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中学生每天运动量 [中学生体育运动量的初探]
 

中学生每天运动量 [中学生体育运动量的初探]

发布时间:2019-01-15 04:07:00 影响了:

  【摘要】本文试对中学生体育运动量作分析,旨在阐述一定的运动量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学生身体综合素质所起的积极意义。中学生的体育运动量应该以教学规定的目标内容为依据,通过合理地安排教学任务,做好课前的热身运动量,课中的及时调控运动负荷,课后的放松运动,定能够起到锻炼身体,强身健体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正确地认识适当的体育运动量不仅能够帮帮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体育运动量策略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运动参与是学生增强体能、发展运动技能、改善健康状况、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十分重视促进高中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掌握和应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锻炼的能力,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终身体育和保持健康的意识”。上述内容告诉了我们以下几点信息:(1)重视课堂体育运动的教学实践;(2)适当的体育运动量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3)适当的体育运动量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此,笔者以为,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学生体育运动量,不仅能够缓解当前中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还能够实现学生“在运动中快乐健康成长”的目的。
  
  一、教学中适当体育运动的必要性
  
  1.适当的体育运动是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增强他们的体质。这也就是说开展适当的运动是体育教学重要任务之一。
  2.适当的体育运动是增强学生技能水平的实践环节。学生在实践活动才能够增长知识和技能。教师也只有在学生运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堂体育课应该是在理论指导下的丰富多彩运动。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快乐,愉悦身心,也就增强了对体育学习的激情和学习兴趣。
  
  二、中学生运动量的教学运用
  
  1.围绕教学要求,优化教学手段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运动量的因素主要有:(1)学生体能训练的次数,即学生的一定练习次数应该使得学生的肌肉产生一定的酸胀之感;(2)学生运动的持续时间,即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身体运动技能所产生的感觉变化;(3)有氧消耗的能量,即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所消耗的卡路里总数。新课程体育教学正是基于以上的要求,在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上突出了注重体能训练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运动负荷量的特点。
  新课程要求课堂的练习量应在三成以上,这是与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要求相一致的。对此,笔者以为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优化教学资源和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要求,精心地设计教学流程,采用游戏、野外训练等方式来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例如,在铅球的投掷训练中,笔者就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训练学生,从而帮助他们肌肉的韧性和强度:(1)课前,笔者带领学生打一套太极拳,以帮助学生消除畏难的心理;(2)做短时间的“扔沙包”游戏,以帮助学生打开自身的筋络,适应投掷的要求;(3)教师示范,并在第一次地试投过程中挑选掌握较好的同学,建立“一一帮助”,白拿与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4)运用小组互相竞赛的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投掷运动,通过多次的反复训练来增强学生的体能运动量,并能够激活学生的竞争的体育精神。
  
  2.依据学生的体质,制定训练方法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也是提高自身体能的关键。对此,笔者以为,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围绕学生的体质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教学:(1)确定合理的运动负荷量,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保证合理的运动负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采用脉搏测量、询问和观察等方法测量运动负荷,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注意学生的发展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各个学生采用“因人而异”的教学策略,确保学生的运动量能够满负荷,便于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水平;(3)注意发展学生的运动“兴趣点”,即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学生的训练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运动激情,帮助他们克服畏难的紧张心理。
  例如,在单双杠教学中,笔者就首先让学生自行接触单双杠,让他们能够感知这样的体育器械。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单双杠的分解动作要领讲解,并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模拟训练。最后,依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在小组的训练过程中进行互相帮助提高。这样的教学形式,一方面,能够缓解课堂教学的紧张氛围;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运动信心。
  
  3.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确保学生运动量的合理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流程的合理性,以便对学生的运动量作出相应的调整。这些流程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课前热身运动对课堂教学的引导辅助作用;(2)教学中的策略调整性,即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运动中的问题进行纠正;(3)运动内容互补性,即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合理搭配不同性质和不同强度的教材内容,让学生不觉得枯燥无味。
  例如,在跳高、跳远属速度型爆发力项目的教学中,应该在注重课前热身运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舒展筋络,以便他们运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一些应急反应训练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爆发力。最后,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运动量。
  
  三、学生适当运动量的思考
  
  1.学生适当的体育运动量应该从学生的体质承受力出发,即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查清楚学生是否有既往病史和其它情况,以便运动训练不超出学生的体能极限,确保不发生意外。
  2.学生适当的体育运动量应该坚持一定的标准,即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从训练的目标任务要求出发,反复地训练,尽量符合教学的运动训练标准要求,让学生能够有所提高。
  3.学生适当的体育运动量应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即学生在一定的运动过程中应该能够感觉自身的体能得到锻炼,增强了自身的免疫能力,便于他们学习生活,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注意学生运动的训练量,通过优化教学资源和手段,满足学生身体成长发育地需求,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骆积强.身体锻炼与高中生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3).�
  [2]蔡春霞,杨月敏,郭华英.定向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J].福建体育科技,2005,(02).�
  [3]王焕波.“健康促进”新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改革设计[J].德州学院学报, 2004,(06).�
  [4]司朝荣.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