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课堂以学生为主 [论课堂是“大语文教育”的主阵地]
 

课堂以学生为主 [论课堂是“大语文教育”的主阵地]

发布时间:2019-02-08 03:40:52 影响了: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学校“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大语文教育 ”,课堂是语文教育的主阵地,社会是语文教育的大课堂。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加强课文阅读,开展课外活动,在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是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大语文教育”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是语文教育的主阵地,社会是语文教育的大课堂。
  一、实施大语文教育的必要性。
  九年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各门学科都是基础课程,而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大语文教育”把教语文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活动课和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触角延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开阔视野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既补课内之不足,又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
  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传递的多种方式和时空限制被打破,造成了教育的开放性。近年来,“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沦为单纯的学校教育、课堂教育、应试教育,我们的教育、教师、学生与社会生活越来越远,教育离教育本身也越来越远学校教育的封闭、孤芳自赏,让教育越来越畸形。为考试而教育离培养人教育人的目标越来越远。融入社会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大教育,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
  二、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融入社会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大教育,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改革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树立课内外相结合的语文教学的新观念。教学目的要多元化,一方面重视学科的工具性,另一方面重视其思想性;一方面强调语文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重视非智力因素。
  语文能力既是一种生活能力,就决定了它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生活中来,又要回到生活中去为生活服务的;它既是一种能力,就要求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反复领悟、揣摩、训练才能形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与生活有关。教学内容要注意到生活化、实用化、现代比。要能选择一些与学生的思想、生活联系密切或能及时反映当代科技成果和社会生活的名篇时文作为课文。
  “一切语文从实践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语文教育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广阔的背景下随时随地自觉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在不断的学和用中提高语文能力和其他素质。
  三、加强课外阅读。
  长期以来,课堂阅读教学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学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或教参对文章的解读。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语文阅读的过程是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阅读的过程是个思维的过程,当学生聚精会神地阅读,实际上是在不断思考、想象、判断、推理、评价的过程。学生经过怀疑、思考、发现、创新,进而有新的思想认识、树立新的价值观。
  教师应让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实效性的组织形式会更利于帮助他们对课外阅读实践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师要关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创设轻松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突出阅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开发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大纲中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和方法外,还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积极组织引导,使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得到更多的语文教育,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如办墙报、手抄报,写字(书法)比赛、作文竞赛,朗诵、演讲、辩论,阅读和写读书笔记,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多样地从课文活动中汲取知识,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积极投入到生活实践中去,多观察、多思考。教师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是一种最高级的能力,听、说、读、写、思等都应做到创新,用创新去发展,去提高。
  总之,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书”和“学科”本位,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去学习语文。实现以能力为核心、以发展为主线、以人格为目标”的完人教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