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教师透析能报销吗 [高校教师合作文化“病理”透析]
 

教师透析能报销吗 [高校教师合作文化“病理”透析]

发布时间:2019-01-21 04:14:07 影响了:

  摘要:教师合作文化是教师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合作文化需要给教师创造适宜的合作环境,因为只有把合作当做一种工作文化,才能实现药到病除,从而根治合作文化“病理”问题。
  关键词:高校教师;合作文化;教育病理
  
  目前,学校管理者逐渐认识到,教师合作是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良好的教师合作文化对于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都起着推动作用。当前,建设教师合作文化已成为很多高校建设校园文化的积极诉求。然而,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教师合作文化“病理”现象,严重阻碍了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学校管理者应认识到教师合作文化“病理”的危害,加强控制,积极探讨对策,创造健康的教师合作文化。
  
  一、高校教师合作文化“病理”的表现
  
  “病理”是医学科学的一个专有名词。教育研究者借鉴医学病理现象,得出“教育病理”的概念。教育病理,简言之,是 “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移失调状态,即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异常条件使教育职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障碍,结果派生出许多种脱逸行为的过程”。
  健康的教师合作文化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同事相互开放、信赖、支援性的文化状态。它能够使教师之间在知识和信息上充分分享,在思想信念上相互影响和促进,从而使团体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教师合作文化“病理”阻碍着教师责任使命感的形成,无形中阻碍着教师的发展和学校功能的正常发挥。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狭隘封闭的合作观。很多教师在深层观念中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地盘”意识。他们关注自身领域的私密性,这种想法一是出于教师专业的自我意识,想要保留自身的专业特权,二是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心虚”,从而导致教师不主动去听别人的课,也不愿别人进入自己的课堂。而且,高校内不同学科教师间不但没有合作,反而会因为学校中某些教师利用手段谋求权力、地位和资源而导致关系冷漠。
  2.合作流于形式。目前,高校教师合作多是由上级行政部门发起的,这些合作是在压制性氛围下勉强开展的,很容易导致合作形式化、表面化。教师评定合作过程时,往往碍于情面,只是泛泛而谈、敷衍了事,使教师合作逐渐变得形式化。
  3.合作动力不强。高校教师合作往往以任务布置的方式呈现。对于制度规定的非自愿合作,教师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合作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师参与合作的效果。另外,一些保守的教师在合作过程中不把好的经验、方法与其他教师分享,没有让更多的教师受益,使其他教师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失去了合作的动力。
  4.主体缺失,机械操作。一些教师超负荷工作,而学校又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只是以各种硬性指标考核教师,使得教师不得不紧抓提高自己的业绩,而无暇顾及与其他教师的合作。还有,有些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便失去了工作积极性,也很少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钻研、探讨、交流、合作。
  
  二、高校教师合作文化“病理”的成因
  
  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同样,教师合作文化“病理”也不是短期行为可以形成的。因此,需要从发展的角度分析探究其成因。
  1.学校传统文化的影响。高校努力继承大学独立自主、学术自由和人文主义的精神,高校教师也在努力继承中世纪大学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即自由精神、独立精神和批判精神。当然,这些精神展现了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但也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合作思想,如不愿意观察和参预别人的工作正是个人主义作风的体现。这说明教师对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也是引发教师合作文化病理的思想根源。另外,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本位”思想使教师在合作中处于被动、不平等地位,即教师在合作中保持沉默,不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不对他人的观点作出评述。此外,长期的分科教学传统使得教师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每个人只关心自己的学科教学,只关心自己的学生和班级。这些观念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合作文化氛围的营造。
  2.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目前,教师合作缺乏完善的运作机制,缺乏具体的指导方案和相应的保障机制,也没有有效的监督,这些都会降低教师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另外,评价制度决定了教师合作的积极程度。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只注重评估教师的个人业绩,忽视对团体合作的评价,很容易催生教师的个人主义。学校学术氛围、管理者的工作作风也都直接影响到教师合作的效果。
  3.教师职业特性的影响。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教师承担着众多的社会责任,也使教师的工作异常繁忙,于是教师很少有时间参与合作。同时,教师工作是个体性工作,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间的合作存在着天然障碍。加上学校的教学组织结构将教师的活动更多地限定在某个教室或办公室里,教师就很少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进行交流合作,即使合作也是局限于自己的学科。
  
  三、高校教师合作文化“病理”矫治建议
  
  教师合作文化“病理”严重阻碍着高校组织功能的发挥。学校管理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合作文化“病理”潜在的危害性,加强控制,积极探讨矫治对策,创造良好的教师合作文化环境。
  1.教师层面:以共享的价值和信念为依托,增强合作主动性。共享的价值和信念是教师合作文化的核心,是形成合作文化的隐性力量。要想让教师形成共享的价值和信念,高校首先要使参加合作的每一个教师都认识到自己是团队里的一员,而且每个人在团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大家认同的,团队成员之间地位平等、相互信任、相互帮助。这样教师才能没有心理防御,坦诚地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协同合作。其次要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发展”是合作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这种由以“做事”为目的到以“提高自己”为目的的转变,可以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对激发高校教师在教师合作中的内在动机有极大的意义。最后要让教师充分认识合作的互利性。合作并不是要求教师为了团队目标只是付出,而是让教师通过合作,利用优势互补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激起教师合作的兴趣。
  2.学校层面:民主管理,为教师合作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教师之间有效的长期合作需要有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合作氛围。营造合作氛围,首先要赋予教师充分的合作自主权,给教师合作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并积极与教师沟通,让教师清楚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形成共同愿景。其次要在民主、互信、互谅的氛围中提供教师间互相对话、交流、观摩、评鉴等活动的时间保证,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改变教师的组织文化。最后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一定的措施,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合作。
  3.组织层面:建立具有长效性、动力性的教师合作机构。教师合作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学校通过相应的组织机构来加强领导和管理的,从而不断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使他们掌握合作的方法和技术,养成合作研究的规范。一是建立具有长效性的教师合作机构。一方面,学校需要借助合作机构在其原有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职能范围内增加课程研究与管理等职能,这样既可以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实施和管理,还可以起到让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研究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建立常设的教师合作机构。这些合作机构承担着校本课程整合的研究、组织、协调、管理、指导、培训和评价的任务。同时,可以通过这一机构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形成合作关系和合作意识,培养教师的合作态度和习惯,形成合作的行为规范。二是建立具有动力性的教师合作机制。教师奖惩制度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动力,因为有效的奖惩能促进教师间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争先恐后的竞争氛围,使教师处于激情状态。当然,这需要学校制定恰当的奖惩条件、范围和力度。
  
  参考文献:
  [1]吴小贻.走出对教师合作认识的误区[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
  [2]林艳.教师文化病理现象透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
  [3]李翠华.教师合作中的问题与超越[J].当代教育科学,2006,(7).
  [4]章云珠.教师文化的反思与重建[J].教育探索,2007,(1).
  [5]张爱勤.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合作的悖论及解悖策略[J].教育探索,2008,(12).责编:思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