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祖鲁之矛:祖鲁矛
 

祖鲁之矛:祖鲁矛

发布时间:2019-02-09 03:55:43 影响了:

  南非在世界上不单以盛产黄金和钻石闻名,军事工业也很发达――G-5和G6火炮、“大山猫”和“蜜獾”轮式装甲车、“茶隼”武装直升机、A-Darter空空导弹等都是世界上庞大武器家族中响当当的角色。如今,南非又推出一款新型“艾考瓦”6×6轮式装甲车,再次吸引了世界目光。
  
  “旧瓶装新酒”的方案
  
  南非是世界上最早重视发展轮式装甲车辆的国家之一,而且其军队和警察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以轮式装甲车辆为主战装甲武器的武装力量。南非之所以会有这种做法,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南非国土的大部分地处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原,地势平坦,加上公路网又十分发达,因此轮式车辆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在白人统治时期,南非长期以殖民心态对邻国进行武装干涉,军队经常越过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长途奔袭安哥拉。这种远距离作战对军队的远距离机动性有较高要求,这样一来,显然乘坐舒适、速度快的轮式装甲车要比履带式装甲车更具优势。同样,远离基地的长距离作战任务还使南非装甲车极为注重最大行程、载重能力和火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南非军队凭借着陆续装备的“蜜獾”6×6、“大山猫”8×8等轮式装甲车辆以及少量“号角,”主战坦克,在南部非洲地区“打遍天下无敌手”,同时也让这些国产武器扬名世界。尽管在1994年之后,南非实现了种族和解,对内白人殖民统治一去不复返,对外不再频繁使用武力。但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上台执政的非国大也认为,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必不可少,因此南非军队并未大规模裁减,国防工业也依旧十分兴旺,甚至规模和实力还因为国际武器制裁条款的消失而有了很大增长。
  当时光步入21世纪,南非军队认为其装备的轮式装甲车辆在技术性能和使用寿命方面都已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装备数量最大的“蜜獾”已经使用了近30年,迫切需要更新换代。按照南非军方要求,新型轮式装甲车要具有车载设备先进、装甲防护能力和越野机动性强、公路行程大、易于变型、可维修性好、采购价格低廉等特点。根据军方要求,承接研制任务的南非OMC公司(现为BAE系统公司地面系统部门下属的一个分公司)决定以原来的“蜜獾”为基础,引入模块化思想和大量新设备、新武器来进行设计,说白了就是一个“旧瓶装新酒”的方案。没想到,这个方案竟然得到了南非军方、政府和国会的一致同意,看来既省钱又省事的做法在哪儿都受欢迎!
  至于新车的名称,自然不能像以前那样用非洲的动物来命名,而是要以能够体现南非特点的事物来命名,于是便有了现在的“艾考瓦”之名。可能许多人是第一次听到“艾考瓦”这种古怪的名字,实际上艾考瓦在南非,乃至整个非洲都是大名鼎鼎。追根溯源,“艾考瓦”是19世纪初南非著名的祖鲁国王夏卡设计的一种单手使用的短柄矛,其刃部宽大厚重,既非常结实又异常锋利,杀伤力极强,很适合格斗作战。而且这种矛在刺入和拔出受害者身体时都能发出可怖的声响,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在大半个19世纪里,艾考瓦一直是祖鲁人手中的主要武器,并且在半个非洲大陆的血腥拼杀中发挥了骇人威力。现在就可知道南非新装甲车取这个名字的寓意了:希望本土装甲车性能无匹!
  不过,这个看似既有基础车参考,又采用很多成熟技术和设备的“艾考瓦”装甲车研制进度并不是很快,从开始到现在也有6、7年时间了,但仍处于原型车状态,什么时候能服役还没有确定时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在于南非军方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加码,希望“艾考瓦”能像“变形金刚”一样随意变换成多种变型车,结果无端拔高了该车的复杂程度。据资料显示,“艾考瓦”单是原型车就有三种,而且在设计上的差异也比较大。好在经过一阵混乱后,南非军方终于选择了第一种原型车――“艾考瓦”MK1作为整个“艾考瓦”6×6轮式装甲车族的基型车。
  
  结构设计“另类”
  
