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物理教育方面的论文|关于教育方面的论文
 

物理教育方面的论文|关于教育方面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9-07-23 09:39:38 影响了: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2012届)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生活化”的物理在人教版必修课本中的

体现

学 院: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专 业: 物理学

班级序号: 3班2号

学 号: [1**********]011

学生姓名: 李登辉

指导教师: 王震

2012年5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words:..........................................................................................................................................1

前言:................................................................................................................................................2

1 从“教育即生活”到“生活即教育” .......................................................................... 2

1.1杜威与“教育即生活” ........................................................................................ 2

1.2陶行知与“生活即教育” . .................................................................................... 3

1.3“生活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带来的启示................................................................. 3

2 解读人教版必修课本中的“生活化” .......................................................................... 4

2.1教材版面的“生活化” ........................................................................................ 4

2.2 教材内容的“生活化” ....................................................................................... 4

2.2.1教材内容中生活化元素的课程理念 ............................................................. 4

2.2.2 教材内容中淡化“学科本位思想” ............................................................ 6

2.3教材习题的“生活化” ........................................................................................ 7

3 构建生活化的物理课堂 ............................................................................................... 8

3.1物理来源于生活 . .................................................................................................. 8

3.1.1 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生活化 .......................................................................... 8

3.1.2课堂小结生活化 ........................................................................................10

3.2物理服务于生活 . .................................................................................................10

3.2.1探究贴近生活的课题 .................................................................................10

3.2.2物理学解释生活 ........................................................................................ 11

4 培养学生生活化的物理技能 ....................................................................................... 11

参考文献..........................................................................................................................................12

致谢................................................................................................................................................. 14

“生活化”的物理在人教版必修课本中的体现

摘要:物理学作为一门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物理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必然。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现在的中学物理教学一定要重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在新的人教版必修物理教材中新增加了许多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相联系的学习内容,突出“生活化”的物理这一主旨,意图让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能够与自身日常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本文从“生活化”教育思想的由来及新课标下人教版必修教材中的内容、形式、思想等方面探索“生活化”物理在教材中的体现,阐述构建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活化;人教版必修教材;物理教学;教师;创新

Abstract : Physics, as a social development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subject,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has become inevitable. The ordinary high school physics course standard "requirement we now the physics teaching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from life to physics, from physics to society ". Thus, in the new compilers compulsory physical material added many new and daily life and social practical closely associated study content, outstanding "life" of physics this theme, let the students in the study physics intention to daily life and their associated,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creativity. This paper, from the "life" education ideas and the origin of the new standard of the contents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good required forms, thoughts, etc, the paper explores the "life" in the reflection of physical teach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hysical classroom life to improve students" creativit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Study finds that "life" of physics is in the world to improve China"s environment yourselves exam-oriented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fringes, help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words : life O "clock required textbooks Physics teaching teachers innovation

前言: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因此这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近些年,由于我国原有教育制度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国家因此着手进行教育改革,以期达到解决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压力所带来的人才培养问题。当然,物理教学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面对新时期的世界,物理教学必然要有所创新,而我们国家对于物理教学的创新就从“生活化”的物理开始。“生活化”的物理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过去的教育使得中国学生只重视书本知识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缺乏创造力,尤其像物理这样一门实验科学,忽视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无异于本末倒置,中国学生可以在国际奥林匹克大赛上获奖无数,但却培养不出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不得不说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悲哀,而“生活化”的教育恰恰可以很好的引导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注重生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真正的从书本中了解社会,从而在将来更好的运用知识去服务于社会。

1 从“教育即生活”到“生活即教育”

生活与教育,无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人们无法回避的话题。近代,对教育与生活之关系探讨较多的应首推美国教育家杜威, 他提出了“ 教育即生活” 、“ 学校即社会” 等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主张;而在我国,生活教育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陶行知也提出了“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等一直流传至今,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人们不难发现,杜威的观点与陶行知的观点只是语序作了变换,但是其内涵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意义也发生了不同。那么,从“教育即生活”到“生活即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1.1杜威与“教育即生活”

在中国近代的教育史上,一个来自美国的学者留下了他不可或缺的痕迹,他就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教育思想,而他也培养出了许多后来卓有成绩的,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国学者,其中杜威对于中国的教育思想领域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他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观点。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在其八十岁总结自己教育经验时候曾提出一个原则,“生活教育具有教育的作用。”他认为自然的生活能给人的德育、智育和实际技能等各方面发展带来影响。1897年,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提到了“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这一学说,由此将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而也改变了以往教育与社会生活相分离,教育是将来生活准备的状况,这是教育思想的一大变革,较之裴斯泰洛奇的思想更进一步。

