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浅谈新教材部分课文的处理_新教材一年级语文课文
 

浅谈新教材部分课文的处理_新教材一年级语文课文

发布时间:2019-01-25 05:13:21 影响了:

  湖北省新课改在人们的期待和担忧中正式开始了。新形势和新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做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新教材如何处理、新教法怎么确定,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既紧迫叉现实的问题。目前的状况是,语文课时有所减少,课本篇目数量未变,但是难度较大的篇目还有所增加。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感觉到时间很紧张,该开展的活动无法开展,该进行的训练也无法落实到位,教学中的一些环节总是让人难以“取舍”。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达到教学设定的预期效果,这就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材进行艺术性的处理。经过一年多的摸索,笔者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以供同仁共同探讨。
  
  一长课文“短”处理
   教材中许多长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教学时如果面面俱到,则无法突出重点,学生也未必有深刻的印象。《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课文较长,按传统教法需要课时较多,这就需要对课文进行“短”处理。我采取了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即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围绕着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三个主问题:1这篇纪念性质的文章写了刘和珍生前哪些事迹?2刘和珍是怎么死的?她死后社会各界有哪些反映?3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又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这件事的?解决第一个问题就是解决了文中的叙事部分的内容,并让学生明白了她是个爱国青年。解决第二个问题就让学生明白了“她是被反动军阀残忍地枪杀的”。死后社会各界的反映可以说明:爱国者的沉痛悼念,反动文人的卑劣无耻,“无恶意的闲人”的冷漠麻木。解决第三个问题则是解决了文中议论抒情性文字的作用,让学生读懂了作品的主题。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读一遍都要花很长时间,如果精讲恐怕需要一个星期。我在教读这一课时进行了大胆地取舍,主要也是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教学。1弄清“相”等几个关键字词的含义。2让学生复述情节。3讨论3个问题,即刘兰芝能不能不死?刘兰芝与焦母到底有什么矛盾?她们之间的矛盾能不能调和?把这些问题讨论清楚了,学生自然熟悉了课文,理解了主题,也能较好地掌握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教读《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我让学生自己找学习重点,选择学习方法。结果学生能很快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选出了希望老师要讲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一来,这几篇长文每篇大约3个课时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二文学作品的转换处理
  
  所谓“文学作品的转换处理”,即把握语文学科的交际本质和语用特征,将目标过于宽泛的语文课程转换成学生可感可接受的活动课程。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况福》是一篇小说。我将小说教学转换成了更节省时间和学生更感必趣的活动课程来教。我先让学生将其改编成剧本,再分组演出,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参加。每组分别由一人担任导演和点评,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演出很成功。演出后,点评更是非常精彩。学生的点评从情节的处理,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人物外貌及服装道具的配备等,都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指出了优点和不足。这样教师则只需花一节课的时间对剧本写作、人物形象、祥林嫂的悲剧根源、作品主题等进行补充和总结。整个过程只需一个晚自习和两节课,大大节省了时间,也避免了教学形式的枯燥、单调。
  再比如《鸿门宴》这篇文言文,如果串讲,很费课时。我采取学生自学和演出相结合的方式来教学。学生自学字词,用小纸条的方式提问,教师解答;学生熟悉情节,表演课文内容;学生点评,教师小结。三个课时既落实了字词,又紧紧抓住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等环节。课后再布置一道开放性很强的练习“我看项羽”或“我看刘邦”将学生的思维加以拓展,那么学生对这一课一定会有深刻的印象和有较深刻的理解。
  
  三同一单元精讲某篇
  
  “同一单元精讲某篇”就是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突出一篇来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精读一篇来了解一类作品的特点,掌握一类作品的阅读方法,再实施延伸阅读。
  《必修1》的第四单元都是演讲稿,没有必要篇篇都讲。我先让学生将三篇文章都看完,然后让他们选择需要精讲的一篇。学生选择了第一篇,为了激发学生对北大的向往之情,了解蔡先生的办学思想和北大精神,我收集了很多相关资料印发给学生。至于课文内容,我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领会演讲稿的特点。课后我让学生以“我心中的北大”为题写一篇演讲稿,以便落实学习写演讲稿的教学目标。这一单元的其他两篇课文,则由学生自学提问、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再如《必修3》第四单元全是科普文章,同样可以采取以上方式来教学。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篇来精讲,重点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理清思路的能力,学会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课外让学生搜集有关动物游戏、宇宙、爱因斯坦等资料,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完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的教学目标。
  
  四贯彻“一课一得”,突出特色教学
    贯彻“一课一得”的教学方式,不求“面面俱到”,重点突出某一个方面的教学。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我就抓住人物描写中的细节描写来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很好。教学时我紧扣作为“学者的梁启超”这一中心,先让学生找出细节描写的相关文字,接着我帮助学生一起分析有关梁先生的“开场白”“用手指敲打秃头”以及他的身材、肖像、衣着,演讲时手舞足蹈等细节描写的妙处所在。在此基础上,我还讲了令自己感动的几个细节以及这些细节可以用来体现哪些多样化的主题,并朗读了自己以前所写的散文中的细节描写部分。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达到了让学生学会欣赏细节、描写细节的教学目的,也让学生了解了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包身工》一课时,我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突出“场面描写”。我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场面描写?作品怎样将庞杂的材料组织在一起?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到描写包身工生活的三个场面,朗读并思考这些内容写出了包身工生活怎样的特点;接着我让学生找出三个场面之间穿插了哪些内容,并概括出文章的主题;课后布置写作“课间十分钟”,落实学习场面描写的教学目标。这样处理教材是想真正让学生“一课一得”。
  
  五写作训练有选择性地落实
  
  新教材写作训练内容分量较重,不仅课文后面有,而且有单独的按文体编排的训练部分。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取舍,要么训练过于庞杂,要么流于形式。为了落实训练目的,起到训练效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作些实质性的探索。  我在训练时,针对学生文体意识淡薄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编写规律,采取了每一次训练解决一个问题的训练方法。比如《必修1》重点训练写记叙文。我就按记叙文的写作要求,每篇作文要求学生解决一个问题。第一篇解决侧重写人,第二篇解决侧重写事,第三篇解决写人的细节,第四篇解决记叙的角度,第五篇解决写事要有波澜,第六篇解决叙事中怎样穿插议论抒情。在写作训练中。采取整篇作文与写作片段相结合,重点围绕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写人记事的基本方法。《必修2》的写作部分,一篇训练抓住特征写景,一篇训练抒情方式,一篇训练虚构。 《必修3》的写作训练,重点是议论文,那么按议论文的三要素来训练。先训练命题作文,不设审题障碍。在此基础上训练材料作文的审题,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总之,一篇作文明确一个训练目的,只要达到要求就给学生高分,让学生每做一次都有一次新的收获,有清晰的问题意识和写作的方法意识。这样既能使训练落实到位,叉能克服耗时长效果差的弊端。  新课改,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认真琢磨,仔细研究,不断探索。笔者只是从自己的教学出发,专门就教材处理,谈一点个人认识心得,还望大家共同努力,相互探讨,以促进新课改的全面实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