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寻求中国汽车产业和谐之道】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寻求中国汽车产业和谐之道】

发布时间:2019-02-09 03:34:43 影响了:

  和谐的定义是:配合适当,谐调。从和谐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和谐的精髓是配合。那么与谁配合呢?怎么配合才能达成谐调呢?   汽车产业的和谐之道其特征应当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在制造出适用、节能、环保、适用这个社会的车的同时,企业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为规范的竞争,把矛盾和冲突限制在一定的体制之内,使之成为推动自身前进动力机制。
  
  当全球关注如何从汽车的控制中解放出来的时候,在我国,汽车产业却是蒸蒸日上,世界汽车各大厂家先后进入,产销量爆发式增长……每一天,我们听到的是隆隆的引擎声;看到的是望不到尽头的塞车长龙,谈论的是新车的款式与价格,在落后发达国家半世纪后,中国开始进入汽车社会。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预测,连国际上权威咨询机构也大跌眼镜。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令世界瞩目。
  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汽车普及率是一个重要指标,汽车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挂着铃铛的头羊”(Bellsheep),轿车进入中国十几年,带动效应十分显著,上游方面带动钢铁、电子、橡胶、机械等制造业和材料工业,下游带动道路建设,房地产、旅游、餐饮等行业。上海、天津、长春、武汉、广州经济腾飞汽车产业功不可没。
  然而,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我们还必须正视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着的一系列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初步形成了多种体制并存的汽车生产格局,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属于“从无序到有序”的过渡周期。可以看到的是:我们引进和自主开发不够和谐;整车和零部件不够和谐,制造和营销各方面不够和谐,我们的产量和我们的环境不够和谐,自主创新和自主发展能力等核心竞争力要素对增长的贡献度依然很低;产品结构优化的潜力长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等。其“病灶”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失衡”的体现。“失衡”的解决之道就是“平衡”,即和谐。只有平衡才能实现和谐,只有和谐才能获得发展。
  
  造适合社会的车
  
  厂家往往最关注经济效益,不是什么车环保节油安全就造什么车,而是什么车赚钱就造什么车。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许多厂商没有把经济适用车作为主攻方向,而是瞄准中产阶级不断引入中高档车型,并引导消费者追求不切实际的豪华配置。中国轿车业比时尚比配置的浮华奢侈之风让西方人都看的发呆。造车应该“适合”不应该“迎合”。“桑塔纳”的成功,关键是该车对中国道路进行了研究,提高了底盘高度,大大增强了车的通过性,兑现了“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承诺。中国的年度车不仅应该时尚大气、配置高级更应该技术领先、环保节油。
  企业不仅要把和谐中国的理念直接反映在汽车产品与商品的价值转换之中,而且要使这种价值转换潜移默化地成为建设汽车企业文化的核心议题。无论何时何地何人造何种汽车,都应该把科学发展观放在首位,让和谐中国求真务实地体现在每一部汽车的创意、策划、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一系列环节之中。
  除了厂家产能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和谐要素外,人与汽车在消费观与价值观方面的和谐;生产企业与经销商在市场引导方面的配合;汽车设计、制造、经销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与人文景观、道路交通、生态环境、实际需求等等方面的配合,都离不开和谐。谁能够在这个时候吃透“和谐”精神,拥有一种全新的视角,谁就有资格在和谐中国的构建中重新占有一席之地。发展资源节约型制造技术
  汽车工业面临一个崭新的和谐发展的时代背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既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也是构建和谐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产业与能源工业之间本来就是一对矛盾,随着私人汽车队伍的不断壮大,这对矛盾亦在不断激化,焦点就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与日趋紧张的能源供应”。这对矛盾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不仅会影响中国汽车工业的结构布局,而且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与市场的良好信誉。因此,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缩小彼此之间的差距,保证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在资源节约型方面闯出一条新路。在这样的大环境大形势下,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创新,想不想开始新一轮的选择,都将面对“资源节约型”汽车所带来的变化。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汽车产业链中的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必须面对这样一个课题,就是以资源节约型制造技术提升企业优势。
  