杜威作为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代表,首次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并且积极倡导“教育即生活”,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提出:“教育是生活的必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从一开始就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并且以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必须依赖于生活并改善现实生活,通过教育来使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具备构建美好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其中,在“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中包含了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学校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特别是儿童生活,

是儿童在活动中、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满足和乐趣;二是通过教育创造一种高于现实生活的更加美好的生活,使社会生活更加完善、美好。

1.2陶行知与“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是现代中国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来自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但是他的思想又有别于杜威的思想,在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之后,他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虽然只是将词语颠倒,但是其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更加的适用于中国,适用于当时的国情。

陶行知对于杜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他在他以后的平民主义教育、乡村师范教育、普及教育、国难教育等思想与活动中始终与杜威思想保持着连续性和继承性,而他的“教育救国论”、“中西文化观”、“自治观”、“民主科学论”都可以看成是对杜威思想的继承。虽然如此,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杜威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和先进之处,其思想活动最为具有特色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形式上和内容上与杜威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可以看成是对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理论的颠覆。

在新文化运动期间,“科学”和“民主”作为新文化教育运动的旗帜使得陶行知积极地批判和改造传统旧教育。他指出,传统教育因循旧法,实在是有着太多的弊病,他指出旧教育里的先生只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而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学生是以教师、课堂学习为主,他们所受到的教育与实际操作、实际的生活是脱节的、分开的,而这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生活力和创造力。因此,他提出了教育应该与生活相联系,教育是为了生活做准备做积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了解生活,具有改造生活的能力,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成熟的教育,真正正确的教育。这些观点和主张对于现在的中国教育而言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而且对于解决当前教育弊病有着极大的帮助。

1.3“生活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带来的启示

众所周知,物理学首先是一门实验科学,而物理实验本身的特点又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其次,物理学也是不断推进人类生活发展的重要助力。由此可知,生活与物理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体现物理知识,在物理学习中感受生活,这就是我们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物理归根到底是来自于人类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规律的不竭探索,而这种探索的结果就是能够更好的为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和提高。

因而,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贯彻以生活为目的进行教学,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我看来对于我们物理教学是有着极大的启示和提高的。不可否认,一些物理知识是晦涩难懂的,甚至是抽象的让人无法理解的,而一些规律、定理更是让一些学生不明所以,因此我们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可以把这些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来理解消化,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吃透新学的知识,也同时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富有创造力。

前不久,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在国旗下演讲时候,偷换演讲稿并且对于现在的教育制度表达不满,虽然,我们可以把这个看成是一个孩子不理智冲动的行

为,但是对于那些大人们或者说教育权威们、教育官员们、老师们来说是一个警钟,现行应试教育体制已经被无数的人批评过,骂过,可是批评之后呢,我们又不得不又一次的默默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这不得不说是教育的一个极大的讽刺,也是一种悲哀。我觉得,这种讽刺或者说这种悲哀正是现在教育背离了“生活教育”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的,落实的贯彻“生活教育”,或许,我们的教育就会更加美好了。

2 解读人教版必修课本中的“生活化”

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现在的中学物理教学一定要重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在新的人教版必修物理教材中新增加了许多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相联系的学习内容,这样一来不仅密切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的能力,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以生活中最为常见、最为普通的物理现象作为讨论问题切入点,从而使学生感到格外的亲切,能够愉快的步入物理殿堂。

在与以往传统的物理教材相比,新课标人教版必修高中物理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锐意创新,设置精美、漂亮的图片,运用生动的语言,以生活中的事例创设物理学习的情景,并且针对真实的情景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教材展现给学生们的不再是过去以往的“固定的知识模块”而是“踏板”,并引领学生们“从物理走向生活”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深挖教材资源,让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新课程教材的设置意图可能就无法体现和实施。

2.1教材版面的“生活化”

新的人教版必修物理教材在形式上比之以往的教材显得更加活泼,贴近生活,而且图文并茂,同时插图更多。仅以物理必修1中的四个章节为例,各种插图就多达170多幅,其中不仅包含有照片、实物图、模型图、装置图、原理图等等,且其中涉及生产与生活的就达75幅之多,平均每章可达到19幅,如:速度计、斜拉桥、汽车的A B S 系统等等,这些图片数量之多、之全都是以往传统教材所未有的。它不仅仅让本有些抽象难懂,不易理解的物理知识显得更加直观,更易让学生接受,而且更是在向我们诠释:教学要回归生活,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真正做到不与社会脱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2.2 教材内容的“生活化”