  “艾考瓦”装甲车的基型车――“艾考瓦”MK1属于装甲输送车,外形与“蜜獾”很相似,最大区别是动力系统从后者的后置形式改成了中置式。
  “艾考瓦”在结构设计上大量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能够很方便地根据作战需求衍生出多种变型车。据南非OMC公司介绍,“艾考瓦”只用一部车载起重机和几样简单工具就能够在1小时内从一种车型变为另一种车型。这里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模块化设计虽然可以让军队使用起来省事省力,却不能为军队节省军费。因为考虑到变型,就需要事先准备大量的改装模块,相当于一部车备有几部车的零部件,谁都清楚这些改装模块是要花费不菲金钱的;而且这些模块不用时还要妥善保管,既占地方又占人力,这显然又是一大笔费用。
  “艾考瓦”装甲车的车首和车体都采用楔形装甲,其中车首楔形装甲倾斜角很大,有良好的防弹效果。驾驶舱仍像“蜜獾”一样布置在车首中部(但位置略高),由隔板与其左后侧的动力舱隔开(隔板能隔音隔热)。驾驶舱前面和两侧各装一片大型防弹玻璃观察窗,视野非常宽阔,远优于其他装甲车,非常适合在南非开阔而平坦的地形条件下进行大范围的观察。驾驶舱内采用了全新的数字化车辆电子设备、环绕式仪表板、用于倒车的双摄像机系统以及转向用液压助力设备。在驾驶舱顶部有一扇向左开启的矩形舱门,供驾驶员出入。
  “艾考瓦”的动力舱位于车体中前部左侧位置,与“蜜獾”相比,最大好处是释放出了较大的尾舱空间,可装载更多的人员或设备。在动力舱上方是发动机的进排气百叶窗,左侧有一扇刻有百叶窗式格栅的舱门,方便维修人员对动力系统进行检查维修。发动机的排气管设在左侧舱门下方。
  “艾考瓦”的车首灯为嵌入式,车尾灯采用长条形设计,都装有格栅进行保护。其3对车轮为不等距配置,其中前一对与后两对车轮相距较大。
  “艾考瓦”虽然是6×6形式,但载重能力高达9.1吨,不但大大超过同型装甲车,就连许多8×8装甲车也自叹不如。而载重能力的直接体现是载员舱空间宽大――在后部载员舱内以面对面形式布置了12副座椅(左右各6副),另外在驾驶舱与后部载员舱的通道处还布置有3副座椅,使全车的实际载员人数高达15人。每副座椅均采用向上折叠的悬吊式座椅,内衬为软质材料,外面包覆耐磨吸汗的浅绿色帆布套。座椅配有安全带,可增强载员在装甲车高速越野行驶情况下的乘坐安全性。
  车尾装有一扇液压控制的向下吊放的大型尾门,是主要的载员进出口。不过,这扇布置形式与“拳击手”装甲车相似的尾门放下后与载员舱地板有较大一段距离,使得载员出入的速度不及M113的坡道式尾门快。不过,“艾考瓦”在载员舱上方左右两侧对称布置了8个矩形舱 盖,能够让载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出入,这是其他同类装甲车所不及的。此外,在驾驶舱与后部载员舱的通道右侧车体保留了与“蜜獾”相同的侧门,供通道处的3名载员和前面的驾驶员出入。
  “艾考瓦”车顶部包含有3个螺栓铆接区域,这是为了满足不同变型车辆改装需求而预留的。这些变型车包括:用于指挥或电子战的高顶车辆,或装甲救护车;安装有炮塔武器的步兵战车、直射火力支援车、反坦克导弹运输车或自行迫击炮车以及战术后勤保障车辆或维修、抢救车等车型。
  “艾考瓦”装甲车在设计上与其它东西方同类装甲车的一大区别是没有两栖能力。OMC公司的人员解释说,“艾考瓦”的主要使用环境是南部非洲,地势广阔平坦,没有河流阻碍,因此该车没必要费力去具备几乎没什么用的两栖能力。
  外界认为“艾考瓦”是一种充分考虑南非军队使用情况而设计的新型装甲车,结构特色过于鲜明,显得很另类。除上面所谈的结构特点外,“艾考瓦”还有2处设计令人费解:
  一是“艾考瓦”基型车没有配车长,乘员只有驾驶员一人。虽然车上装备了大量先进设备,但在战时驾驶员既要驾驶车辆,还要负责观察和传递敌情,另外还要操纵武器,负担未免过重。
  二是载员舱取消了所有射击孔和观察潜望镜。取消射击孔还好理解,因为在颠簸运动的车内向外射击谈不上什么命中率,充其量就是个壮胆作用。但是取消观察潜望镜,车内载员就没有获取外部情况的直观能力,也就无法对一些意外情况及时处理。
  由于南非OMC公司并没有对“艾考瓦”的设计进行过详细介绍,因此外界只好对上述2处设计的原因进行推测。多数人认为只留驾驶员可能是因为该车的主要作用就是运兵和运货,不像步兵战车般靠前冲锋,所以驾驶员一个人就够应付了。但对第二处设计的推测就有很大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取消所有射击孔和观察潜望镜是为了提高防护能力,因为开设射击孔和观察潜望镜就要在车体上开槽打洞,势必降低装甲防护能力,而且突起的射击孔和潜望镜也不便于加挂附加装甲套件;另一部分人认为这是设计上的缺陷,因为其他西方同类装甲车将潜望镜布置在车体上缘,丝毫不影响本身的装甲防护以及披挂附加装甲套件。
  另外,外界还认为“艾考瓦”的载员人数太多了,会降低使用灵活性。例如一个30人的步兵排虽然只需要2辆“艾考瓦”,在数量上比载员8人的轮式装甲车可以少一倍,但是2辆“艾考瓦”只要坏掉1辆,则步兵排的机动能力就锐减一半,而装备4辆装甲车的步兵排即使坏掉1辆车,还可以将该车的人员分散到其他3辆车中,机动能力所受影响很小。
  
