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我国纺织产业集群模式升级的自主创新路径]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的路径分析
 

[我国纺织产业集群模式升级的自主创新路径]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的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20 04:12:21 影响了:

  我国纺织产业集群模式升级面临着新的机会与挑战,应由现存的单纯GVC模式向基于GVC的NVC模式转换,这是促进我国纺织业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路径,而自主创新则是这一路径中的关键。
  The upgrade of the model of China textile industrial cluster faced with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the right way is to change from existing simple GVC mode to NVC mode which is based on GVC. Among the upgrade proces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一、我国纺织产业集群模式升级的迫切性
  
  纺织产业的集群发展综合了我国对外开放和本土工业的基础,在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具有代表意义。面对金融危机,我国纺织业经历了残酷的竞争考验,10 年来首度出现了负增长,而近期的恢复性增长则沿袭了以中低档需求为主。广东服装协会认为,该省 2010 年前 2 个月出口订单恢复性增长的原因是由于中高档向中低档的供给转变。2001年,格里芬等学者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化过程,认为应把商品和服务贸易看成治理体系,全球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也是全球企业不断参与到价值链并获得必要技术能力和服务支持的过程。
  客观上,目前我国纺织产业集群是一种单纯GVC的产业集群模式,代工企业虽然并不完全是外资企业,嵌入GVC的本土纺织企业虽然得到了规模扩张,但由于总是从GVC低附加值环节的低端道路开始,这就注定了在GVC中的地位只能是依附和被控制,是一种被动承接的角色。这种单纯嵌入GVC低端的纺织产业集群模式难以实现我国纺织业的升级,是难以为继的。我国迫切需要构建基于GVC、以本土市场需求和本土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国家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s,以下简称NVC)。
  
  二、国家价值链视角下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的自主创新路径
  
  1. 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纺织产业及企业的短板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面对中国纺织业高速规模扩张期已结束的现实,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升级远比粗放型产业扩张更为关键。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已经进入到了全面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自主创新对基于NVC的纺织产业集群升级就显得更为关键。欧盟(EU)就积极创造条件将智能化系统用于提升纺织业地位和全球竞争力。阿迪达斯、耐克在研发经费投入上都拥有规模和强度的双重优势。1983年耐克年销售额 2.7 亿美元,研发投入 4 500 万美元,占其整个营业收入的 17%。这是发达国家能在纺织业GVC高端控制、拥有行业技术主导权的重要条件。
  从总体上看,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创新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以设备更新、工艺改进和简单新产品开发的模仿创新为主,高端创意设计和自主品牌少。虽然少数企业嵌入了GVC高端,或涉足了高端市场,但也主要以贴牌代工为主。2005年我国纺织业、服装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大中型企业比重分别仅为 16.5% 和 8.5%,比制造业平均水平还分别低了 9% 和 17%。2006年浙江省制造业的平均生产率为 11.227 3 万元/(人・年),而纺织产业的生产率只有 6.16 万元/(人・年)。浙江纺织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等的 1/10。我国大多数纺织企业还只能生产中低档产品。2008年我国六大类印染产品的平均出口单价为 0.8 美元/m,而从国外进口的高级印花布的单价是该价格的 1.6 ~ 2.5 倍。统计显示,我国纺织业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 3%,出口一件衬衣平均只赚 0.3 美元。刘志彪、于明超提出,单纯的GVC产业集群模式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本土纺织企业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的持续增强,这直接导致嵌入GVC低端的本土后进企业没有有效的手段和战略改变这种被动地位。由于这些企业在GVC收益分配体制中一直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企业利润积累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从根本上制约了其研究与开发投入需求的持续 增长。
  
  2. 我国纺织企业中一批自主创新的典型
  陶洪、戴昌钧认为,从2003年开始,我国纺织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改善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且由于技术扩散的作用,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工业生产率高于经济发达地区,这与我国部分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的努力相关。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可与欧美、日本等高档精纺面料生产基地相抗衡的企业。2009年,如意集团首度参加世界顶级面料博览会法国PV展(第一视觉博览会),说明该企业已具备开发顶级纺织面料和发布面料流行趋势的实力。该公司拥有完整的毛纺服装产业链和棉纺印染产业链,其中高端出口产品的单价最高已达 32 美元/m。
  作为世界最大的高档衬衣色织面料生产商,阳光集团将市场和高端客户的需求作为企业自主创新的源动力,其生产的一匹高支高档面料(60 m)等价于一辆中高档轿车(注:“中华极品”呢绒,每米售价 3 000 元)。阳光集团每年都会将年销售额的 5% 用于研发新产品,新产品开发周期已由原来的 45 天缩短至 15 天,目前已形成 20 多个大类 6 000 多个品种。
  另外,与日清纺(日本)、阿比尼(意大利)、蒙替(意大利)等比肩的高端色织面料生产商鲁泰、安踏的高速发展也主要得益于自主创新和品牌运作。
  
  3. 自主创新能力的积累与提升
  2009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我国纺织产业要“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相结合”。提高我国纺织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纺织企业科技活动的组织水平,进一步提高大中型纺织企业科技机构的建制比重以及纺织企业的科技活动能力;二是提高纺织产业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三是提高研究开发占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四是提高新产品产值占纺织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五是提高纺织企业专利申请能力,特别是发明专利的申请能力。
  
