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论人伦道德与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人伦道德指的什么
 

论人伦道德与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人伦道德指的什么

发布时间:2019-04-17 04:27:39 影响了:

  【摘 要】本文截取儒家道德体系中的“人伦道德”一角,谈谈与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的问题。在儒家所宣扬的家庭道德中,有些合理的、积极的家庭道德理论深化了人类对家庭生活、家庭关系的认识,对协调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睦、培养人的道德品质、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起过积极的作用,其中有一些内容至今仍不失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伦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一、前言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造就了儒、墨、道、法等几大家,它们的思想体系和文化渊源,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在这几大家的思想体系中,影响久远且被当今社会继承发扬的是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儒家道德涵盖面较广,包括“仁爱”、“人伦”、“敬业”、“处世”诸多方面。这些方面的价值精神就是关于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说到底,就是重视人与人的关系及其互助的道德意蕴。从这个结论看,这完全符合我们国家现在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其家庭道德理论的核心内容影响着人类对家庭生活、家庭关系的认识,对协调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睦、培养人的道德品质、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起过积极的作用,其中有一些内容至今仍不失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人伦道德在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中的内容体现
  (一)勤俭持家
  勤俭持家是儒家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应该大力提倡的新时代道德。勤俭是对自然界物质资源的爱惜及对人类劳动成果的珍重。更为重要的是,勤和俭不仅是生活上的准则,还是人的道德修养,可以说,勤俭的精神实质不是积聚财富,而是促进人类道德的完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儒家采用超脱现实的说教手段巩固勤俭持家的道德理念。比如有一则神话故事宣扬的就是这个核心思想。一个家缠万贯、粮仓殷实的大地主,自持家道富有,便过着穷凶极欲的奢侈生活,玉皇大帝对此行为十分恼怒,决定惩罚他。可以什么为理由呢?在大臣的建议下,采用了一个试探办法,即在大地主上茅房(厕所)时,在粪缸的踏板上放一堆饭。如果他将饭收取作喂猪喂鸡用,那说明他还爱惜粮食,那就不惩罚他;如果他将饭扫进粪缸,那说明他不爱惜粮食,就要惩罚他。结果呢?大地主用脚将饭踢进了粪缸。于是,玉皇大帝号令天兵天将将他家粮仓的粮食全部收走,使他一夜之间成了穷光蛋。与此相反,玉皇大帝试探一个穷人,在他上茅房前,在粪缸的踏板上放了几粒米饭,结果他看到米饭后将米饭拈起放进嘴里吃了。这使玉皇大帝十分感动,于是派遣天兵天将给他送去一粮仓粮食,使他成了富人。这尽管是神话故事,可它对教育和鼓励人们要勤俭持家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新时代强调勤俭持家,不仅要求人们以此作为居家生活的准则,更要求人们以此教育子女,自觉地在勤劳节俭中锻炼自己的道德品质,促进自我完善,实现人生价值。应当指出,勤俭持家作为小农自然经济的家庭生活准则,其中的一些具体行为规范具有极大的封闭性、保守性,与当今时代开放的社会生活不相适应,应当否定。但是,尽管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家庭财富也远远超出小农自然经济的状态,可儒家家庭道德所强调的积极劳作,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财富,创造自己的生活,珍惜人类劳动的成果,勤俭中锻炼和完善自己的本领等,却仍然值得当今时代继承和发扬。当今社会,由于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不再像刀耕火种时代那样精打细算过日子,这是社会的进步,无可厚非。但随之而来的是奢靡之风日渐滋生。家庭如此,整个社会亦如此。有个顺口溜讲一些干部的消费:“一包烟一斤油,一顿饭一头牛,一部车一栋楼”。这是说抽一包烟的钱能买一斤油,吃一顿饭的钱能买一头牛,坐的小车的价值能造一栋楼。这非常形象地刻画了当今干部的奢靡之风。此风宜消不宜长,消则社会进步,长则社会溃烂。止长的良方就是要倡导勤俭持家的美德,遏制挥霍浪费的恶习。
  (二)父教子孝
  亲子关系是代际关系,这不仅仅是人的生命的延续,更是人类文明的传递。家庭的养育功能不仅使后代延续祖先的血脉,更是延续一种文化的生命,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因此父母之爱的实质在于“育”,子孝的最高境界则是成家继志,把父母所遗留的事业发扬光大。儒家认为,父母之爱不仅仅是嘘寒问暖,更不是纵容护短。真正爱子女,必须为子女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打算,培养他们的道德文化素质及生产和生活技能,为他们今后的创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父母遗留给子女的不应只是财物,更应该培养他们创造财物的本领。有位名人宁可将自己的财富捐给社会也不留给自己的子女,他说:“子女有才留财干什么?子女无才留财有什么用?”这句富有哲理的话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子女有才能能用才能创造财富,给他留财富有什么意义?子女没有才能创造不了财富,给他留财富只能是白白地浪费掉。这么做,看似不近情理,其实是培养子女的独立人格和自食其力的本领,有着“望子成龙”的实质性目的。这虽然包含着封建性、狭隘性的一面,但它又确实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子女的教育具有强烈的预期愿望。在儒家看来,作为子女,更应该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继承父母的志向,接过父母的事业并将其发扬光大。《孝经》说:“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孝子之终也。”子女不辜负父母的教诲和希望,勤奋刻苦,建功立业,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是一种高层次的孝。儒家以宗法社会为背景,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尽管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也揭示出家与社会的道德关系的一般规律。中国人在家庭生活中特别注重家风的整饬与承传,强调守业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牢记长辈的教诲,积极努力的去建功立业,实现家庭和长辈对自身寄予的希望。在当代社会,父教子孝的理念与儒家的理念一脉相承,但更富于时代的特征。父教的根本在于“育才”,培养子女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从怀孕开始直到参加工作,无一不是以高昂的代价赋予子女增长才干的优越条件。为了培养子女的先天智力,不少父母搞“胎教”;孩子出生后,首先是上好的幼儿园,接着上好的学校;为了孩子出类拔萃,不断地进行培优;更有甚者,砸锅卖铁、银行贷款、甚至借***让孩子出国留学等等,目的一个,就是培养子女的才干。这种费尽心机、不惜血本的举措,看似太过溺爱,但实则于家于国有利。一个家庭,生下子女如果不赋予良好的教育,任其自我成长,其结果长大成人后,或无技能如同弱智之人,或染奸盗成无耻之徒。这种人,对家庭而言,不但不能光宗耀祖,反而会带来无尽的烦恼;对国家而言,不但不能做贡献,反而会滋生祸患。基于这种利害关系,所以自古至今,没有哪一个父母不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因这种教育贯穿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所以,子女学成之后,便千方百计削尖脑袋寻找好的工作单位或岗位,以求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以求光宗耀祖,以求为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