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抛锚式教学例子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抛锚式教学例子

发布时间:2019-02-15 04:32:22 影响了:

  1 问题的提出      抛锚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技术学习为基础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其定义为: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通过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到达成目标的全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有两条重要的设计原则,其一是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锚”来设计,所谓“锚”应该是某种类型的个案研究或问题情境;其二是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建构主义者常批判传统的教学是“去情境化”的教学,并且认为“去情境化”是造成学生“学与用”脱节(即高分低能)的根源。所以,学生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主动地探索,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2 实践的基础
  
  在生物学科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方法,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首先,学生有大量的理论知识背景,有利于建构新知识,如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等,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其次,生物内容很多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有利于情境性教学,如腐乳的制作、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探究、遗传病的危害和预防、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等问题都是情境教学的很好内容。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组织合作式教学的有效性。可见,生物学学科特点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更适合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下面笔者以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人教版)“伴性遗传”一节内容为例,进行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3 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3.1巧设悬疑、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抛锚式教学实施的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在和现实情况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真实性,来自于真实生活。本节课中教师可给学生提供以下一些材料,以创设学习情境,引入课题:
  (1)讲述著名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和红绿色盲发现的故事;
  (2)提供某一地区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病率的调查情况(以文字或图表形式呈现)。
  人类的红绿色盲症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不少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包括教师都患病,所以通过这样一组材料创设情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唤醒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便于尽快进入课题。
  
  3.2指导探疑、确定目标、展开课题
  在上述情境中,教师应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对这个现实问题,产生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愿望。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锚”抛得是否准确、恰当,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要适时地抛“锚”。
  教师从情境中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时,可向学生提出以下一些问题:
  (1)为什么某一地区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病率的调查结果显示,红绿色盲患者男性远多于女性?
  (2)人类红绿色盲症致病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在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如果致病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基因型如何书写?
  (3)在一具体的红绿色盲家庭中,后代患病概率为多少?
  (4)这类遗传病在遗传时有什么特点?可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预防?
  当然,“锚”一定要抛得适时、恰当,且教师设计的“锚”不能过易或过难,并要和学习主题密切相关,否则学生无法围绕这一“锚”进行学习和探究,进而展开课题。
  
  3.3自主学习、协作交流、内化课题
  抛锚式教学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由教师为学生学习搭建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需要的支架,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当学生在计算后代患病概率时不知道伴性遗传的基因型如何书写,教师可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另外,除了自主学习,在抛锚式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合作学习。因为,真实问题情境通常十分复杂,凭单个学生的力量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而且,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为了实现共同进步,协作交流就显得十分必要。在进行上述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比如有的学生指出了有些同学只是用分离定律分析问题,没有发现患者男性多的事实,从而忽视了红绿色盲与性别的关系;看到男性患者多这一事实的学生在讨论中主动与进行性染色体的减数分裂过程分析的同学协作,完成了对红绿色盲遗传规律较准确的分析,并在遗传系谱图上得到了验证。
  
  3.4反馈评价、鼓励创新、活化课题
  抛锚式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解决“锚”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目标,自主地解决复杂背景中的真实性问题以及自主地与他人合作交流。因此,该教学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将评价融于学习过程本身。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其实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评价重点是注意观察,如学生是否弄清了探索这个问题的意义、方法与途径;是否充分地收集和利用了各种资料;是否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生物问题;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交流和讨论的热情是否高涨;是否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自己如何吸收他人有价值的观点等。
  另外,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学会总结和创新。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后,可以让学生总结所有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进而思考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再如学生根据红绿色盲患者家系遗传系谱图,推测出了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进而可给出其他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让学生总结出根据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推测遗传方式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4 体会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与原来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进行比较,感觉到这节课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其次,抛锚式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抛锚式教学要求教师善于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抛锚式教学主张在真实情境的刺激下,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过程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解决问题的体验相一致性,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有用性”,这能极大地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求知欲,故是一种值得生物教师不断探索、改进的教学模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