  4.大力提高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水平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提高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纺织产业集群区自主创新能力积累与提升的有效方式。波特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定义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区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货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例如大学、规划制定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组成的地理集聚体。该定义强调了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更强调了产业集群升级的条件,强调了合作创新在产业集群升级中的重要作用。集聚科技资源特别是区外高级生产要素是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前提。合作创新既可以改善纺织企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足的缺陷,又可以最大限度配置企业外、集群体外、产业外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优化纺织产业自主创新网络。这在日本东丽合纤产业集群的升级和我国山东如意集团的项目建设中得到了成功实践。
  东丽合纤产业集群成立于2004年11月,宗旨是建立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纤维/高级面料的一条龙合作体系,以增强竞争力和商品开发能力等。它与福井大学、京都工艺纤维大学、金泽工业大学等院校以及县商工劳动部、工业试验场等行政机构进行合作与联合开发,在国际上率先开发出了具有抑制花粉等过敏物质功能的窗帘、环境友好型植物蛋白纤维“AMINOS”等产品。
  国内由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科技学院(现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和山东济宁如意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也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成果。
  
  5. 促进研发机构和高端人才集聚
  创新人才和研发机构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组织,是纺织产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科技资源配置能力不强的瓶颈,必须通过集聚创新人才和研发机构来解决。这要求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区要将集聚创新人才和研发机构作为重要战略目标。吸引创新人才和研发机构促进了浙江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迅速升级。2009年,绍兴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 2 034 亿元,增长 8%;其中纺织产业实现产值 1 310 亿元,增长 9%。纺织产业的回升带动了绍兴县工业企业率先回升。绍兴县2009年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试点效果显著,作为亚洲最大的纺织品市场,中国轻纺城在公共研发平台的建设上走出了新道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设在绍兴;染整技术开发中心、新材料技术开发中心等实验室采取会员制,现已有 20 多家绍兴企业成为会员。此外,绍兴县还拥有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的纺织品质量检测认证中心;绍兴县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绍兴纺织设备特色产业基地,滨海工业区被评为全国首个绿色印染研发生产基地。
  
  6. 嵌入GVC高端
  嵌入GVC高端对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升级具有重要价值。嵌入GVC高端能提高我国纺织业产品内分工水平,同时也是提高我国纺织业在GVC高端攀升能力的重要路径。Klinsky通过研究指出,集群嵌入GVC可分为低端道路和高端道路 2 种方式。以低端道路嵌入GVC的产业集群如果不向高端转移,最终会陷入贫困化发展。Ciarli提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往往面临着发达国家主导企业的“锁定”和“路径依赖”问题。
  我国的纺织产业集群是典型的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即便在纺织业技术密集环节,我国绝大多数纺织企业也处在GVC的低端位置。单纯嵌入GVC低端环节的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升级,必须首先向GVC高端环节攀升,否则极易被淘汰或被边缘化。正如王仲智等提出的,必须借助嵌入GVC高端来改变产业集群区域与群外高级要素、国际高端集群连结不足的缺点,改变其在GVC体系中的不利地位。通过高端嵌入GVC,提高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在纺织产品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环节等上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控制能力。
  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只有提高其在GVC特别是“微笑曲线”两端的进入与控制能力,迅速提高我国企业在纺织产品设计、研发、品牌运作和营销环节上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控制能力,大幅提高设计、研发、品牌运作和营销能力对纺织业产业集群的贡献率,构建基于GVC的NVC体系的纺织产业集群升级模式,才能促使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跨越。
  
  三、结论
  
  1. 构建基于GVC的NVC体系的功能
  基于GVC的NVC构建,可作为一种政策工具。一方面它能着力解决我国纺织产业集群普遍缺乏的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设计能力低下等突出问题;二能促进我国纺织企业向高端型、原创型、服务型方向发展。
  产业集群升级不仅是产业链条的纵横向延伸,更是全球价值链高端控制能力的形成过程。基于GVC的NVC构建模式不仅是我国纺织业GVC攀升的重要路径,也是我国纺织业NVC构建的重要途径,它能解决自主创新受压困境,也能促进我国纺织企业进入GVC高端,并在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内市场需求支撑的条件下构建出基于GVC的NVC。基于GVC的NVC构建的纺织产业集群新模式,能为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和对外开发政策以及地方科技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地方政府对当地产业集群的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促进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能力的持续增长、扶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集群企业做强、保护知识产权、激发和刺激国内高端市场需求、促进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集群创新机制的形成与作用等。
  
  2. 自主创新是核心路径之一
  《规划》强调,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促进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纺织企业是纺织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只有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纺织产业自主创新体系,才能有效提升我国纺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能力。为此,要创造条件让集群内的纺织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投资、研发以及新技术和新知识商业化应用的主体,把自主创新塑造为基于GVC的NVC的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的最核心路径。
  
  参考文献
  [1] 陶洪,戴昌钧. 我国省域纺织工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比较[J]. 纺织学报,2008(7):132 � 136.
  [2] Michael Poter.Location,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Local Clusters in a Global Economy [J].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0(2):15 � 34.
  [3] 王仲智,丛明珠,简晓彬. 无尺度网络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外部关系考察 ―― 以盛泽丝绸纺织业集群为例[J]. 经济地理,2007(6):968 � 971.
  [4] 张辉. 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5(9):11 � 18.
  [5]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中国纺织工业年鉴[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 200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