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师生心理沟通是一门艺术】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心理沟通是一门艺术】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发布时间:2019-02-06 03:49:34 影响了:

  人们常用“园丁”“灵魂工程师”和“春蚕”等来赞誉教师,反映了人们对教师的理解与尊重。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艰辛。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受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要求苛刻,不能够理解人、谅解人,以致师生之间产生心理隔阂,难于实现心理沟通,尤其是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视野无限放大,已经逐渐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知识差距,教育的目标意图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能否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不仅与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水平有关,而且与他们是否在日常管理中以人为本,把学生看作平等的学习主体,放下师道尊严,与学生心灵对话,跟学生进行沟通的艺术有关。那么如何与学生心理沟通呢?
  
  一、 坦诚相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求沟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因自己处于教育的主导地位而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他们,更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予他们,反之,要以宽容、豁达、理解、信任、尊重去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将心比心,投之以桃,学生必会报之以李。在平时,从语言到表情,从装束到行动,学生都会猜测教师的思想,判断教师的态度,教师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语,也有可能在学生心中激起千层浪。在我教过的班中,有一个男孩子活泼好动,酷爱体育,热心于班级工作,但就是对学习不肯下半点功夫,成绩越来差。我就找到他,先与他闲谈,然后与他讨论班集体建设和管理,他侃侃而谈,极具热心。抓住此点,我表扬了他并委婉暗示他学习要用功。此后,一向不被人重视的他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不再沉溺于操场,而是开始学习。与此同时,我又通过其他的任课教师对其进行委婉表扬,“听你们的班主任或某老师说,你的某科进步很快。”进一步督促他,使他的成就感倍增,使他进一步受成功喜悦的驱动。最后由个别发展到全面发展,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动情地对我说:“老师,原来别都看不起我,是你的鼓励让我有了力量,有了今天的成绩。”由此可见,尊重学生的人格并精心呵护会产生化腐朽为神奇的奇迹。
  
  二、 深入学生心灵,了解学生是实现心理沟通的重要条件
  对待学生的困苦,尽心相助;对待学生的忧思,热心化解;对待学生的进步,热情肯定。现在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的早熟以及社会经验的积累,使他们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特点。有些特点带有普遍性,有些则是个性差异造成的。如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他们个性强烈,率性而为,不愿受纪律的约束,对他们的这些特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还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还要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家庭状况、思想动态。只有深入了解,才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也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
  
  三、 方法得当、因势利导是实现心理沟通的重要保障
  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并分析学生,运用心理学所学的知识将学生从气质上分为几类;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和混合性,并针对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分别加以对待。要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自己的气质特征中的长处和短处,从而驾驭自己的气质特点,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气质上的消极方面,发展积极方面。学生中多血质胆汁质类型的同学比较典型,多血质同学活泼好动,满腔热情,朝气蓬勃,但是易朝三暮四,粗心大意,对他们进行教育要刚柔并济,他们满不在乎时要深刻批评,他们冷静时要耐心说服教育。对胆汁质的同学要发展他们勇敢、主动、豪放的性格特点,防止他们任性、粗暴。总之要因人而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 教师要克服认知偏见,确保心理沟通的有效进行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些认知偏差,即同学们所说的偏见,而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易产生很大消极作用,大大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常出现的偏见有: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效应,期望效应,近因效应等。告别是对待优生,往往一俊遮百丑,以偏概全,甚至姑息纵容,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对差生,则先入为主,发现不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更没有对待优生的那种信任与宽容。这些心理偏差,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极大地降低了教师的威信,并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要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克服这些认知偏差,并深入了解学生,听听他们的心声,积极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他们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偏见与隔阂。
  总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心理沟通达到协调完美的境界,就能确实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不仅单纯的影响到知识的传授,还涉及到学生的人格的塑造,影响学生的一生。师生心理沟通的艺术,值得我们每一位为人师者研究和实践。
  (责任编辑 李 翔)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