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尝试改变自己] 怎样脱胎换骨改变自己
 

[尝试改变自己] 怎样脱胎换骨改变自己

发布时间:2019-01-19 04:09:25 影响了:

  怎样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更高,学生学得更好?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却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那就是教师教学的随意性。这里所说的“随意性”不是指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和是否精心准备,而是指不少教师缺乏基本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这必然使教师每一节课在教学设想、方式方法上都处于一种比较自由、发散的状况,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意图难以形成一个明确清晰的概念,每天都处在一种重新适应的过程中,听课不能迅速地跟上教师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注重研究、打造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让学生熟悉你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能很好地跟随你去思考、探究。我的体会就是:准确定位,持之以恒,不断提升。
  
  一、准确定位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个人对教学的理解都会有所区别,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也不一样,注定教学就是各具特色、百花争艳的。那么,怎样准确定位、打造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做教学中独特的“我”?这是要认真思考的。
  我的教学风格是“问题导学”。我对“问题导学”的认识也有一个从粗浅到深入、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记得大学毕业工作几年后,我想就“数学应用题教学与学生单向思维的拓展”问题写一篇文章。为了写好它,我首先把能找到的中学数学杂志中这一类的文章全收集起来,然后将他们的主要观点一一罗列出来,再将对我启发最大的观点抽象出来,准备作为我论文的框架。但是动笔的时候却犯难了,因为我所想的东西别人都想到了,而且比我想得更全面、更深刻;我没想到的别人也都想到了,我感到自己没法提出比别人更新更有力的论证了。怎么办?慢慢通读这些文章后,我发现,他们都在研究怎么“教”,都从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那么学生“学”呢?如果从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会怎样呢?于是我就尝试着从怎么“学”才能够让学生“学”得更好这个角度去阐述我的观点。文章整理好就寄出去了,很快就收到了编辑部的用稿通知,而且编辑还在信中鼓励我,说我的文章“能从学生学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非常好,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希望把它作为研究的一个方向,努力去改善现有的教学方法”,这让我信心百倍。从此,我开始注重研究学生学法方面的问题,读了很多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努力从学生学法这个角度去思考和探讨一些教学问题。渐渐地,我发现“学法”是个很深奥、很有挑战性的问题,要实现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学”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让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几年间,我先后发表了《儿童的注意力与小学数学教学》、 《研究儿童心理规律,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加强立体几何教学的针对性》等一系列研究学法的文章。同时,从对“学”的学习、研究、感悟中,促进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实践,慢慢形成了“问题导学”的教学雏形。
  可见,注重从教学实践中去提炼研究问题,确定好目标并勇于实践,是打造自己教学风格特色的基础。
  
  二、持之以恒
  
  在著名数学家欧拉出色地解决了贝努里求级数和的问题后,另一位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评价道:“欧拉成功的决定因素就是大胆和坚持到底。”这句话对我很有启发。事实上,教育是个极重积累的行业,教师对教学的感悟力、对学生的了解力、看问题的穿透力,都需要在不断的学习、积累、总结、反思中提高。而教学模式的构建同样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完善,重要的就是持之以恒。
  我从1986年开始对“问题导学”进行研究,坚持了20多年。从刚开始较为单一的研究“学法”的特点规律,逐渐拓展到研究怎样“导学”。我深深感到, “坚持”对我形成和完善“问题导学”的教学风格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每个人对教学问胚的思考总是思路逐渐清晰、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过程,只有坚持,你才能不断感悟,不断超越。比如对怎样设置问题的思考,刚开始我只是想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可想,进而才发现,还要研究什么才是好的数学问题。有了这样的认识,才逐渐深入地去构建问题设置的原则,最后探索出问题设置的几个切人点:一是旨在“置疑”的设问――要重通法、重领悟。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以一个个的“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把前人和自己对知识结论的认知过程分解为若干步,并一一铺设阶梯,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沿着教学目标前进。二是旨在“释疑”的设问――要重符合学生思路的问题解决。学生有疑时,其思考问题的角度常常与教师不一致,教师在“释疑”中,最重要的任务是根据学生思维的具体状况和原有思路,针对其“惑”去设计“问”,从而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其“惑”的原因,引导学生寻找解决的办法,帮助学生突破认知上的“瓶颈”。三是旨在“激疑”的设问――要重另辟蹊径、重标新立异。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鼓励、支持学生发散思维和标新立异,鼓励他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这种“问”能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这时“问”的思维指向不要太具体,要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这样不断地深入研究,自己慢慢就对“问题设置”有了一个比较成型的教学思考和教学模式。
  我觉得,做到坚持研究,你就能在这个领域上对问题看得更深、更广、更全,你的教学实践就会有更厚实的专业思想去引领,课堂教学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坚持,就是胜利”决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教师成长的一个制胜法宝。
  
  三、不断提升
  
  如果常常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你会发现,我们很缺乏将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意识和能力,常常处于“低位实践”的状况,导致教学思考力不强,不能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去理解和思考教学问题。这是急需改变的。
  我十分注重把教育教学理论与自身的教学行为联系起来,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行为的科学含量。通过学习、思考,自己总结出了大量的经验、教训,也撰写了许多心得体会文章,如《提高数学课堂效益的认识与实践》、《对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问”要有的放矢而“设”》、 《教师“释疑”要与学生认知基础相协调》等。这些学习与反思,让我对怎样用教育教学理论、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促进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完善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教学也取得优异的成绩。从1996年至今,我六次入选广西特级教师讲学团在广西各地上公开课和讲学,多次受邀在兄弟学校和各种学术活动上上示范课, “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也深受学生欢迎和专家、同行的认可。2007年,反映自己教育教学思想的个人教育专著《黄河清:中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策略》一书,人选中国教育学会“名师教学艺术研究”项目,成为向全国推广的《中小学名师教学艺术丛书》之一。专著出版后,得到了广大同行的一致好评和推崇,许多专家学者也给我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经过两年来的再研究、再实践,自己对“问题导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如今,关于“问题导学”的第二本专著即将完稿。在新专著中,我从“‘问题导学’逻辑起点”、“‘问题导学’三核心”、“‘问题导学’效能四维度”、“‘问题导学’实施五步骤”、“‘问题导学’案例分析”五个方面对“问题导学”作了较全面深入的阐述,我深感对“问题导学”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既有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这无疑是自身专业思想的又一次提升。
  我常常想,如果每一名教师都能不断地去努力研究和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特色,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不仅能使自己的专业成长得到更快的发展,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也一定会是“水到渠成”的。而最重要的,是学生一定能从我们的改变当中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这正是教师追求的更高目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