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培养问题意识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_教师如何做到有效教学
 

培养问题意识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_教师如何做到有效教学

发布时间:2019-07-21 03:54:15 影响了:

  【摘要】在课程改革呈多元化的今天,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固然很多。在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究后,笔者认为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而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则是一门复杂的“教育科学”。
  【关键词】问题意识 ;有效教学;重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20-02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既获得增长又获得发展。即通过师生的课堂活动,学生在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收获、提高,其核心是重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问题意识是一种独立性、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表现为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于解决的,感知疑惑的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无疑对有效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的问题意识却很淡薄,表现在:
  1 问题设计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我们上课的灵魂,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脱离这个灵魂就是一节无效的课。
  2 问题设计缺少启发性
  在课堂中充满了大量的是非问与填空间,“好不好?”、“对不对”的毫无意义的是非问,以及牵牛式低效的填充式发问,充斥着课堂,这样的提问没有多大意义,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效果甚微。
  3 问题设计不能面对全体
  在很多的课堂上,教师的问题设计是只关注“好”学生,而忽略大多数学生的现象,或者出现极为显浅的问题设计,没有挑战性的提问,使学生对老师提问兴趣不高,学习也失去兴趣。
  4 问题设计形式单一
  很多课堂之所以听起来索然无味,很多时候是出现在课堂上只有一个“声部”及师问生答上,使得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因此,在表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引导、培养、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
  4.1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问题的意识,就能投入自主学习的状态里,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会在老师引导下,自觉地去表达、论证,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2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恰如其分的提问与设疑,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或者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的,提出的,“平行教育观”告诉我们,同伴提出或发现的问题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问题意识所创造出来的思考的情境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这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了,也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而有了好奇心,学生就会产生许多的问题,并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问题的发现本身就靠很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正因为如此,才有有了许多梦想的乐园,因而没有问题意识谈创造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不用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4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反思的能力。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前人的观点、定理、思想进行质疑或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反思。而这种反思型批判性的问题意识往往是打破常规的定型模式,超越传统的思维定势,把思考的思路指向新的领域新的角度。牛顿创立著名的牛顿力学,达尔文提出举世闻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都是他们带着问题,大胆地审视前人的认识、思路和方法的结果。比如,我们在担任初中语文教师的六年中,常鼓舞学生,引导学生评论、反思文章中的思想、人物,学生就会在老师的设计提问中大胆表达形成自己具有创新见地的阅读个性。如对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最后几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教学中,我提出“有人说此处尤其是一个‘闲’字,抒发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你完全赞同吗?”于是学生纷纷各抒已见,有的说:“此处应抒发作者那种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因为身处逆境自有这般心境,实在难得。”有的说:“此处还抒发作者一种满足感。因为在我看来,他应感觉人生几何,身遭贬谪,背景离乡,还有如此美景相伴,有一种满足感。”还有的说:“作者最后表达的还应带着一股清雅、悠闲之意,一种超尘脱俗的潇洒……”。学生的思想经老师用一个小问题的点燃,意引发如此独到的看法和对人生态度的探讨,实在是难得。
  既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意义如此重大,那么,如何培养呢?以下是笔者的见解:
  4.4.1 培养问题意识,老师要先有问、会问。那么,教师怎样问才问得有艺术,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问在有疑之处。教师的问题设在学生有疑之处,才能引起探究的兴趣。学生的有疑之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一种是自觉无疑而实则有疑的地方。对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它们提出来,鼓励大胆猜想,解决,对那些学生自觉无疑实则有疑的地方,教师则要在“无疑”处设疑,从而激起探究的热情。
  (2)问题难易适度,教师在提问中。《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不能说越难越好,而应当难易适度,即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又是经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也就是其难易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设计问题不但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特点,还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同时还是一种教师思维过程的心理示范。
  (3)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启发性的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才算是启发性的提问呢?即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思路的提问,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的提问,能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提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