  机动力
  
  “艾考瓦”装甲车的发动机为1台康明斯ISLe-450型6缸直列废气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最大输出功率450马力。康明斯ISLe-450发动机采用每缸4气门设置,配装博世公司的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喷油电子控制。同时,该机型还采用空一空中冷技术降低进气温度,并采用霍尔塞特废气旁通式涡轮增压器,提高了低速时的扭矩;其后置齿轮传动系、梯形整体铸件结构很好地降低了发动机的振动和噪声。ISLe-450柴油机在采用康明斯颗粒滤清器之后,使换油间隔的运行里程长达32万千米。
  从发动机的技术特性看,康明斯ISLe-450柴油机颇有独到之处。柴油机的排气污染物主要是NOx和微粒,微粒在燃烧不完全的情况下生成,NOx则容易在温度高和富氧环境下生成。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各发动机厂纷纷研发新的技术,如采用提高喷油压力、燃料喷射定时延迟、改进燃烧室、增压等技术来降低微粒的排放,但收效甚微。康明斯ISLe-450发动机的电控燃油系统能在整个发动机转速范围内实现高压喷射,在循环中能完成预喷、主喷、后喷等三阶段燃油喷射,甚至是多阶段喷射,通过ECU灵活、精确控制用油量和喷射时间。在进气系统设计上采用较低进气旋流、喷油器中置和4气门缸盖,使柴油机燃油与进气燃烧室得到良好的匹配,改善了油气的混合与燃烧,在提高燃烧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排放(符合欧Ⅲ标准),使这一矛盾得以较好解决。此外,康明斯ISLe-450还设有故障自动诊断系统,车辆行驶20万千米无需任何调整,大修周期高达60万千米。“艾考瓦”的自动变速箱为伦克HSWL-106。该变速箱长1.08米,宽0.93米,高0.8米,重1450千克,有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据介绍,“艾考瓦”的整个动力传动系统可在60分钟内完成整体拆卸。
  “艾考瓦”采用了德国MAN公司的可选装差速锁(由于差速器的等扭矩作用,车辆可能会因任何一个车轮失去附着力而陷入困境,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常通过泥泞等恶劣路况的车辆。解决的办法就是用差速锁把失去驱动力的那个轮子的半轴锁住,使该车轮对动力分配不再发生影响。简单的说,差速锁的最大功用在于,当车轮打滑时保证其他的驱动轮仍然能够获得足够的驱动力)的梁形横轴。悬挂装置由纵向臂、带盘簧的叉形杆以及双动液压减震器组成。刹车系统采用双回路液/气制动器,后桥采用气动停车制动器。车轮由10.0×20拼合轮缘车轮及米其林16.00R2021轮胎组成。在“艾考瓦”装甲车内部设有中央轮胎充放气系统(CTIS),可根据车辆行驶在不同地形的具体情况,自动调整轮胎内气压。
  
  武器系统
  
  “艾考瓦”装甲车变型能力强,可选装不同的武器系统。目前公开的第一辆原型车“艾考瓦”MK1装备的武器是南非RDL公司的“恶棍”遥控武器站(由M2型12.7毫米机枪和其下方的光电探测系统组成);第二辆原型车装备的武器是南非IST公司的MWS遥控武器站(装在后部载员室上方,包括1门居中布置的30毫米机关炮、1挺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1具居右布置的综合光电火控系统、1具居左布置的带3个反坦克导弹发射管的整体式发射箱),具备双向稳定能力;“艾考瓦”MK2装有1座德尔科25毫米双人炮塔。所有这些车型均在驾驶舱后的车体正面两侧分别布置了2具40毫米榴弹/烟幕弹发射器。
  
  防护力
  
  “艾考瓦”装甲车采用高强度装甲钢焊接车体,配以倾斜角度较大的外形,能提供较好的防弹效果。全车基体装甲防护水平达到了北约STANAG 4569A的1级标准(即可抵御7.62×51毫米M80子弹在30米外以833米/秒的直射),车底可防护德制DM-31防步兵跳雷的打击;在加装附加装甲套件后,防护力可达到北约STANAG 4569A的2级标准(7.62×39毫米穿甲燃烧弹在30米外以695米/秒的直射),车底可防6千克装药的反坦克地雷的打击。但是,“艾考瓦”现在的驾驶舱是个最不令人放心的防护地带――防弹玻璃再怎么增厚也不可能与装甲钢板的防护能力相比。为此,OMC公司又推出了一种“艾考瓦”MK3原型车,其在外形上的最大变化是将“艾考瓦”MK1/2突出的驾驶舱挪到了车体内,靠装甲钢而不是防弹玻璃来为驾驶员提供防护。
  除装甲防护之外,“艾考瓦”装甲车还装备有全套的整体式核生化防护装置。
  
  “艾考瓦”6×6装甲主要技战术性能参数
  
  乘员:1人
  车长:7.1米
  车宽:2.52米
  车高:2.4米
  车底距地高:0.45米(接近角和离去角为45度时)
  空车重:14400千克
  战斗全重:23500千克
  载重能力:9100千克
  发动机功率:450马力
  爬坡度:60%
  转弯半径:13.5米
  最大公路速度:>110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800千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