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来稿摘编:运动会来稿
 

来稿摘编:运动会来稿

发布时间:2019-02-06 04:17:33 影响了:

  精神分析人格教育原则   四川省邛崃市平乐中学 尹全文      人格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精神分析理论出发,人格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1.自我、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统一原则
  除弗洛伊德外,大多数精神分析学家都认为,人格的形成发生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我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在后天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既有可能受自己内在建设性力量的推动,实现自己的天赋潜能,也有可能把建设性力量转向于发展神经症,阻碍实现天赋潜能。
  事实上,在人一生的发展中,当人的自我逐渐形成后,自我对人格结构及发展都会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从人格教育角度考虑,我们不仅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促进人格发展,而且要通过个人的自我教育来调控和构建人格结构。
  2.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相统一原则
  弗洛伊德提出了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两个概念。快乐原则是人格结构中本我所遵循的原则,指人的行为受本能支配,追求快乐;现实原则是自我所遵循的原则,它是人的心理机构把自身和外界区分开来之后,通过了解和改变外界的对象或条件去实现自身的愿望。在弗洛伊德眼中,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并不足截然对立的,二者是互补的。
  在人格教育中,为了培养健康的人格,必须把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统一起来,既使学生的本能得到尊重,又使学生遵循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以培养出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具有健康人格的个体。
  3.给予成功的机会与给予高品质的爱相统一原则
  精神分析人格教育目标足培养强壮健全的自我,而精神分析学家对发展自我的共同看法是,消除惧怕,给予成功的机会和爱。
  (1)给予成功的机会
  精神分析学家告诫人们,当一个人经常受到贬抑或否定时,便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这是一切品德和精神败坏的根源。教育者应对每一个学生持有热情和期望,坚信他们能够成才,同时积极地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2)给予高品质的爱
  精神分析学家们都确信:一个接受充分爱的人,将来必是人格健全,能爱人和肯负责的自我实现型人物。教师或父母只是从旁边予以必要的指导,应通过给予学生高品质的爱来培养学生爱人的能力。
  4.早期教育原则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童年经验的重要性。艾里克森认为,如果学生没有体验到生物性需要和情感需要的满足,他就会形成基本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大大增加了今后产生顺应不良的可能性。
  现代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早期教育不仅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5.人格教育者(教师)本身也要接受教育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要解决人格教育面临的问题,首先必须对教育者作系统的精神分析的训练。如同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就不会爱他人一样,当人格教育者重视自我的问题时,学生的人格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人格现代化――现代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目标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中学 乾宇
  
  “人格”概念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这里所指的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总的心理面貌,是和个性相一致的概念。有关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足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所谓人格发展,不是个人随心所欲的自然成长,而是以培养合格公民为目标,以个性心理发展为核心的个体社会和个性化相统一的过程。
  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既可能形成社会所期望的人格品质,也可能出现反社会的人格倾向与行为。毫无疑问,当代青少年学生的现实人格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与现代社会理想人格还存在较大反差,一些学生出现诸如“不成熟人格”、“双重人格”、“边缘人格”等问题,甚至存在人格扭曲、分裂等障碍。因此,促进学生的人格现代化便成为现代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目标。
  人格现代化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做“现代人”。一般来说,做人的基本要求是能够适应社会生活、担当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遵循社会规范、坚持社会正义、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学生的人格现代化,就是引导学生在坚持上述做人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坚定人格信仰,内化现代人格理念,铸就健全的人格特征及高尚的人格品位。
  1996年,以雅克・德洛尔为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了当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我们认为,这四个“学会”是当今时代对人格素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化人格追求的理想目标。
  当然,通过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素质发展,还需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依据学生素质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征,在培养目标上分清主次,有所侧重。例如我校以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为突破口,选择了能代表个人与自己、个人与社会、个人与未来,以及人与自然关系中最有典型性和基础性的内容,即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学习、关心环境四个方面进行了班集体建设与教育的实验研究,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中小学生两类不同的心理问题
  四川省邛崃市平乐中学 赵青柳
  
  1.心理失调
  一般表现为:(1)情绪波动。有些学生情绪起伏特别大,而且自己也说不出原因,这种无端的情绪变化有时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2)激怒。有些学生遇事易怒,稍不如意就做出过激行为,但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3)任性。有些学生过分关心自己的需要,而不管其要求是否合理,达不到目的就大发脾气。(4)自卑。自卑的学生常缺乏自信和竞争勇气,特别畏惧失败。(5)多疑。多疑的学生在遇事时常常抱着过分的怀疑态度,并被这种没有根据而产生的情绪所烦扰。(6)考试怯场。有的学生平时很正常,一到考试就心跳加剧、冷汗淋漓。有的同学还出现尿频、肚痛、头脑一片空白等症状。(7)嫉妒。部分学生看到自己的才能不如别人时而产生嫉妒心理,并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做出一些反常规的行为。(8)厌学。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认为学习是一件苦事,甚至把学校看成地狱,希望早点离开。(9)希死心理。这种心理易发生在情绪低沉、性格内向的学生身上。不过,这种念头往往只是一段时间的事,有的学生过了这一危险期反倒觉得自己的念头不可思议。
  2.心理障碍
  指一些非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属于这一类的学生主要有如下表现:(1)抑郁。有的学生遇到挫折会过度悲伤而长期不能恢复,多愁善感,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兴趣,情绪悲观,同时常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现象。(2)焦虑。因细小的事而过分焦急、烦躁不安、担惊受怕,甚至出现口干、出汗、心悸、尿频等症状。(3)多动,又称注意力缺损障碍。主要症状是注意力严重涣散,做事丢三落四。(4)恐惧感。对某些事物或情境产生恐惧,而实际上这些事物对其并无伤害或威胁。(5)强迫。反复出现并不愿意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虽想摆脱,但又身不由己,从而导致焦虑与痛苦。
  
  研究学生家长是班主任不可忽视的工作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中学 刘益军
  
  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首先足从调查研究学生入手。为了更好地研究学生,班主任还得细心地研究家长。
  请看下面的这个案例。
  有位高中男生,高一高二期间的成绩一直较好,但到了高三冲刺阶段,成绩明显下降,且产生了厌学情绪。在老师的询问下,他承认了谈恋爱的事实。高中生谈恋爱并不罕见,但这位学生的情况却与众不同。原来该生父亲几代单传,他舍不得儿子为高考去吃苦,更舍不得儿子将来考上大学离开父母好几年,也担心儿子将来被分到异地工作。出于这种考虑,他鼓励儿子在高中毕业前物色一个女朋友。总的根源找到了,班主任的工作才有了突破口。
  现在试想一下,如果该案例单从研究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人手,不去研究家长,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去做细致的说服工作,其效果肯定是不会理想的。
  如何去了解、研究家长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不可忽视的工作。班主任要放下架子,与自己的学生交朋友,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在此过程中“挖掘”其家长的各方面信息。班主任也要与家长交朋友,保持联系,了解其方方面面,比如他们的学历、工作单位、业余爱好等。
  针对学生的问题,班主任有必要登门家访。首先要表达对学生的深切关怀,给予正确的评价。其次与家长平等地,似知心朋友般地共同找出问题的突破口,要让家长多发言,必要时要让该生在场,让他发表意见。要是问题出在家长身上,要有礼貌地摆事实,讲道理,端正其态度,直至家长改变认识。
  班主任与家长对某些看法取得了一致意见,势必会在管理教育学生过程中形成一股合力。因此,班主任为了做好班级工作,有必要花一定精力去研究学生家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