新物理教材除了在版面上突显“生活化”的物理之外,更是在教材内容上处处体现出生活化,新教材在教学课程理念,教学内容上都较之以往传统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

2.2.1教材内容中生活化元素的课程理念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因此这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近些年,由于我国原有教育制度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因此无论上到国家层面下到

民间学者呼吁教育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国家也因此进行教育改革,以期达到解决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压力所带来的人才培养问题。

新课标高中物理学科将教材分为选修和必修两部分,共12个模块,无论哪组模块,不仅仅包含有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实验,而且还包含有物理思想和方法,含有物理与社会发展、物理与技术应用、物理与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生活化”的物理尤为突出,新教材与传统的旧教材相比,更加注重基础性、体现时代性、反映选择性;着重强调了学生应该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学生的探索兴趣;而且其课程标准致力于让学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等等。因此,在这版教材中“生活化”将是一大亮点,也是充分体现课改之后,新课标着重要求的结果。

在教材中的内容上,譬如,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的教学中有“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机械能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有“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曲线运动”的教学中有“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等条目。

新教材要求学生更加注重生活,让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再是过去教育中的“死读书、读死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现行教材和一些典型例题中,一些练习题就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点,即如果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不去注意观察,就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物理必修1的书后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你为同学们做过“一指断铁丝”的表演吗?它的装置如图2-1所示:细铁丝长约20cm ,用羊眼螺丝固定在小木块A 、B 上,取两根长约12cm 的木条,在O 点用铰链起来,像如图2-1所示的那样两端卡在木块A 、B 上,用手指在铰链O 处用力下按,细铁丝就会被拉断,用你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原因,你能用这个实验估测一下使 铁丝断裂的力的大小吗?怎样做?

F 2 图2-1

图1

这道题如果我们不注意将本题与实际相联系,而只是根据题中给出的数据来计划,即将F 沿木条分解为力f (如图2-2所示),则木条作用在木块A (或B )上的力的大小为f ,再将木条作用在木块A 上的力f 分解为F 1、F 2,木块A 沿水平方向拉铁丝的力的大小为F 1,取AB=20cm,OA=OB=12cm,由几何关系可算出

f =F

2sin α,

F 1=f cos α=

=10F

22F 2ctg α -102=0. 75F

分析结果可知,此种情况下作用于铁丝上的力还不如直接用手拉铁丝的力大,一指又如何能断铁丝呢?分析可知以上解法主要是忽视了一个事实,即铁丝在拉断前,还有一个拉伸的过程,这一过程将使铁丝的长度增加,从而两木条间夹角增大,故水平分力F 1也随之增大而大于F 。在计算使铁丝断裂的力的大小时,A 、B 间的长度要以拉断铁丝时的长度来计算。至于AB 的长度开始应为多长,还需根据铁丝的精细和其他性质来确定,但如果一开始设计时AB 过长,以至还没有拉断铁丝两杆间夹角就增为近180°,实验也将告以失败。

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了新课标下物理人教版必修教材强调学生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要“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的元素课程基本理念。

2.2.2 教材内容中淡化“学科本位思想”

新课标下,物理人教版必修教材的编写,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新教材中涵盖了,“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STS ”等内容,这些多数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达到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真正做到了淡化“学科本位”的思想,体现了以生为本、学以致用、力争人的发展。

所谓STS (科学、技术、社会)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它主要就是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从而进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这种科学教育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科学知识及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强调基本理论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强调教学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更加注重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学习。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物理必修教材在STS 栏目中选编了3篇科普类文章。例如,必修1中第19页的“速度与现代社会”、第51页的“从伽利略的一生看科学与社会”、必修2中第77页的“航天事业改变着人类生活”。所以,基于渗透STS 教育思想,人教版必修教材中增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成就。如新型电池、超导体、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2)与工业、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太阳能的综合利用,超声波及其应用、低温的获得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等。(3)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制冷设备、静电应用、修理各种电器、自制各种实验仪器等。(4)与科学技术有关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保护,能源短缺问题等。

