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阅读答案_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基本功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阅读答案_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基本功

发布时间:2019-02-03 03:56:23 影响了:

  当前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堪称“半壁江山”,它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能检验出学生对整个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作文能力涉及到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方面,一个学生作文水平的优劣能反映出他整个语文能力的高低。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难度最大、最亟待提高的地方。
  然而,目前在学生作文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许多学生没有好的写作习惯。写作文时,不列提纲,不打腹稿,拿起笔就写,想起什么写什么,写到哪里算哪里,自己都不知道究竟要表达什么主题。还有的学生写作基本功较差,写作文时不能斟酌词句,语言表达不流畅、不清楚,甚至病句、错字连篇。也有一部分学生文章选材不错,却只会流水账似的记叙,空洞的说理,描绘不出具体生动的画面,无法用文字把细腻、真切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使人读起来味同嚼蜡,这都是缺乏写作基本功的表现。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先从基本功开始,然后再一步步提高,最后形成技能的转化和升华,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入手。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呢?
  
  一、要教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他的话深刻地揭示了作文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其实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的题材,只是有的学生不善于观察,不留心发现而已。如何让学生获取生活材料,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呢?首先要学会观察,留心生活。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写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对身边发生的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要引起注意,注意观察事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特征,谈出自己的见解感触;观察周围的景物,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等。在观察中融入自己的态度情感,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描绘出景物的特点。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积累丰富的题材,写出真实内容,而且能陶冶情操使其得到美的享受。
  在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去拓宽生活面,参加社会实践,多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多交朋友,多接触大自然。学生的生活经历越丰富,大脑中采集到的信息就越多,写作的素材就越丰富。
  
  二、引导学生多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初中生学习任务繁重,不可能有过多的时间去阅读大量书籍,老师要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作供他们阅读。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语言优美,思想内涵丰富的优秀作品会受到一种无形的陶冶,他们的写作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还可以推荐一些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以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及时掌握当今世界的各类信息,使思想观点处于世界前沿。鲁迅先生说过,要“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广泛地浏览各种书籍,从中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来丰富充实自己。
  
  三、要培养学生多记笔记
  
  要引导学生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础上,理清生活的内容、条理,写出系列的观察日记或笔记。在思考生活的过程中,要敏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善于记下系列的生活笔记。在博览精读的过程中,可摘抄、可深思,随手记下心得,写出一篇篇读书笔记。这些笔记,都应是我们平时观察思考阅读的结晶。通过这些笔记,学生们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下来,不仅理清了生活中的千头万绪,锻炼了语言的书面表达能力,形成了思考、写作的习惯,而且还能够逐步加深自己对生活的理解,锤炼自己的思想,提高认识生活的敏感度。
  
  四、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主要考查的是书面表达能力,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并且明白每个词的确切含义,才能在写作文的时候呼之即出,准确地表情达意。但是,仅仅是掌握大量词汇还不能写好作文,要写好作文,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还要深入学习语法、修辞、文章的结构特点、写作技巧等各方面的知识。教师要利用范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命题立意、谋篇布局、结构形式等,使其掌握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读书、多练笔,相信学生会乐于写作,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