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伐南山大梓丰大特"释义一对[史记·秦本纪]中一处译文的看法|什么大特什么
 

"伐南山大梓丰大特"释义一对[史记·秦本纪]中一处译文的看法|什么大特什么

发布时间:2019-07-23 09:38:21 影响了:

“伐南山大梓丰大特”释义一对《史记·秦本纪》中一处译文的看法 [摘要]“伐南山大梓,丰大特”是《史记·秦本纪》中对秦文公功绩的一处记载,当今刊行的《史记》译文都将其翻译为:“砍伐南山大梓树,驰击(攻击)丰水中的大公牛。”“丰”被译为“丰水”。不管从文意还是语法看,都不符合《史记》原文。实际上,“丰”当通“逢”,意思是说:“砍伐南山大梓树时,遇到了一头大公牛。”因“牛”是秦人所依赖西戎某部落的崇拜物,所以“伐树遇牛”被作为祥瑞载于史册。

[关键词]丰;大特;秦人;崇拜

《史记·秦本纪》中在叙述秦文公功绩时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秦文公)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丰大特。

此条记载只有一句话,前后都没有过多的交代,《史记》的其他篇章中也未有涉及。古人对此所作注释很具有奇幻色彩,裴骃集解引徐广曰:

今武都故道有怒特祠,图大牛,上生树本,有牛从木中出,后见丰水之中。

张守节《正义》曰:

大梓树在岐州陈仓县南十里仓山上。《录异传》云:“秦文公时,雍南山有大梓树,文公伐之,辄有大风雨,树生合不断。时有一人病,

夜往山中,闻有鬼语树神曰:‘秦若使人被发,以朱丝绕树伐汝,汝得不困耶?’树神无言。明日,病人语闻,公如其言伐树,断,中有一青牛出,走入丰水中。其后牛出丰水中,使骑击之,不胜。有骑堕地复上,发解,牛畏之,入不出,故置髦头。汉、魏、晋因之。武都郡立怒特祠,是大梓牛神也。

这些注解讲述了一个奇幻的故事:秦文公二十七年,砍伐陈仓南山大梓树,有青牛从树中出,走入丰水中,武都郡建有怒特祠,就是为了祭祀大梓牛神(确切地说是大梓树神)。现今刊行的《史记》译本大都参照裴、张的注解来理解这句话,如最新出版的新世界出版社所刊,号称“十年磨一剑”的文白对照全译本《史记》中是这样翻译的:“二十七年,砍伐南山上的大梓树,驰击丰水中的大公牛。”[1]客观地说,这个翻译不是很好,如果是不了解裴骃集解和张守节正义的人,看这个翻译依旧会摸不着头脑。当然,对这样的译文产生疑问并不仅是因为它翻译的不够准确,而是还有这样两点顾虑:一是裴、张的引证材料都是南朝时期的,裴骃所引徐广是南朝刘宋时人,沈约《宋书》有其本传;张守节所引《录异传》,“史志无目……当出晋末或南朝。”[2]645也就是说,这两条材料所载的大梓牛神事距离司马迁作《史记》时,已经有几百年的间隔,这些怪异化的阐释是否符合司马迁的原意,这是很值得怀疑的。二从《史记》原文看,如把“丰大特”中的“丰”解释为“丰水”,从文意和语法上都不妥当。“大特”指“大牛”是古人的常见用法,没有什么疑问,“丰大特”直译则为“丰水的大牛”,则与“伐南山大梓”毫无文意贯通之处,在语法上也缺乏连接,

所以常见的翻译多是意译,“走入丰水中”或者“驰击丰水中的大公牛”,增加了动词来连贯整个句子。所以说,“丰”是否解释成“丰水”值得重新探讨。

正因为有疑问,也有学者提出了不一样的理解,如日人泷川资言认为:“大梓、丰、大特,盖戎名。”[3]14按此注解,“伐南山大梓,丰大特”的断句就应该是“伐南山大梓、丰、大特”,是说讨伐南山一带的少数民族,“大梓”、“丰”、“大特”都是少数民族的名称。说法很别具一格,可惜泷川未为此说提供证据。有学者对泷川资言的观点加以驳斥,但其认可的翻译依旧是“砍伐南山大梓,走入丰水的大牛”[4]74-76。除此外,有不少学者对“丰”字提出了新看法,“陈仓距今西安市长安县渭南的‘丰水’甚远,文公二十七年陈仓南山大梓中所出之牛不会‘走入丰水中’,所谓‘后见于丰水之中’也显属误传。盖古‘丰’、‘豐’(即禮,为礼之古写)形义皆相近而易讹,某颇疑《秦本纪》之‘丰大特’系‘豐大特’(即‘礼大特’)之讹。‘豐(禮、礼)大特’者,礼敬大特而奉之为神也。”[7]269这样一种解释解决了“伐南山大梓,丰大特”的语法连贯问题,而且指出陈仓与丰水地理位置上的差距,这都是很可取的。但认为“丰大特”是“豐大特”的讹误,却缺乏文献依据;而且“豐”与“禮”二字不论从字音还是字形上,都区别甚大,简单地认为是讹误似乎难以讲通。与此说相类似,也有学者这样解释:“《秦本纪》‘丰大特’ 的‘丰’应为动词。‘丰大特’应指扩大特祠,而后世误解为地名,故徐广曰‘后见于丰水中’,至《录异传》也说‘其后牛入丰水中’,并敷衍出一个有鬼神色彩的故

