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科学发展观是站在历史制高点【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上】
 

科学发展观是站在历史制高点【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上】

发布时间:2018-12-25 03:59:57 影响了:

  诗与散文都是中国文学传统中极重要的体裁,两种体裁在中国古代的普及程度也都极高,好的诗,好的散文,往往不胫而走,广为传诵。其中,将军写诗著文,又是从古及今中国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比如曹操、刘琨、范希文、岳飞、辛弃疾等等,不胜枚举。这一文化传统保持到了现代,毛泽东便是文章巨擘诗词巨匠,此外,朱德、陈毅、叶剑英等将帅也都写诗,并留有许多佳篇。文学史进入当代以来,将军诗文家似乎少了一些,而在为数不多的将军诗人中,朱增泉曾以他热血奔涌却又不乏终极关怀的诗歌打动了读者的心,被称为“将军诗人”。每提及这位“将军诗人”,我就想起他那首有名的《地球是一只泪眼》:地球是漂在水里的吗/为什么每一块大陆的周围/全都是汪洋大海/哦――地球满腹忧烦/她睁圆了望不断天涯的/泪眼/何时能哭干,这么多/苦涩的/海水?
  与一些片面追求形式、情感空洞的诗歌相比,此诗对人类与世界充满了忧患与关怀,立足点高。朱增泉最早写诗是在老山前线,写第一首诗时已接近40岁了,但因其厚积薄发,一发而不可收,其诗作深受军旅内外读者喜爱。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在诗歌创作的同时另辟新径,开始了散文创作,同样是起笔不凡,如《居延海》《凭吊一处古战场》《秦皇驰道》等等,一发表就引起很大反响,文章的雄浑大气引来众多论者的关注。最近出版的《血色苍茫》和《天下兴亡》是朱增泉的两部散文力作,除了少许旧作,大多为新作,与他前期散文的沉雄风格相近,有学者称之为“大散文”。这些文章读来有一种浓郁的沧桑感、厚重感,尤其那些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如影子绕在眼前,挥之不去。
  《血色苍茫》一书分为“历史的回响”、“星空的光芒”、“彼岸的涛声”三辑。虽为三辑,却有一个共同的主旨――写人物。书中涉及的人物甚多,从纵的时间跨度看,涉及了春秋战国到当今时代的漫长历史;从横的地理空间来说,涉及了国内外的各色人物,大都是与重大军事、战争、历史、政治有密切关系的风云人物。《天下兴亡》一书的主旨依然是人。全书共分为五部分,分别是“血泊中沉浮的帝国”、“一望山河苍茫”、“天下战事昨夜看”、“缘何名将多寂寞”、“看我行读天下”,五个部分一口气读下来,印证了作者自己说的话:“我的文章为何也能打动一些读者?我自己找到的答案是,别人用旺火爆炒三鲜,我用老铁锅慢火�肉,各有各的味道,各有顾客喜爱。”
  以《血色苍茫》为例,“历史的回响”多写中国古代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作者在写这些人物时,没有局限在对他们个人事功的成败得失的叙述上,而是把焦点集中到人物的精神世界,把人物放进汹涌澎湃的历史长河之中,把最终的着眼点放到中国的或世界的历史大背景之下民族发展的层面上。例如《秦皇驰道》之写秦始皇。秦始皇被一些史书刻画成典型的暴君,但在作者看来,作为“千古一帝”,他是有成也有败,有得亦有失。秦始皇历尽千难万险之后完成了统一大业,本应在此后开创秦王朝的辉煌,可是,秦王朝却如烟花照眼,伴随光华一闪,走上了灭亡的路。这究竟是为什么?从司马迁到当代史学家,都在分析研究这一史实,而朱增泉却用散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自己的思考。他从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收兵器,迁富户”、“修驰道,筑长城”、“焚书坑儒”、“拆旧城,盖新宫”五个方面鉴史明理,对秦始皇的是非功过及其大秦帝国驰向穷途末路的原因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大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智慧与勇气。
  《从范蠡说到吕不韦》以开阔的视野对这两个人物进行了比较式评述。朱增泉没有直接评论他们的是非功过,读完文章,这两位同样叱咤风云、智力超人的人物,一个高蹈,一个龌龊,那同与不同显而易见,令人顿生慨叹之情。《永乐大帝的边墙》貌似写永乐大帝在位时的两件大事,实则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思:为什么中国千年的历史上没有向南发展,没有开拓海洋?面对这个问题,许多人做出了不同解释,大部分人把原因归结到文化,认为是中国的大陆文化限制了中国的向南发展,向海洋拓展;而朱增泉则通过永乐大帝在位的史情,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中国历代帝王一直受到北方力量的‘牵制’,中国的历史走向一直受到北方力量的‘牵制’。你想向南发展吗?不行;你想开拓海洋吗?也不行。因为北方始终有一股强大力量随时会把你拉回来。”朱增泉还对少数民族的发展史进行了一些思考,《渥巴锡东归》就是这一类文章中的代表。这篇长文里涉及到蒙古族的漫长历史、土尔扈特部落的万里东归令人动容,其中最撼动人心的,就是东归远征中的民族英雄渥巴锡。文章没有单纯纪录渥巴锡东归的历史,却着重揭示了他率众万里东归过程中的心灵磨难和不灭意志,是历史让他迈出了这一步,他面对历史现实时,也是别无选择。尽管东归胜利了,渥巴锡却在这悲壮的胜利之后英年早逝。他是蒙古族历史上的一位悲剧英雄。
  “星空的光芒”一辑涉及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以来的人物,有邓小平、彭德怀这样的伟人,有林则徐这样的民族脊梁,也有杨利伟这样的航天英雄,胡正英这样平凡而伟大的烈士家属,还有阿孜尔•夏拉、贾布•英扎这样的普通士兵。这里的人物更贴近当代读者的生活,是《血色苍茫》中比较生动易读的部分。“彼岸的涛声”写到国外的一些人物,无论是常胜将军朱可夫还是枭雄萨达姆,都是朱增泉视野中关注的人物。
  我感到,无论是《血色苍茫》还是《天下兴亡》,朱增泉在写他笔下这些人物时,能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上,从宏观着眼,以人物入手,大开大阖,收放自如。他写这些人物最富魅力的一面,也写他们的局限与困境,于是,他笔下的人物是鲜活的、真实的,具有生命力的。我注意到,在他所有文章背后,都能体味到作者深层次的哲思和对人生命运的感喟。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有一种豪迈而悲凉的气息贯穿始终,尤以写历史上的悲剧人物的篇章为最。透过人物看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物,是他的散文高超之处,这也是他的散文总能给人以启发的原因所在。当人们在为历史散文的写法而困惑、而争论时,当人们不满于某些极端个人化的独语的时候,朱增泉,这个身为将军的人,用他的作品发言。除了作品本身的力量,谁能说,这不是在表述他对散文的题材、写法、境界、话语方式的见解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