此外,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物理必修教材还设置了20个“做一做”实践性问题,重点培养动手操作和应用实际的能力。其中生活实践体验类5篇,如必修1中第18、46 、47、63页和必修2中第9页;现代技术应用类4篇,如必修1中第25、35、87页和必修2中第18页;应用学过的知识证明类5篇,如必修1中第42、43、55页和必修2中第8、51页;使用专用仪器实验类2篇,如必修1中第44页和必修2中第22页;自制仪器小实验类3篇,如必修2中第34、54、62页。限于各地学校拥有器材情况的不同,有些实验类的“做一做”并不一定可以完成,但有的“做一做”不需要任何器材,例如,第42页的“做一做”

是画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使学生体会物理与数学的密切关系;第43页的“做一做”是让学生得出加速度之比与位移之比的关系,这个关系在后面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都很有帮助。

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物理必修教材在“科学漫步”、“科学足迹”栏目中共选编了10篇现代科学理论、现代科技、物理学史类文章。其中介绍现代科学理论类的6篇,如“变化率”、“流体阻力”、“惯性参考系”、“用动力学方法测质量”、“黑洞”、“时间和和空间是什么”;介绍现代科技、现代实验仪器的2篇,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物理学史类的2篇,如“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牛顿的科学生涯”。自然现象甚至社会现象中的许多道理都是相通的,“科学漫步”的目的是把物理课中学到的知识拓展到物理课之外,使学生开阔眼界、体会方法、形成习惯。

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物理必修教材设置了21个“说一说”栏目,启迪学生深入思考,发散思维。其中案例分析类3篇,如必修1中第19、85、88页;知识应用类10篇,如必修1中第12、24、39、69、81 页和必修2中第7、12 、40、42、57 页;案例列举类2篇,如必修1中第30、62页;推测猜想类5篇,如必修1中第45、56页和必修2中第32、69页 。“说一说”栏目更适合于讨论探究,应该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但不要过分看重结果。例如,必修1第69页的“说一说”:速度的方向改变了,速度的变化ΔV 应该怎样表示?这个扩展性问题既是深入研究矢量的性质,也是为物理必修2中向心加速度的学习作铺垫。

以上这些都从各个角度说明了如果离开了生活与社会,我们的物理学习与教学将无从谈起。

2.3教材习题的“生活化”

杨振宁教授说过:“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形成一种印象,认为物理学就是一些演算。演算是物理学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是与现象有关的,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来的,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物理学的根源是现象,而现象来源于生活。给学生的习题创设生活背景,也就是为学生创造了与真实生活“亲密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并且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在课堂或者习题教学中要精密联系生活、科技、社会,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消除他们对学科知识的陌生感,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符合学以致用的原则。而习题课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授课方式。虽然,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上,一些人认为习题课只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复习,解题技巧的展示和训练,解题思路的总结,但是我认为,习题课是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在习题中了解所学知识,深刻的认识到所学的知识。但是,由于有时候习题的选择缺乏结合学生社会生活实践的例子,因此这种教学的片面性必然使得课堂缺乏活力,学生的发展不均衡,教学脱离学生的社会实践生活这既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平抛运动的习题课时候,可以选择这样的习题:一平抛运动物体,抛出时的高度为2.45m 在空中的水平位移为13.3m ,问它平抛初速度的大小60km/h相比,哪个大?如果把该习题改成如下形式:某卡车在一条限速为60km/h的公路上行驶,司机因疲劳开车,造成汽车与路旁的障碍物相撞而肇事,处理事故的交警在路旁泥地中发现在该卡车的一个零件,可以判断,这是卡车顶棚松脱

的铁零件因惯性冲出后下落现在泥地里的。警察测量出顶棚上原零件的位置离泥地中陷落点的水平位移为13.3m 顶棚离泥地的高度为2.45m 请你判断该卡车是否违规超速。这两道题目都是求平抛运动初速度的问题,涉及的知识点相同。但经过二次改造后形成了一定的实际情景。物理知识隐含在一个活生生的生活实例中,就一下子拉近了日常生活和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完成了一次很好的德育教育。

3 构建生活化的物理课堂

在新的物理课程改革中,作为物理教师应该特别注重教学的方法及手段的创新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生活化。但是,不难看出过去的物理教学内容大多仍与生活相脱离,这样一来就使得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无兴趣、无求知欲望的单纯的解决习题的学习之中,学生无法在头脑中形成对物理世界本质的、完整的、深刻的认识。诺贝尔物理学奖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曾说过:“尽管他(学生)吸收了很多东西,可是他没有发展成为一个taste 。他只是学了很多可以参加考试得很好分数的知识,他没有把问题里面基本的价值拿握住,这不是真正做学问的精神”。 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适时的引入原始物理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很轻松的架构起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可见,构建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是物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3.1物理来源于生活

