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人生也需留白事例_防“超”还需留白
 

人生也需留白事例_防“超”还需留白

发布时间:2019-01-27 04:01:57 影响了: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令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马克・吐温为什么最后不仅没有捐钱,反而偷钱呢?显然,是因为牧师讲得太久了!牧师的话无论如何动听与感人,但如果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唠叨个不停,仿佛一下子要把人的耳朵灌满似的,再有耐心的人也会心生厌烦。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超限效应。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同样应当避免超限效应在自己的课堂中出现。
  超限现象
  信息技术课堂经常遭到非议,原因之一是它超出了学生的心理承受限度。
  1.满堂灌:课堂结构的超限
  常态课中,一些教师喜欢沿用以往的教学经验,不厌其烦地将所有知识都硬塞入学生的脑子,认为学生一定可以全部接纳吸收。结果,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
  [案例1]市属公开课中,一位年轻教师非常负责任,把Flash的知识点分析得非常到位,试图将会考涉及的所有知识点都容纳在内。听课教师和学生都紧绷着弦,唯恐听漏了知识点,但神情麻木。等到知识点讲解完毕,课堂所剩时间已不多了。小结时,教师还不肯放过学生,处处提醒学生哪方面要时刻注意。学生课后表示很累,也很枯燥。
  [案例评析]教师整堂课都在不厌其烦地向学生讲解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为什么要那样做的原因。好像只有这样,才算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但为什么教师不去看看此时学生的表情呢?他们对教师的每一个意见都能虔诚地接受吗?
  2.填鸭式:教学内容的超限
  在理论课中,教师事无巨细地讲解知识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本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问题,教师却“越俎代庖”,先一吐为快。操作实践课中,教师会先演示操作一遍,再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做好一题,再照做另一题。当学生不认真听讲或不照做原题时,教师爱之心切,责之心苛,在短时间内“集中火力打歼灭战”,造成学生更不愿意听和操作,出现“顶牛”现象。
  [案例2]《利用Flash变形制作图像》片段。
  师:请同学先画一条线,再仔细地看我是如何将它变成一个轮胎的,看好了!
  师:下面,我再演示一遍。
  学生照搬操作。
  师:下面,我们利用“变形技术”再来制作一朵规则的花。
  师:请大家认真看,我先演示一遍。
  学生照搬操作。
  [案例评析]一节课下来,学生虽然掌握了教学内容,但由于没有延伸,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有限,留下的遗憾颇多。
  3.一览无余:教学课件的超限
  信息技术课堂中,基于黑板的空缺且大部分学生不带课本的现实,教师一般会将板书做成幻灯片或网页课件。课件中的内容一般都由教师预设,有些需要学生经过思考而得到的答案也都预先放在课件中,但这样往往会阻碍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
  [案例3]《图像素材的处理》片段。
  师:我先下发教学课件,请大家打开“复习板块”进行复习。
  学生浏览课件。
  师:好!请大家探究三张不同分辨率图像,分析分辨率与清晰度之间的关系。
  生(对答如流):对于同一幅图像,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质量越好,当然容量越大。
  师:你是怎么探究出这些结论的?
  生(不好意思地):我是看答案知道的。
  [案例评析]学生担心教师会提问,于是,他们事先浏览一遍课件。如果教师把答案事先写在课件中,课堂就只能朝这些预设的知识点发展,动态生成的余地不多。
  防超限,谋留白攻略
  教育要讲究留白艺术。中国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指的就是留白。有了留白,才能产生美感。如何巧妙地留白呢?
  1.张弛相间,调控节奏――防止课堂结构的超限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保持最佳思维状态的时间约为20分钟。课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精神状态会发生变化,所以教学要讲究张弛结合。张,即让学生有紧张感,思维处于亢奋状态;弛,则让学生的紧张状态得以调节,思维趋于平和。张而不弛,会使学生紧张过度,弦绷过久则必断;弛而不张,则拖拖沓沓,导致学生精神松懈。只有张弛相间的课堂节奏,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例如,教师在讲授了一段时间后,有意识地停顿下来,给学生一段回味、消化和吸收的时间,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压抑。
  留白反对满堂灌。课堂中,当学生解决某一问题时,他更需要的是集中精力思考。若教师讲解再三,不停地开启、关闭教学广播,学生会有想扔鼠标、大吼几声的冲动。因此,当向学生讲述某个知识时,应注意不要超过学生可接受的时间限度,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的初衷,而且会适得其反。
  实战攻略一:增设“帮助”板块
  实践操作课中,教师可在相应的辅助网站中增设一个“帮助”板块(如图1),罗列学生会碰到的常见问题,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排除解题障碍,也不会因教师的“喋喋不休”而感到焦虑。
  2.保留内容,激发兴趣――防止教学内容的超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讲课的时候,教师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有意保留教学内容,给学生造成暂时性的知识空白,那块空白吸引着他们迫不及待地到知识的海洋中去探寻。
  案例2中,教师事先罗列出了很多可用“变形”技术实现的图案,再让学生照着自己的方式来实现已知的目标。这样一来,教学内容完全“暴露”,就无法把学生从施教的客体(被动接受者)培养成学习的主体(主动建构者)。教学内容的留白,可将学生由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发生器”。
  实战攻略二:设置“开放型”任务
  “开放型”任务一般需要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完成,任务完成的结果通常是一个电子信息作品,允许学生在一个较大的框架范围内自主选择任务类型和任务主题,可以进一步整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从而提升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针对案例2所产生的遗憾,可以尝试在课堂中布置“开放型”任务。具体实施步骤为:(1)教师归纳“变形”操作三部曲(绘制一个主参考对象→利用“任意变形”移动确定事物的重心→复制并应用“变形”);(2)结合知识点举一个实例;(3)布置“开放型”任务,让学生自由设计。这样一来,课堂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方法自己创新尝试,学生制作出的作品会完全超出教师的想象。
  3.交互得当,动态生成――防止教学课件的超限
  课件中预设的知识点超限,经常会出现生成“触礁”的现象。教学活动虽然可预设,但并不是绝对地由预设来决定的。教学是生命的创造活动,需要智慧地生成。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
  有了互动的平台,好奇和探索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看成是一种空白,因为这并不是学习的开始,而是学习前的准备。教师要有意识地留出一片互动的时空,让学生用心去积极思考、探究答案。
  实战攻略三:连线“互动平台”
  消除课件预设内容的超限,教师可制作平台兼容性较强的网页课件,在课件中设置一些如“留言簿”、“资源共享”等互动平台(如图2)。通过这样的互动平台,引发有效的课堂互动,并将讨论内容共享。这种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有了自己的思考与探究。
   反思和体会,达成留白共识
  留白是一种富有魅力的教学艺术。
  一方面,留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课堂,学生会感到身心愉悦,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另一方面,留白放飞了学生的想象。当教师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由完成“开放型”任务时,就等于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凡事都应有度,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所谓过犹不及。信息技术教学也是如此。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高级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