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校企合作绩效评价模型|绩效评价模型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校企合作绩效评价模型|绩效评价模型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2:16 影响了:

  摘要:校企合作绩效的评价是管理与发展合作的重要环节,理论界对校企合作的评价已形成多种观点。如果把平衡记分卡这一战略绩效管理及评价工具引入校企合作评价之中,分别从校企效益、校企“客户”、合作流程、学习与创新的视角进行论述,可以从战略与远景的视角为校企合作提供绩效评价的框架。
  关键词:校企合作;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
  作者简介:夏 凤(1981-),女,浙江温州人,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绩效评价、市场营销、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9-0048-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推动产业创新的效率和绩效已经成为新经济下经济竞争的焦点。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产学研合作已成为推动产业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对于充分利用国家创新资源、促进产业技术转移和商业化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Pedro Conceicao,Manuel V Heitor,Pedro M Oliveira,1998)。由于普遍而言产业界与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存在着定位上的互补性,因此它们之间的有效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大大提高研究与开发的效率。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诱因在于,市场与技术变动的频度大大加快,由此引发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大大增强,这就要求知识移转或技术移转过程的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技术转化效率,以适应市场对产品更新的要求(Michael D Santoro,2000)。在合作过程中,产学研合作双方通过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后,合作体所能达到的预期成就或效果,是产学研合作绩效的体现。对产学研合作绩效的评价是多维的,但其核心是对合作教育学生的评价,体现合作教育成果主要集中反映在学生身上。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企业的效益或效果。
  
  一、产学研合作评价的理论背景
  
  (一)Bonaccorsi和Piccalu的产学合作评价模型
  Bonaccorsi和Piccaluga在1994年提出了一个系统评价产学合作的模型(图1)。他们认为对产学合作的评价是根据企业对产学合作的期望(Expectations)为基础的。只有当产学合作技术创新成果符合企业对成果的期望才是具有高的效率与有效性的。由于企业技术能力、市场竞争地位的不同,他们参与产学合作的动机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而企业参与产学合作的动机往往决定了他们对产学合作的期望。Bonaccorsi和Piccaluga认为企业参与产学合作最基本的动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接近技术前沿的机会、增强企业对技术预知能力、为了降低风险和成本有选择地委托研发活动、弥补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的缺乏。
  
  Bonaccorsi和Piccaluga(1994)认为,组织结构(Structure)和组织过程(Procedures)是直接影响产学合作绩效的主要方面。产学合作的组织结构无论具体模式是怎样的,最终都是由大学参与合作的组织资源、协议的时间长度、合作关系正式化的程度三个方面所决定。组织过程因素主要包括:可察觉的关系的重要性、高层管理对IUC的支持、人力资源上的分配、信息交换、冲突解决程序、期望的报酬等多个方面。而决定组织结构和过程的是知识转移过程中的时间跨度、知识的专用性、知识的缄默性、知识的普遍性等因素。
   同时,他们还根据模型提出一系列最基本的假设:企业越早参与到产学合作,所承担提供资源的义务越高,合作双方目标一致性越高,从而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冲突的频率与强度就越低;持续的合作关系可以促进产学合作:知识专用性越低,缄默性越高通用性越高,企业越倾向于以产学合作等方式进行技术创新;并且合作项目涉及的知识的缄默性越高,在合作过程中双方信息交换、人员交换、通过个人渠道进行信息交换的频度和强度越高;知识的通用性越高,合作模式正规化的水平越高,排他性的条款越多。
  
  (二)Barnes等的产学合作有效性评价模型
  Barnes等(2002)通过对WMG公司参与产学合作的案例研究,总结了影响产学合作技术创新项目成功的主要因素(图2)。他们认为影响产学合作成功最直接的因素是有效的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其中包括:清晰的现实的目标定义,明确的简易的合作协议,统一的执行计划,适当的资源,确保义务、权利、利益的平等,有效的沟通,注意环境与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对合作成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决定产学合作项目的有效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产学合作的特殊问题、对合作者的评价以及相关管理者水平等。并提出,成功的产学合作项目都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合作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合作的一贯性,参与合作项目成员间良好的个人关系,合作团队的学习氛围,项目的柔性管理,项目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合作者之间较高的支持度,合作参与者之间充分的信息交流等。
  
