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生物教学中落实重要“过程”的实践研究|怎样做好生物知识落实
 

生物教学中落实重要“过程”的实践研究|怎样做好生物知识落实

发布时间:2019-02-15 04:36:06 影响了:

  摘要 从教学实践出发,对生物学过程进行分析,探讨生物学过程的条件和科学思维、原理、方法等方面的相应教学策略。   关键词 生物学科 过程构建 过程思维 过程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11)02―0017―02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过程”有:分子水平物质变化过程、细胞水平代谢过程、动植物个体水平调节过程、种群水平进化过程、生态系统水平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过程等内容。这些重要过程包涵着生物学的核心知识、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有极大的价值。
  
  1 在生物学中“过程”的教学意义
  
  1.1从“过程”角度审视知识
  高中生物新课标指出,生物科学作为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人们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整个生物学历史就是一部探究的历史。生物学家的探究过程是学生模仿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一种最好材料。
  
  1.2“过程”本身的意义
  有学者认为“过程就是整体地描述事物的所有性质。一个事物具有哪些性质,必须通过过程才能完整表现出来”。生物学教学要求要理解过程的现实存在和学习意义,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内容更重视“过程”,教材用很大的篇幅强化了这一部分,旨在让学生感受生物学家对某一问题的发现是有过程的。
  
  
  1.3实验中的“过程”
  实验中的“实验步骤”本身就是一种过程,体现了学生思维认知和建构的过程。
  
  1.4应用需要“过程”
  生物学原理的应用往往体现在具体的过程中。
  
  2 教学中落实重要“过程”的实践研究
  
  生物学科的过程是指引学生思维的过程,是学生认知建构的过程。笔者对“过程”的教学主要采用流程图的形式,对不同的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2.1“过程”的构建
  2.1.1教材上的“显性过程”
  教材中关于生物学的概念、原理、规律等,实际上是交代了具体的“过程”(表1)。
  教学策略:感受“过程性”,过程的分类分析如下:
  教学案例1 DNA复制、转录、翻译(分子水平)呈现形式:课本示意图、多媒体动画、改进图(与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结合)。
  展开内容:发生的时期、场所、条件(能量、ATP等)、原料、产物。
  
  研究方法:同位标记素法(用15N标记DNA分子、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H标记氨基酸)。
  科学思维:揭示遗传物质的DNA分子复制、传递和表达机制――中心法则。
  2.1.2丰富“显性过程”
  (1)教学策略一:完善教材上的流程图。
  教学中师生需要共同追问和完善“过程”的流程图,深化记忆和掌握,训练图文转换能力。
  “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1)是把神经调节的过程合并在此图上(黑色直线为添加的曲线)。
  (2)教学策略二:质疑过程。
  知识构建的过程会生成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动向,使课程目标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
  教学案例2 基因工程操作过程
  教材呈现形式:课本示意图(利用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胰岛素)。
  问题: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复杂的膜系统,如何加工人的胰岛素?
  解决办法:查阅资料。
  问题答案:把人胰岛素A、B链的人工合成基因分别形成重组质粒,导人到菌体内,工程菌产生人胰岛素A、B链,然后体外通过人工将二硫键连接成具有活性的人胰岛素。现在多采用酵母菌、哺乳动物等真核细胞作为受体细胞了。
  2.1.3暴露“隐性过程”
  如人教版必修2教材关于受精作用的描述“未受精时,卵细胞好像睡着了,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缓慢。受精过程使卵细胞变得十分活跃”。多数学生认为:先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细胞,再受精作用。而根据人教版选修教材,受精作用涉及三个过程: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和卵黄封闭作用。科学的过程实际是:次级卵母细胞参与受精作用,而且若不受精减数分裂就停滞在次级卵母细胞时期,超过一定时间还没有受精,次级卵母细胞会死亡。所以,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受精作用。
  教学策略:教师要讲授清楚,做到“到位不越位”。
  
  2.2“过程”中思维能力
  静态的概念、原理、规律,只有回到具体“过程”和产生时的状态才能赋予它意义。因此,知识形成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取得经验的过程,更是一个启发思维的过程。
  2.2.1分析“过程”发生的条件
  充分分析“过程”发生的条件是认识“过程”的关键。
  如光合作用教学中,有学生质疑:既然暗反应不需要光,暗反应能不能在无光条件下单独进行?师生分析暗反应过程的发生的物质条件是需要[H]和ATP等物质的,这些物质条件是光反应的产物,学生在思考中构建了知识。事实证明,学生在这个建构过程中知识的掌握也更有效。
  2.2.2领悟“过程”中的原理
  “过程”中的原理体现了对复杂“过程”思路的整体理解,是教学中值得讨论的问题。如人教版选修3各个现代科技过程都体现出有关技术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
  2.2.3找出“过程”中的方法
  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智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生物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科学方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科学中具体研究方法,如用染色法观察细胞结构、用离心法分离细胞组分、用同位素示踪法跟踪元素或物质走向。第二层次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其基本阶段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包括积累材料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进行理论思维的方法(分析、概括、综合、归纳、演绎、类比、模型等)以及数学方法等。第三层次是哲学方法,如唯物辩证法、系统方法、结构决定功能法等。
  如,(1)同位素标记追踪法: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示踪元素(18O、3H、14C)分析元素的来源去路;呼吸作用过程中18O2的利用;含15N的DNA分子研究DNA复制方式;32P、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研究有丝分裂等。(2)假说――演绎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在染色体上、DNA复制等。(3)荧光标记法: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4)类比推理的法: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找出“过程”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领悟到科学结论的得出需要用科学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积极意义。
  2.2.4感悟“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更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3“过程”意识的培养
  杜威认为,传统教学中重视结论的获得,是重视作为思维结果的逻辑,关心“是什么”和“为什么”,如今需要强调“如何知道是什么”和“如何认识为什么”。因此,教学要求教师强调“过程”意识。
  (1)教学策略一:有意识的训练。
  如学习了“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后让学生模拟写出血糖的调节、体温的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复习“假说――演绎法”时,用教材中摩尔根的“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试验”代替孟德尔的经典遗传实验等。
  (2)教学策略二: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过程的构建。
  如“胚胎工程”教学可以围绕“早期胚胎”的获得、分割、移植进行构建流程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