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巧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实效】慕课网
 

【巧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实效】慕课网

发布时间:2019-01-23 04:02:25 影响了:

  新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相信绝大多数同仁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的意义早已是耳熟能详了,然而知易行难,“一支粉笔一张嘴,一个教案一本书”成了教师教书的习惯,为了怕麻烦,为了省事,很多教师也往往满足于运用简单现成的个人习惯化的课程资源。理论要怎样与实践完美结合呢?
  片段一巧设童话情境,生成研究问题
  师: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随着电脑动画再去听一遍好不好?(师出示电脑画面,学生欣赏)
  师:这只乌鸦想了个什么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
  生:把石头丢进瓶子里,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到了水。
  师:为什么石头丢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高了呢?
  ……
  【设计理念】数学资源的开发要将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中,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从数学史中汲取养料。在导入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学生一年级学过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美丽的动画紧紧吸引着学生的眼球,熟悉的情节在耳边响起,石子投进水后水面的变化清晰可见,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学生很自然地运用了“空间”一词回答为什么水面会升高。数学总被许多小学生认为是“枯燥的”“没有意义的”“不快乐的”课,既然体会不到快乐,自然也无从谈起对它的兴趣了,而上述课外课程资源的运用正好弥补了数学课的枯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意义,更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有效激发学生进入下面学习的兴趣。
  因此,对生活现实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挖掘加工应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使之与教学内容、目标发生良性互动,借助这种课程资源达成教学目标,同时生活体验得到检验、修正与丰富,实现二者的畅通、互补与融合。
  片段二善用生活资源,构建知识结构
  师:(出示装满米的杯子)下面请看这个杯子,杯子里装了满满一杯米,现在我把米倒在袋子里,放进一块木块,请想想,刚才倒出的米还能装得下吗?为什么?
  师:我把木块取出,换一包纸巾进去,结果又会怎样?
  师:好,闭上眼睛,想象这个杯子在不断变大、变大,变得脸盆一样大了,变得像我们上课的教室一样大了,睁开眼睛,看看四周,什么占了空间?
  生1:水要占空间,人要占空间,米要占空间,木块要占空间……
  生2:只要是物体它都要占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
  师:(手举西瓜、梨)我手上的西瓜、梨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
  生:西瓜占的空间大,梨占的空间小。
  师:物体不仅要占空间,而且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设计理念】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置身于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中,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突破了体积和容积概念的建立这一难点。体积概念的初步建立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飞跃,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这部分内容从平面到空间,知识跨度大、难度高,学生较难理解。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身边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米、木块、纸巾、杯子等,学生通过这些课程资源的直观呈现,感悟到物体并不是在水中才会占空间。最精彩之处还是教师让学生想象杯子不断变大,变得教室一样大时有哪些物体占据空间,有机地引进了教室内的所有资源,使学生们关注到自己教室里所有的物体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突破了任何物体都要占空间这一难点,使学生的认识从直观上升到抽象变得轻而易举。
  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资源,如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人文遗产等,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挖掘和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和认识身边的数学素材,不仅可以扩展课程资源的选择范围,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研中心)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