  
  (三)Cummings&Teng的R&D知识转移关键影响因素模型
  Cummings & Teng (2003)在对15个行业、跨越3种管理模式的美国本土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人员进行研究后发现,成功的知识转移与许多关键的因素有关,主要包括(1)研发人员对资源中所隐含知识的理解程度;(2)知识资源方与吸纳方在互动中进行相似知识共享的程度;(3)知识的流转活动与流转方式;(4)为使知识在吸纳方能够得以理解而进行的知识“清晰化”(articulation)的过程。根据以上的四个发现,Cummings & Teng提出如图3所示的概念模型:
  
  此概念模型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影响知识流转的四个情境(context),对这个概念模型各情境因素具体的解释如下:
  (1)知识情境:需要被传递、吸收、适应和采用的知识,包括知识清晰度(+)和知识载体的数目多少两个维度;
  (2)关联情境:包括组织距离(R&D单元组织整合程度的测量)、物理距离(交流的便捷程度、频度)、知识距离(知识源与容纳者的知识相似度)和准则距离(知识流转的双方分享组织文化和价值体系的程度)四个维度;
  (3)接受者情境:包括项目的优先度(合作经验、关系维持的时间等)和学习型文化(接受方是否有意愿对新知识进行学习)两个维度;
  (4)转移活动情境:已有文献有关知识流转活动的三种形态描述,三者对知识流转的效率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包括评估知识的形式与载体、通过在知识流转双方之间能够调节或还原的差异来建立和管理行政结构和知识的流转三个维度。
  
  二、平衡计分卡的引入
  
   平衡计分卡最初产生于企业界,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的创始人兼总裁大卫・P.诺顿于1990年在研究“未来的组织绩效测量方法”之后提出。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特定企业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等四方面指标的测量,反映企业的综合绩效(如图4所示)。它实质上达到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滞后指标与领先指标之间、外部人员与内部人员之间的平衡。
  
  
  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并不是相互孤立的部分,它们彼此之间具有特定因果关系。
  如图5所示,企业为了获得组织的最终目标―财务上的较高投资回报率,就必须得到较高的客户满意度。要使客户满意,需要优化内部价值创造过程,一要保证产品质量,二要控制生产周期,实现生产高效率。用这种分析因果、追根溯源的方法,平衡计分卡为企业绩效目标的实施提供了合理模式,成为系统的分析方法和绩效目标实施工具。
  
  
  三、平衡记分卡运用于产学研合作评价的可行性
  
  平衡记分卡是一种战略工具,也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其在企业绩效评估中取得的成功可以广泛推广。关于将平衡记分卡运用到高校的问题散布在国内各种文献中,但这种文献较多地注重指标的设定(许李洁,2006;郭彩琴,2006;杨诚,2007),较多地局限于一般高校与民办高校领域,忽视了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评价。
  事实上,高校产学研合作所面临的问题在某些方面与普通企业面临问题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如:
  ①从财务上看:产学研合作双方既要达到教育目标的最高效益,同时要按照合作要求为企业输送相应人才,为企业创造价值,提高企业赢利水平,满足企业股东价值。这是校企效益的评价维度。
  ②从客户角度上看:高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合格的学生是高校办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样,企业也必须提供机会、条件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实践技能。这是校企从共同的“客户”角度出发做好服务,以提升校企效益。
  ③从内部运营上看:传统企业的内部流程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方面, 产学研的合作流程也有招生、培养、就业等几个方面,并且在以上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与同类高校的激烈竞争。
  ④从学习与创新角度上看:企业要发展,必须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创新才能保持长期竞争优势,高校和企业也一样,需要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进、校园文化建设、企业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指导员素质提升等方面需要不断的开拓新的思路,以提高整体组织的质量。
  
  四、产学研合作的平衡记分卡评价模型
  
  (一)产学研合作的平衡记分卡评价框架
  根据产学研合作的业务特点,在设计平衡记分卡前,我们应首先确定合作双方的组织战略,即明确合作办学的愿景、宗旨、使命与战略:“我们的经营内容是什么?谁是我们的顾客?我们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是什么?我们的经营方向与未来如何发展?”然后,据此设计适合产学研合作应用的平衡记分卡(见图6)。分别从校企效益、校企“客户”、合作流程和学习与创新的视角向合作双方各层次的人员传递合作发展战略以及每一步骤中各自的使命,最终达成合作目标。从校企效益角度讲,我们的目标是合作双方如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校企“客户”的角度讲,就是如何向学生提供他们所需的教育产品和服务;从合作流程角度讲,为使学生满意,合作双方应当着力于哪些工作,以改进工作流程;从学习和成长的角度讲,合作双方如何能够使教职工适应工作中的变化,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
  
