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现代校长管理理念及心理学视角的剖析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现代校长管理理念及心理学视角的剖析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发布时间:2019-01-21 04:00:08 影响了:

  新课程改革下现代校长应树立的管理理念      1.角色定位理念   社会对校长期望的多样性以及学校管理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校长社会角色的多样性,这就使得校长在管理活动中对自己的角色应该不断地进行定位,把自己固着于某一种角色的观念显然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校长必须确立角色定位的理念,在不同的条件下时时意识到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并能够按照此角色的规范和职责行事。要做到这一点,校长首先必须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角色有清楚的认识,这也是其进行正确角色定位的前提。
  一般来说,校长要担任如下几个主要角色。首先,教师之长的角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你首先得努力成为一名好教师。”但在管理实践中,校长由于过多地注重自身管理者的角色而往往将教师之长的角色忽视。经笔者了解,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校长已不再从事教学工作,专搞管理,使自己无形中脱离了教学实践,疏远了师生,最终导致在管理中不能做出科学、合理及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决策;其次,协调者的角色。学校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校长在管理过程中,必然要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其他非教育部门及学生家长等多方面联系或沟通,要协调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只有做好了这些沟通及协调工作,学校才能争取到广泛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为自身的顺利发展扫除障碍。因此,校长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担当起协调者的角色;再次,指导者的角色。为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校长必须指导教师的教学状况,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指导的过程也是对教师作出评估的过程,评估不但对教师的成绩给予一定的肯定,而且也为教师下一步的努力指明方向;最后,决策者与指挥者的角色。在学校的管理系统中,校长处于领导和决策的核心地位,这就决定了校长同时也担任着决策者与指挥者的角色。
  2.办学特色理念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办出各自的特色。”这里对学校办出特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改变“千校一貌”“万生一面”的办学状态,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凸现。有人把办学特色比作学校的灵魂,把学校有无办学特色作为衡量其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并明确提出办学特色是时代的呼唤和符合办学规律的体现。而办学特色更是校长通过管理实践体现出来的办学理念的集中概括。因此,学校特色实质上就是校长办学实现个性化的结果,正所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由此看来,办学特色愈来愈成为现代校长追求的目标和管理的必备理念之一。首先,对现代校长来说,在具有办学特色理念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把这种理念贯彻到整个办学实践当中,真正做到使其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其次,办学特色同时也体现着校长的创造能力。校长要能够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发挥创造力,特别是要善于把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本校的客观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校本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再次,校长在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积极进取的同时,也应从师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师生的特长,引导而不是压制他们的探索、创新活动。
  3.创新理念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创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校长亦不能例外。至于什么是创新,至今未有―个统一的解释。实际上,创新从根本上讲只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它体现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方式、一种意识或一种自觉性。《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所强调的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实际就是在创新方面提出的要求。实践证明,没有创造,就不会有办学特色。当年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师范,他是“棒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革除旧习,推陈出新,把“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溶于晓庄师范每一个教育环节,因而创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应该说,没有敢于创新的陶行知,就不会有名闻遐迩的晓庄师范。因此,现代校长在管理活动中,要勇于开拓,锐意改革,不断探寻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
  
  从心理学视角剖析现代校长管理理念
  
  1.角色认知与角色定位
  角色认知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规范的认知,以及角色扮演是否适当的判断。一般来说,个体都是在角色认知的基础上,按社会对一定角色所特有的期望,表现出一系列的角色行为,使角色扮演合乎一定的角色规范以达到角色适称。因此,角色认知是否准确,决定了个体是否能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如果校长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多重性,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认知,角色规范掌握不好,必然会表现出种种不符合其行为规范的行为。比如,在管理中滥用权力;遇事推卸责任;只当官不做事;居高临下地看待一切;不以理服人,凭主观判断,以致造成角色认知障碍等。角色认知障碍的存在,不仅影响学校工作的开展,极易使管理陷入误区,而且也容易造成领导者强烈的心理冲突。
  树立正确的领导角色意识,增强角色适应能力是校长正确进行角色定位的基础和前提。现代校长要明确领导角色规范,提高认知水平并把握角色行为的准确性。校长在走上岗位前,就应学习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懂得校长的权力和职责,领会领导角色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要求。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扮演的不同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规范,校长要根据角色规范实施领导行为,并通过检查、总结,不断提高角色适应能力。另外,校长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规范,这样才有利于减少校长的角色行为冲突。
  2.个性品质与办学特色
  个性是校长心理素质中表现最突出、最具稳定性的因素。它主要是指校长在管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校长的个性不仅制约着其对学校管理活动的适应程度,而且决定着其领导的方式和效果,对校长的个人形象和领导事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都把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作为选拔校长的条件之一。实践证明,只有具备鲜明个性的校长,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个性的教师和学生,才能办出有特色的学校。而学校的个性化管理或特色管理是我国学校管理改革的一大趋势,也是每一位校长在领导和管理学校的实践中追求的目标之一。
  在现实中,不良的个性弱点在部分校长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比如懦弱、冷漠、固执、多疑、优柔寡断、封闭、守旧等。这些不良个性不但影响校长自身的心理健康,阻碍人际交往,而且也影响着校长的观念与管理行为。比如快节奏的管理者,容易产生紧张、急躁、粗暴等情绪;做事缓慢的管理者虽具有稳妥性、顽强性、持久性等优点,但却容易封闭、保守,不利于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进行灵活多变的管理工作;敏感细致、思维周密、对事物观察仔细的管理者,预见性强,布置工作细致,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但却易瞻前顾后,在紧要关头不能当机立断。管理者的个性特征会给他们的工作打上特有的个性痕迹,因此,校长在管理实践中,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个性修养。首先对自己的个性要有全面的把握,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节,以便在管理工作中扬长避短。有研究表明,具有领袖风范的人格特征一般包括:做事积极、勇敢、正直、独立、自信和幽默。而具有理想个性心理品质的校长应该是: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做事急而不躁;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坚决抵制丑恶现象;体贴、亲近师生而不乏人情味,做到宽厚待人,严以律己,是非分明,并能不断克服个性上的弱点。
  3.思维品质与创新、服务
  学校管理实践都是有关管理思维的产物,管理思维方式的不断变革与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学校管理实践的进展。校长的管理思维是人类一般思维品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说来,管理思维是管理思想、管理知识、管理经验、管理方法和管理习惯等要素交织渗透而形成的定型化的思想方法,是管理者管理思维能力发展程度的外在表现。校长管理思维品质具有思维独立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变通性、思维预测性和思维开放性的特征。
  现代校长在思维品质上要能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校长应自觉注重个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只有思路开阔、善于比较,才能从问题的多个答案中找到最佳的选择。第二,校长还应保持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立性等良好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在管理中表现出充分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不断增强创新精神。第三,校长在脚踏实地干好学校每一项工作的同时,还要展开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第四,校长还必须具有多维空间思维能力。多维空间思维是把复杂事物的运动放在多维空间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使直观上难以把握的复杂系统得到精确的理解和描述,从而提高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效率,增强决策的周密性,同时也开辟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了新的思维途径和思维方式。所以,校长要善于从多因素、多层次和多方位的结构上去加强学校管理,从而做到在指定时间内产生大量观念,并能够及时地筛选出能解决问题的恰当思路。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