物理学起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自然界又是人类生活的环境,因而物理学和生活具有广泛的联系,是一门地地道道的生活学科。所以我们的物理教学也应该构筑在生活的基础之上,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表明,物理教学与其它如语文、历史、政治、地理、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本质是相同的,那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那么最好的物理教学当然就是“从生活中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不断地发展”,让物理的各个教学环节围绕生活展开,从我们身边的物理引入到课堂中去,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物理问题。因此,物理教师应该努力在课堂问题情境、课堂小结、习题练习等等方面创设营造生活化。

3.1.1 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生活化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产生。”,生活中很多现象是学生所熟悉的,司空见惯的,而有些现象往往又是学生所忽略的。因此在课堂上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进而可以提炼出其中那个的物理问题,从而让学生有问题要问,拓宽思维范围,提高交流的兴趣,激发学生表达思想的强烈愿望。

那么问题从哪里来?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产生于现实生活中的陌生现象,产生于对现实事物或现象的深刻思考之中。为此,新教材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而课堂是培养学生物理能力的主阵地,更不能与生活和物理现象脱离开来,

更需要构造一个“生活化”的物理课堂。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境中愉快地学习与探究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切入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与规律,如采用讨论、辩论、小组合作活动、游戏、参观、调查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技术的兴趣,让他们感觉物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过程中要力争从“趣”“异”“疑”三个角度突破。所谓“趣”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富有趣味,从而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异”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与学生原有认识的事物表面现象产生差异。这样可以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 ,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驱动力。“疑”就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思维中出现疑点。如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创设对比的问题情景,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兴趣。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来自于观念冲突。偶遇物理概念、规律、定律等本身不具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属性,学生往往对奇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再现等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实施“生活化”的物理课教学,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资源来创设问题情境。古人说的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诱发学生好奇心,产生观念冲突,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地学习、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热情。下面举人教版物理必修教材中的一个实例来说明课堂问题情景创设生活化所带来的好处。

例:必修1第三章第3节“静摩擦力”当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静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让所有同学提课本的动作情节如图(3-1),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够很容易也很快的接受新知识,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从而引出课题;接下来,我们为了能更进一步的探究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表面粗糙)。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一个提装满水的酒瓶实验,如图(3-2),然后,我们在提酒瓶前要求一名学生在装有神秘溶液(先前不告诉同学是洗洁精)的桶洗洗手,要求同学仔细观察结果(没能提起)。然后来让另一位同学上台表演提装满墨汁并在瓶盖上插有吸管的大可乐瓶,要求管液面不能上升。(虽然实验失败,但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突出摩擦力产生的第二要素;挤压产生形变)。最后,在摩擦力大小方向的问题探究过程中,我们也可从生活出发增设如图(3-3)展开探究。

图(3-1) 图(3-2)

图(3-3)

诸如此类,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要拘泥于教材原有理论体系,要积极发挥新课程“物理即生活”理念的指导作用,善于结合教材和参考书目能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3.1.2课堂小结生活化

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学生最大的痛苦或者最大障碍就在于教学语言的枯燥乏味,对定理、定律的抽象总结和理解。但是如果我们能把教材进行内化,以生活化的角度进行类比,小结课堂知识,教师能够多些幽默与诙谐,那么必定会大大提高学生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如:恒定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其电路特点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但结果都是;“串反并同”。电路设计中对于电学器材的选取我们可以说是“四项基本原则”:安全、准确、方便、节能。在描绘正、负、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的电场线时,可说:“光芒四射、众矢之的、携起手来、势不两立”。对于机械波传播的形成理解可以说;介质中的质点振动而不“随波逐流”。杨氏双缝干涉中的单缝与双缝可用“一母二子,孪生兄弟”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两者的关系与相干光源的特征。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可以说:“来拒去留”反映感应电流的双重性格!开始来不愿意,通过斗争培养了感情,离开时,又舍不得加以挽留。对于电势场的电势能可以说是沿着电场线“顺流而下”用这些生动的话语和具体的实例可以让学生们更加容易接受新课程,新内容,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新课的理解和记忆。

3.2物理服务于生活

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且要在生活中、实践中发展、创新,要以服务生活为目的,这是新课标的宗旨和特点。课堂教学生活化适应了这一特点且与之契合。教师的活力在课堂,社会生活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活化剂。生活化物理课堂是社会生的折射镜。让社会生活和物理课堂教学紧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营造生活化物理课堂教学,这才是真正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3.2.1探究贴近生活的课题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物理知识,无论你走到哪里,看到什么都可以从中找到或者联系到物理知识,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或者一些标志以便于增强自己的记忆,例如在学习是可以通过一些交通标志来联系学