  
  (二)产学研合作的平衡计分卡评价内容
  1.明确远景与战略。战略是一系列的行动计划和方法步骤,对战略的理解必须从组织计划转变为实现什么结果。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高校是高等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而高等人才是企业的发展资源,因此产学研合作双方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它的战略是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传播现有知识和创造新知识,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2.以远景和战略为基础,分别从校企效益、校企“客户”、合作流程、学习与创新四方面确定具体目标与内容。
  第一,校企效益。由于高校是非营利性组织,财务方面的成功不是首要目标,但高校需要充分、稳定、长期的财政来源,否则高等教育不可能有序地开展。近年来,经济发展要求人才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同时高校对于改善办学条件、更新仪器设备、更新科研设施等方面的需求也在提高。从外部来讲,高校的目标应是增加筹集的资金数量。高校通过与企业界签订合同,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获得财务支持。企业通过高校输送的人才,满足人才招聘需求,提升企业赢利能力,满足股东预期价值。
  第二,校企“客户”。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自筹经费上学,即购买学校提供的教育。除了必修课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学课程。这类似于客户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购商品,唯一的区别在于教育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从宏观角度看,产学研合作的目标是培养人才,使他们对企业活动进行有效参与,提高企业效益。这方面的指标,如学生渴望获得更多专业知识、更多实践机会、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学校声望、多方面的综合发展等。
  第三,合作流程。为使学生和资金提供者满意,高校内部经营努力的目标应该是提高教育质量,进而提高输送人才的质量。教育质量可以从教师学术水平和学校硬件建设水平来看。学术水平可以与参加大型会议的数量、研究成果的数量、质量相联系,特别是某些研究与企业进行合作,不但可以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而且可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这方面的指标如:学校提高对学生的服务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办学条件、创造保持与企业的良好关系、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等。
  第四,学习与创新。高校应不断提高教师质量。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派送教师出国进修、鼓励学术交流等方式,同时还应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如教师学术假,以使教师集中精力研究等等。由于高校所进行的大都是首创性研究,产品开发和传播往往来源于大学和企业之间的有效互动,因此应鼓励研究人员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因为某些技术只能通过实验才能获得。这方面的指标如: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实践平台、创造吸引优秀人才的环境、提高学校知识管理水平、优化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等。参见图7。
  
  
  五、结束语
  
  诚然,设计与运营平衡记分卡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它需要产学研合作双方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在工作过程中,作为一种战略实施执行工具,平衡记分卡是以支撑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为目的、全面的评价体系。平衡记分卡能够将绩效考核与产学研的战略相结合,强调战略的导向性,通过绩效考核,促进战略的执行和目标的实现。但是,平衡记分卡的四个视角应该作为一个模板,而不是一种约束,要根据环境适当变通。即便是企业间在引用的时候也要根据情况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更何况高校与企业之间在组织性质、经营目的、运行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简单的摹仿和照搬已经应用于企业的平衡记分卡模型和内容是行不通的。
  
  参考文献:
  [1]Pedro Conceicao,Manuel V Heitor,Pedro M Oliveira. Expectations for the university in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1998,58 :203-214.
  [2]Michael D Santoro,Success breeds success: the linkage between relationship intensity and tangible outcomes in industry-university collaborative ventures[ J].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00,11(2):255-273.
  [3]Andrea Bonaccorsi and Andrea Piccalugadu,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Evaluation Of University-Industry Relationships, R&D Management, 1994 (24):229-247.
  [4]Tina Barnes, Ian Pashby, Anne Gibbons, Effective University -Industry Interaction: A Multi-Case Evaluation of Collaborative R&D Projects.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0, No. 3, pp. 272-285, 2002.
  [5]Jeffrey L. Cummings, Bing-Sheng Teng. Transferring R&D Knowledg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Knowledge Transfer Succes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3(20): 39-68.
  [6]许李洁.高等院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J].时代经贸(理论版),2006,(04):48-49,51.
  [7]杨诚.高校平衡计分卡的适用性分析[J].会计之友(上),2007,(02):16-17.
  [8]郭彩琴,张正义.论平衡计分卡在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长治学院学报,2006,(01):68-69.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整合-互动”(II)型校企合作高职办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DJA050157Z0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