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如何准确、及时、专业地报道南海问题: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如何准确、及时、专业地报道南海问题: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发布时间:2019-04-24 04:07:17 影响了:

  近年来,南海问题的热度急剧上升,发展成为检测中国对外政策与和平发展战略的关键性事件。如何准确、及时和专业地报道各国围绕南海问题的角力,是摆在中国传媒眼前的重要课题。  一、聚焦南海问题的国际、国内动因
  在谷歌中输入“南海问题”关键词,超过650万条中文信息与此相关,而英文信息更是超过1500万条。信息海量说明南海问题已是一个国际性话题,但在如此海量信息中准确把握南海问题有难度,这或许印证了信息过量的困境。
  简单讲,南海问题被炒热的国际、国内动因各有不同。从国际层面看,南海问题被认为与中国和平发展挂钩,不少周边国家批评中国模糊不清的南海政策,警惕中国日益壮大的海军实力,担心有一天中国动用武力控制南海所有岛礁。而美国则以航行自由涉及美国国家利益为由,不仅反对南海争端方动用武力改变现状,还否定中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南海问题成为检验中国是否拥有权力、是否愿意显示权力及如何使用权力的关键性议题。因南海问题暴露出中美竞争西太平洋主导权,被广泛认为构成中美战略竞争主要内容之一。
  从国内层面看,中国国内对周边国家不顾中国政府声明一再染指南海严重不满,对少数国家邀请美国介入南海事务持严厉的批评态度。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不少人认为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捍卫领土主权完整时完全有实力动用武力解决争端。而越南、菲律宾两国近几年活跃的南海外交也加速了中国国内对该问题趋于恶化的判断,主张采取严厉手段解决问题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内、国际媒体各为其主,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南海问题报道。受众阅读不同的媒体,很可能发现连事实本身也不尽相同,更不用说挖掘隐藏在背后的价值观之类的深层次东西。
  二、识别国际媒体在南海问题上的关注点
  在南海问题上发出声音的不仅仅是东南亚国家,还包括美国和以其为首的同盟体系。而大多数这类国家的媒体在国际事件的报道中倾向于把坏消息当作新闻,在新闻中插入所谓国际舆论立场。
  翻阅10多年以来各路国际媒体对南海问题的报道,其最关心与困惑的问题是中国在南海的政策主张。简而言之,首先是中国坚持的“九段线”其含义到底是什么?大多数国际媒体说中国声称拥有南海80%的水域。实际上中国的官方表态从来没有这么说过,而一些记者要么根本没有仔细阅读中国涉及海洋事务的法律,要么就是根本不重视中国的国内法。事实上,三部框定中国看待海洋秩序的法律——1992年的《领海与毗连区法》、1996年的《领海基线法》、1998年的《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法》都没有阐述这类主张。
  国际媒体关注的第二个方面是中国“核心利益”说。自2010年上半年开始,美国认为中国已将南海问题与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并列。当年7月,随着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越南表示南海事关美国国家利益之后,国际媒体开始突出报道中国“核心利益”说与美国“国家利益”说对立。就领土完整、国家主权而言,中国的政策一直是明确的,它们都属于核心利益。
  2012年2月29日,针对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称中国是唯一一个对几乎整个南海提出主权声索的国家的说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明确表示“没有任何国家包括中国对整个南海提出主权声索”。外交部的这一清晰表态是对以往表态的具体化,将大大减少国际媒体误导民众的可能性,体现了我们的主动性。
  中国媒体对外交部的这一表态相当重视,反应也很快。主流媒体网站与大的门户网站基本上当天播发消息,很多传统媒体次日也予以报道、解读。境外媒体对这一条信息也很重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问题专家傅泰林在3月5日的一则评论中对外交部的这一声明加以赞赏,尽管这一声明是对以往南海政策的继承,但需要重视的是中国对“九段线”含义做了进一步澄清,看起来中国的主权声索主要是针对岛屿而不是水域。
  美国《纽约时报》对中国政策的变革追得很紧。早在2011年10月的一则报道中,该报记者根据中越双方签署的《关于指导解决中越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得出一个猜测性结论,认为中国的领土主张只是针对海洋中的岛屿和邻近水域,而不完全是整个南海。2012年4月上旬开始,中菲之间围绕黄岩岛争端升温,《纽约时报》从11号起发表多篇报道和评论,不仅引用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的声明、菲律宾外交部的说法、菲总统阿基诺三世的表态,也引用《中国日报》《解放军报》的说法。与此同时,《纽约时报》也重视智库的分析性意见,比如美国国会研究局、国际危机集团等。它的观点也很明确,第一,中国的强硬立场伤害了国家声誉,不利于中国在周边的地区形象;第二,菲律宾国内不是铁板一块,反对美国军事演习和加强在菲军备的声音很强。
  东南亚国家的媒体更多是站在弱小者一方看待强大的中国,往往在其报道中突出争端方力量的不对称,有时甚至断章取义或过度阐释中方的话语。在2011年6月份的一则评论中,菲律宾大学的一位女教授突出引用了中国外长的一句话:“中国是一个大国,其他国家是小国,这是一个事实”。女教授认为中国很傲慢。在她看来,在重塑亚太秩序的过程中,体型大并不意味着权力大,而小国也不一定是弱小的一方。像中国这样的崛起国,需要小国给予大国施加影响力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实际上杨洁篪外长2010年7月在东盟外长会议上的发言稿中是这样说的:“中国一贯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中国作为大国也有自己的合理关切,难道表达合理关切就是胁迫吗?这是说不通的。”
  三、挖掘原创性思想提高专业报道水平
  就南海问题而言,中国的媒体除了要向中国受众提供准确、及时的新闻之外,一定程度上也向国际社会提供有关中国的独立声音。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国各类人群的意见也成为国际媒体的关注点。相比较而言,中文世界对海外受众的信息塑造能力与议程设定能力较弱。
  国内、国外影响力的分野这一问题倒不仅仅是传播本身造成的,也受制于中国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北京大学袁明教授在10年前指出,国际问题研究中的精英舆论具有定调和教化的功能,一个社会对国际问题的看法与媒体如何利用精英舆论十分相关。而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对周边问题关注不够,对周边国家国内政治的变革如何影响其对外政策不甚清楚。面对简化、迅速流动的国际信息,很多报道拾人牙慧,缺乏独立、专业的分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