  重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基础作用
  
  汽车行业担当自主开发,自主创新的重任不仅仅是整车厂,更重要的来源于零部件企业。实际上,汽车零部件企业是保持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增长的基础能力。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基础作用,它的存在是客观的,它的能力也是客观的,不管我们重不重视,承认不承认,事实上,没有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基础作用,就不能够有力的支撑中国汽车产业从井喷到大幅度下落,到平稳增长的这样一个态势。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汽车出口的增长又呈现一个高速的状态,这背后也是零部件企业适应能力、基础能力的表现。没有汽车零部件企业这种基础能力就没有现在整车企业可以适应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区域、不同国别的消费者需求的这样的能力。
  整车企业的自主开发离不开零部件企业自主开发的保障和推动;整车企业给市场、给消费者的回报提供价比优良产品的贡献不仅仅来自于整车厂,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汽车零部件企业,降价的负担和成本多数是由汽车零部件企业承受和消化的。所以整车和零部件发展的高度配合是保证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了不仅是国内竞争,还有国际竞争,面临的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完全竞争的环境。但零部件产业却面临着自主开发的缺失。其原因首先是战略缺失。战略缺失最主要是表现在目前政府对汽车零部件企业没有一个明晰的战略。2004年颁布的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重点不在零部件企业,而在于整车。第二是规划缺失。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发展,未来发展分几个步骤,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的重点是什么?应该采取的技术政策和一些其他方面政策是什么?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多少真正的对零部件企业有专项的发展规划,更谈不上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分类指导和支持。所以在规划一个一个大的企业集团的过程中,也要重视规划一个一个具有特点的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并且规划应该适应国际汽车产业调整的需要。第三政策缺失。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政策严重不足,虽然说要对关键零部件开发、生产给予支持,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颁布这样强有力的政策。中小企业在信贷、融资、立项等各方面障碍重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没有被政府所认识,更没有被政府所保护。所以在对零部件企 业和整车企业的发展的政策支持上,政府应该找好平衡,不能顾此失彼,忽视了整车后面的基础。第四,信息交流缺失。由于随着国家行政体制的改革,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前正处在一种信息获得的渠道不畅,交流的平台不稳定,沟通的机会缺少这样一种状态。汽车产业要想健康、协调、稳定的向前发展,必须建立起来正常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的交流、对话的平台。
  
  合资合作和谐共进
  
  中外合资企业对中国汽车产业贡献很大,包括产品、人才、管理和技术。尽管很多企业中外双方矛盾很多,比如话语权的问题、利润转移的问题,有关这方面的非议也很多。如果要做好,就应该有一个和谐之道。就是融合,这包括中外双方的和谐。中外交融然后就到本土化上面继续发展,这才是发展之路。这才是把国际资源和国内资源整合在一起,不是闭门造车。
  在合资企业里创建自主品牌,可以从较高的起点出发,通过差异化竞争,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加强自主开发体系建设,加快做强做大自主品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自主品牌在合资企业里的成长与中方人员开发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速度关系很大。中方越有能力,贡献度越大,外方越看得起你,合作也就越和谐,中方才能真正掌握自主品牌产品发展的决策权,中外品牌才能互为补充、相映生辉,自主品牌才能在合资企业里发展壮大起来,中方才能分享到越来越大的利润蛋糕。
  同样道理,无论整车还是零部件企业,其发展战略是要在开发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确立自主,在合作过程中始终不能放弃过自主创新,在合作过程中和谐进步。
  
  持续和谐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政府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推进自主技术和品牌创新,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汽车工业稳定健康发展。
  汽车产业持续和谐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要面向消费市场,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合理控制生产能力,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进一步完善汽车市场体系,改善汽车消费环境,继续扩大出口规模,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特别是要把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与增强自主开发能力结合起来,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己的汽车品牌;加快汽车人才开发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积极开发与推广应用新型车用燃料和车用新材料。
  中国汽车工业自强的惟一出路是走国际化道路,更进一步是把企业的国际化上升到“企业能否持续和谐发展”的高度,稳健地推进国际化。
  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具备两个最起码的特征:一个是企业之间的有序化产能分配;一个是市场竞争中的法治化管理。汽车产业链长、影响大,首先应该在法律的规范下,发挥企业各自的才能,在这种前提下,企业之间市场上是对手,市场下是朋友。企业之间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在与不同伙伴合作同时又保持自主独立方面,从而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和谐而又合理的科学布局。简言之,应该在我国的汽车业内营造一种上下同欲的和谐氛围,通过一部部人性化的汽车,使之与当今世界汽车工业的主旋律形成共振,直至把整个中国汽车工业融入到人类文明的大合唱之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