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海洋动物有哪些_在写作的“海洋”里,让我们荡起生活的双桨
 

海洋动物有哪些_在写作的“海洋”里,让我们荡起生活的双桨

发布时间:2019-01-29 03:51:44 影响了:

  贯穿语文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点为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写作的海洋里,荡起生活的双桨。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笔者认为只有 “生活”之桨方可撑起写作之舟。如何引导学生荡起生活的双桨,走进写作“海洋”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引导学生把握写作源泉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表明了生活是写作的本源。目前的状况是,一批学生对周围的一切无动于衷,认识肤浅,思想冷漠,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缺少发现的眼光。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大家郊游后的《与大自然交往》的日记:那天,快乐的天使将我们带到校院旁边小树林里的草坪上,老师正与我们在草坪上打滚、嬉戏。
  此时的老师已和我们一样是顽童了。刘梦梦一声令下,师生们一起从草坪高处滚下,在男同学“一二一”的节奏声中,形成了一幅流动的画面,再加上女同学的尖叫声,男同学的起哄声,草坪上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热潮……狂“疯”后的女士们站起来后都变成了圣诞老人,一个个裹着乳白色的盛装,身上的枯草亲昵的贴在衣服上,在与阳光挑逗,有的还发出点点银光。
  有了生活,便有了文章,文章赏析过后的同学们,更会认真的观察生活,对待生活。
  
  二、与名著对话,建设心灵家园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大量时间都生活在学校的学生写作的材料很大一部分也要来源于阅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图书馆”式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许多文学著作和社会科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和人文精神。
  
  三 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
  
  学生平时写作文,总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如果他们看到的多是“思路不够开阔”、“语言不够流畅”、“书写马虎潦草”等一些令人扫兴的套话,又怎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呢?教师应多从学生的作文中发现优点,多加肯定和鼓励。教师的肯定是对学生写作的最好激励。
  特别是对那些作文信心不足或书写潦草的学生,抓住其优点来评价,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妨把批语这样写:“你有一双观察生活的慧眼,老师真为你高兴!”作文评语设计的指导思想应是:指导作文与情感育人相结合。
  
  四 作文命题生活化
  
  正如教育专家魏书生所说:“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认识世界、感悟生活、认识自我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写普通,写平凡,才有无穷无尽的素材,作品才有更普遍的意义。”
  所以,作文命题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思想和学习实际,让学生面对话题有一种亲切感,有一种表达生活的冲动,才能写出鲜活的东西来。写作才有可能变成学生的生活需要。
  
  五、引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
  
  目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一种盲目从众的思维惰性。不同生活空间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与表述却惊人的相似。这正暴露了我们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忽略了学生创造活力的培养。
  我们不能再去“克隆”他们的思维了!为此,教师应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合,创设宽松和谐的思辨氛围,才能使学生从周而复始的自然景观中寻找与人类精神相契合的现象,从貌似平凡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振聋发聩的启迪。
  
  六、为学生指点迷津,凸显作文亮点
  
  一篇好作文,总是有很多亮点。可以是潇洒美观的书写、精巧的标题;可以是灵动的语句、真挚的情感、新奇的材料、新巧的构思;可以是瑰丽的想象、传神的细节、深邃的意境;可以是精彩的“凤头”、充实的“猪肚”、诗化的“豹尾”……这就需要教师用合适的语言或形式给学生加以指点。特别是要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语言。
  个性化语言体现在遣词造句及文体的选择与语调、态势和韵味上:或细语潺潺,或浩气磅礴,或深刻练达,或质朴清新。错综之中生魅力,相得益彰见匠心。随性而发,凸显生命本色的作文语言才能透出刚健之气。
  
  七、进行灵活开放的写作评价
  
  虽然,呼唤“把作文评改权还给学生”“让教师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已经成为课改时代语文教学界的响亮口号。但是,目前大多教师仍采用课堂自评的作文评改模式,教师很少细评作文,这样容易使优秀习作被埋没。
  总之,作文教学要想适应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大胆创新,设计出新颖、灵活、科学的教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用独到的笔触去描述自己眼中的世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表现和发展,让学生在乐思善写中提高语文素养。这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真谛所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