事。然而,陈仓其地距丰水尚远,此神牛不当入丰水中。”[8]95-102同样认为“丰”应该为动词,但把“丰大特”解释为“扩大特祠”有些先入为主之嫌,秦人应先建立了“特祠”,才能有“扩大”之说,从秦的史料来看,我们无法找到这样的佐证。还有学者把“丰”字理解为“封”:“‘丰’同‘封’字,‘丰大特’即《集解》引徐广所谓‘图大牛’,《正义》所谓‘今俗画青牛障’亦是。”[9]157-162按这样的理解,翻译就是“砍伐南山大梓树,图画大公牛。”在文意上还是跳跃太大,不甚明了。

以上说法都有些许商榷之处,但无疑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从语法来看,“丰”应为动词。翻检资料,发现著名古文字学家高亨早就提出了一种更为恰当的解释,“《秦本纪》:‘伐南山大梓,丰大特。’丰借为逢。”[10]539-540也就是说“丰”字与“逢”相通,这从文献中也能找到较多例证,如《礼记·玉藻》:“缝斋倍要”郑注:“缝或为逢,或为丰。”《史记·天官书》:“五谷逢昌。”《淮南子·天文训》作“岁星之所居,五谷丰昌。”[11]385这样看来,“伐南山大梓,丰大特”当写作“伐南山大梓,逢大特”,不但语法上没有疑问,从文意来看,也非常显豁,“秦文公二十七年,砍伐陈仓南山大梓树,遇见一头大公牛。”

当然,这种说法最容易惹人疑问的是:伐树遇见大牛这样一件平常事会值得作为秦文公大事而载入史册?可能对我们今天来说,森林伐树遇见个把野兽,甚至珍禽异兽都不足为怪,但对古人来说,这却

很可能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事,弗雷泽《金枝》中在谈到欧洲各民族把猪、牛、狗甚至鸡、鸭看作谷物神时,认为就是因为还处于较原始状态的人们在收割谷物时,见到各种动物逃出谷地时,会产生联系,认为谷物神化身动物要逃走[12]429-444。这样一种思维也适用于前秦时,尤其是当时还未走出蒙昧的秦文公时期,可以肯定地说,对古人来说,这是一件值得载入史册的事情。同时,还可以推测,如果是在“大特”,即大野牛、大公牛对秦人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这更可能是一件有所征兆的祥瑞之事。“秦文公于陈仓新邑奉大梓树、大特为神,很可能只是秦人所依赖之西戎某部族原有崇拜物与图腾的易地再现。”[7]268-269这一推断是符合历史原貌的,秦人是在甘肃、陕西一带发展壮大起来,这些地方同时也是西戎羌族的活动中心,秦人早期五六百年的历史都是在与羌族的共存与征伐中度过[13]117-152。羌人种族繁多,图腾和信仰也各不相同,牛就是其中一种。在武王伐纣时,信奉“苍兕”的羌人是一只生力军,其代表就是大名鼎鼎的羌太公姜尚,《史记·齐世家》载:“师尚父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羌太公率众向“苍兕”立誓,“苍兕”是青色的似野牛的异兽,《说文》曰“兕,如野牛,青毛,其皮坚厚,可制铠。”让苍兕率领众庶,可见羌人对其的崇拜。《后汉书·西羌传》:“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忍季父卬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羌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牦牛种,越隽羌是也;或为白马种,

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这段史实虽说是在秦文公之后,但依旧可看出羌人崇拜的多样化,牦牛种、白马种、参狼种是羌族的各个分支,分别以牦牛、白马、参狼等为图腾的,都是与他们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野兽。所以,可以推测,“大特”也是羌人的图腾之一,在秦文公时期,秦人与羌人混居杂糅,其文化也必然相互影响,那么“大特”对秦人来讲也是意义非凡,自然被当作祥瑞记载于典册之中。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史记·秦本纪》“伐南山大梓,丰大特”一句中“丰”通“逢”,整句意思为:砍伐南山大梓树,遇到大公牛。《史记》中是把这件事当作祥瑞记载的,这也反映出秦人所受羌族文化的影响。裴骃集解、张守节正义引用魏晋后的材料来注解原文,使得史实偏离了原来情境,走向神怪化,影响到对《史记》原文的理解。所以,对《史记·秦本纪》中这句记载的翻译应该剔除掉那些怪异成分,尽量回归到历史的原生态中。

【 参 考 文 献 】

[1]吴树平.史记(文白对照全译)[M].李零,译.新世界出版社,2009.

[2]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M].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1932.

[4]鲁实先.史记会注考证驳议[M].月麓书社,1986. [5]蒋梓骅.鬼神学词典[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6]李海霞.汉语动物命名考释[M].巴蜀书社,2002.

[7]陈平.关陇文化与嬴秦文明[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8]赵逵夫.陇东、陕西的牛文化、乞巧风俗与“牛女”传说[J].民俗研究,2008(2).

[9]阳清.秦“大梓牛神”传说及其巫文化气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3).

[10]高亨.古铜器杂说·说丰[M].中华书局,1980. [11]张双棣.淮南子校释[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2](英)弗雷泽.金枝[M].新世界出版社,2006.

[13]顾颉刚.从古籍中探索我国的西部民族——羌族[J].社会科学战线,1980(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