3.2.2物理学解释生活

寓生活于教学中,物理课堂就会满堂生辉,给学生以亲切的感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否则,物理课堂会想的呆板、生硬、乏味、催人入眠。2011年3月11日13时,日本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受强烈地震和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3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2号反应堆容器爆炸,导致核泄漏,地球表面都检测到了微量的核裂变时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污染,核泄漏中涉及到原子核的衰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核能等众多原子物理方面的知识,一时之间,各种谣言甚嚣尘上,普通人由于不了解核知识因此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学习到一些物理学知识的话那么就可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影响。在人教版必修教材中也是如此,教材中通过各种内容以及“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等板块就是想以此来揭示生活中的一些情况。 4 培养学生生活化的物理技能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物理的重要性,了解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 决与物理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物理教学是物理活动的教学,物理源于生活,物理植根于生活,应加强物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物理课堂的活力。物理学科作为自然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物理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物理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物理,

把生活经验化,物理问题生活化,体现“物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对物理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物理的目的性,增强物理学习的趣味性。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物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 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物理。让学生从生活中找物理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学习物理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我们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物理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体会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对物理产生亲切感。

为了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物理思想,不断增强物理意识,就必须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 活和生产实践中的物理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物理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 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如在教学“密度知识应用”时,讲到“阿基米德在不损坏王冠的情况下,为国王验证王冠是否为纯金打造”,阿基米德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所应用的物理知识,此时,学生真正体会到依靠自己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疑问的快感,从而增强了学生利用自己学得的物理知识去探求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欲望。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学好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认识、发现物理。从学生身边的事所引出的物理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紧密、和谐的联系在一起。从生活中发现物理,感受物理与自我生存的关系。使学生眼中的物理不再是简单的物理,而是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魏小亮. 运用原始物理问题创设“生活化”的物理课堂. 物理教师,2011年第32卷第11

[2] 戴荣标. 营造生活化物理课堂教学探索. 教育教学,2009年5;

[3] 刘作华. 借助生活化的物理完成物理抽象问题的探究—“力的分解”—课堂教学实录.

物理教学探讨, 第28卷总第370期,2010年第2期(上半月);

[4] 何季军. 构建生活化的物理课堂. 中学物理,2009年7月第27卷第14期;

[5] 董希昆. “生活化”物理教学. 教学研究——校长阅刊,2007年4月;

[6] 赵亚云. 生活化的物理教学. 数理化学习,2010年;

[7] 曹冬鸽, 周彦. 积极倡导生活化的物理教学. 考试周刊,2010年第56期;

[8] 徐奇华. 浅析生活化物理资源的应用. 数理化学习,2010年第11期;

[9] 邬庆龙. 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数理化学习,2010年第11期;

[10] 陆小华.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渗透生活化元素的研究;

[11] 黄海红, 唐宗先.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生活化趋势.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3卷增

刊;

[12] 秦陈祥.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备课策略. 科学教育,2006年第12卷第2期;

[13] 孙早利. 人教版物理必修教材开放性内容的探索. 物理教师, 第28卷第7期;

[14] 邵敏. 生活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之比较. 消费导刊·教

育时空,2008.10;

[15] 徐春妹.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新课改的启示. 教学与管理,2007年3月20日;

[16] 王向阳. 构建物理生活化课堂浅析. 数理化研究,2011.9;

[17] 刘梦.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 教育实践

与研究—教育理论研究,2011年11月;

[18]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物理1必修, 物理2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第3版;

[19] 宋树森主编. 《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 商务印书馆:2006年;

[20] 徐明聪.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

[21] 王颖. 《杜威教育学派与中国教育》.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致谢

感谢我的导师王震老师,她的平易近人、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和学习中的榜样;从我实习开始她就是我的带队老师,她对我的教导 一直让我感激不尽,从她的身上我获益匪浅。而对于这片论文,可以说每个细节和每个篇幅,都离不开你的细心指导。而你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快的打开我的思路,让我能够很好的完成这篇论文。

感谢我的室友们,四年前,我们都是怀着无限的希望核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从各自的家乡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四年里,我们彼此照顾,彼此关爱,其他六个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这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兄弟情将是我一生最美好的回忆。虽然,我们即将分开,即将走上各自的人生道路,但是我们的心将永远连在一起。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 谢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