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心得体会_“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心得体会_“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发布时间:2019-01-27 04:01:53 影响了:

  解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一个历史性的改革与突破,它使课堂教学的重心前移,使学生的问题、疑难提前暴露出来,进而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
  “先学”,就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按照教师提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后教”,就是教师针对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评定、补充、更正;“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时间不少于15分钟),以此进行严格训练。这样一来,教师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了“第二线”,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让每位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资源得到了共享,人格得到了尊重,智慧得到了认可和赞赏。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洋思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1.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个性、性别、能力、学习水平或其他因素的差异,进行观察和书面调查,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或在备课和教学操作中根据课的内容分成同质小组、异质小组。比如,有的组以画图特长为主;有的组以文字输入为主;有些组以能力强的学生为主,带几个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有利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向能力较好的学生学习,形成资源共享。一般不允许学生相互选择,因为学生通常喜欢选择与自己相似的学生,如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学习进度快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这样不利于小组活动。教师也可以参与小组的讨论,与学生一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从“学会”过渡到“会学”,实现分级学习的最终目的。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有效实施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模式的核心是:教师的作用不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把“问题的陈述”呈现给学生,而是创设适合于学生先前经验和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知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从中心走向边缘。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我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1)创设适合于学生先前经验和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地位不是退化了,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了,更加不可缺少了。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抓住学生心理,充分地了解学生,精心设计好教学中的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实施准备工作,准备学生学习的支撑文件清单、学生演示文稿范例和学生网站制作范例;设计好学生演示文稿和学生网站评价量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教师应及时改进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教师应及时做好学生作品评价与交流,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作品;在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做好评价工作,展示学生的成果。
  (2)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小组学习进入“先学”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不要急于讲解,先让学生讨论分析,提出完成单元计划教学中的问题需要做哪些事情。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可以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的新知识点,这正是单元计划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注意技巧,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设置一些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水到渠成,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建立对新知识的认识。
  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有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模式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并且善于独立思考。
  (3)恰当引导,进入“后教”
  通过学生自主交流讨论、实践操作、归纳总结,加上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已更深层次地理解与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形成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释疑进入“后教”阶段后,部分对于知识不够清晰、操作技能还不够熟练的学生,得到了及时的补救,跟上了班级教学进度。同时,较优秀的学生在此阶段则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操作过程中也能有所创新。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各种能力,逐渐向优秀学生靠拢。这样,通过这一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自主创新方面都有所提高。比如,教师提到关于网络搜索的问题时,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回答:我们都访问过中央电视台网站、百度、谷歌网站等。当遇到问题时,我们会到百度、谷歌网站去寻找答案。对于“搜索引擎”这一概念,教师要加以解释,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搜索引擎及其工作原理,这样才能为下面问题的解决打好基础。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4)有效实施小组竞争,进入“当堂训练”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业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比如,学习“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多媒体作品“革命先驱孙中山”素材集成交给学生练习。当堂训练的课堂作业:第一组是素材图片的处理与合成,第二组是文本信息的选取与加工,第三组是动画的构思与制作,第四组是声音的处理与加工,第五组是视频的处理与加工。教师规定各组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这些主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每组的任务素材又不一样,这样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实现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当堂训练”阶段,学生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做得还不够,为下一节课教学做好准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是充满幻想和求知欲的“锦囊”,教师如何将里面的东西展示出来呢?这需要我们不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于好问,发掘学生潜藏的无限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关键是有没有一把打开“锦囊”的钥匙。相信学生的创造力,给学生多留一点创作的天地,就会多一份创造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宋广文,苗洪霞.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1(8).
  [2]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与理念析要[J].山东教育科研,1999(12).
  [3]刘树仁.新基础教育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J].现代教育科学,2002(8).
  [4]田小群.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机探究[J].英语辅导(疯狂英语教师版),2004(8).
  [5]李泽庆.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3(1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