李白超脱豪迈、乐观自信的人格一展无遗;其次,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气概。如《诗经》的微言大义与温柔敦厚,《蜀相》中杜甫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以及孟子、司马迁、刘禹锡、陆游等人的诗文中激扬奋发的战斗精神、坚毅高洁的人格;再次,是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清白。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特质,那就是仕途顺利则积极入世,倘若官场受挫则寄情于山水田园,在隐逸中寻求心境的平和。表现在诗文方面就是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向往与追求。在人教版高中古诗文中,老庄散文与谢灵运、陶渊明、王维、苏轼等的诗文即揭示出了这种人文精神的内涵。
  责任编辑 王 芸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