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教育的恐惧]恐惧教育
 

[教育的恐惧]恐惧教育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1:54 影响了:

  教育,本来不应该与“恐惧”有什么联系,更准确地说,教育的天性是“反恐”的――给人的精神注入力量,帮助人抵御、克服社会生活中种种非人、异化人的因素,包括恐惧。但是,非常不幸,有时,教育自身就是恐惧,是异化人的力量。
  以前的一位同事,一个中学英语教师,讲了这样一件事情。她以前的一个学生,现在已经做了母亲,有一个正在读初三的女儿。一次,母亲对女儿说,明天星期天,我们去看老师――妈妈的老师。去看妈妈的老师女儿很高兴。
  “妈妈的老师是教什么课的?”
  “英语。”
  听到“英语”两个字,女儿浑身一哆嗦,脸色都变了,说:“那我不去!”
  母亲赶紧问她怎么了,女儿不肯说,只是说“没什么,没什么”。后来,母亲通过别的途径了解到,初一的时候,一次外语考试,女儿没考好,外语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用羞辱性的语言“批评”了她。母亲这才明白,为什么女儿的英语成绩在各门功课中是最差的,而且在家里从来不提英语老师、英语课,她对其他课、其他老师不是这样的。
  从女孩条件反射似的反应来看,英语老师给予这个女孩子的恐惧,已经深深植入孩子的内心。
  这位英语老师肯定不是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就有一种非人、异化人的力量,一种反教育的力量,他或她在学校所受的教育,至少不是全部是非人的、异化人的教育――我们不知道他或她所经历的具体的精神事件,但可以肯定,一定是有一种力量异化了他或她;过去所受的教育,没有帮助他或她抵御这种异化。
  这种异化的力量是有迹可寻的。一个学生一门课的一次考试成绩差,拉低了这个班级这门课的平均分,这个班级的分数又拉低了学校这一届学生的平均分,被拉低的分数又拉低了升学率;分数、升学率又和教师、校长的职称、职位、面子等等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一次考试成绩差的效应,在由分数、升学率、个人晋升等一系列相关因素所组成的一个评价系统里,经过多次放大、“增值”,再加上当事教师的素质、操守等因素,反弹到这个孩子身上时,就不是她所能抵御的――这就是孩子听到“英语”两个字会如此恐惧的原因。
  这个由分数、升学率、个人晋升等一系列相关因素所组成的一个评价系统,又是整个教育体制里的一部分,一个小体制。一个学生,在这个庞大、坚固的体制面前,太渺小、弱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人”这个概念,在这个体制里是没有位置的,“人”只是组成“分数”的单位而已。被这个体制吞噬的生命已经太多,还有更多的生命在其重压下苟延残喘。
  这个体制,用鲁迅的话说,就是一个“无物之阵”――人死了,你却看不到凶手,也找不到凶器,也没有人需要对其负责――一个“无主名的杀人团”。
  今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是《狂人日记》问世93年。鲁迅笔下的“吃人”悲剧还在不断上演,有的人却宣布鲁迅“过时”了。也许“吃人”的说法太刺激,文明人受不了,但是,对弱小生命的凋零,难道就受得了吗?
  
  (《钱江晚报》首席评论员31003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