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浅析彝族谚语的教育意义] 小学生谚语大全
 

[浅析彝族谚语的教育意义] 小学生谚语大全

发布时间:2019-03-30 04:16:44 影响了:

  摘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产劳动,也离不开教育活动,任何时候,教育与生产劳动都是相伴而行的。彝族谚语与彝族教育相伴而生,相随而长。它是新颖独特的教育认知形式,作为生产劳动和知识教育的纽带之一,对彝族人的精神生活和生产劳动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彝族谚语的形式和教育意义及作用等方面来进行探讨,让人们体悟彝族教育思想的精华,丰富教育工作者的精神世界,增强对现代教育的理性思考,有利于形成彝族科学的教育思想,促使彝族教育更加诗意化。
  关键词:彝族谚语 形式 教育意义 作用
  中图分类号:H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90-01
  谚语是人们从社会劳动中总结出来的语言精髓,也是人们思想、文化、生活的提炼。彝族人民以自己勤劳勇敢、聪明才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精炼而生动的谚语。这是诺苏(音译词,意为彝族)优秀的文化结晶和宝贵的经验,是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彝族尔比(尔比为音译词,有谚语、格言之意)是彝族人传授生产生活常识、教育劝诫子孙、启迪思想、增长智慧的知识。它采用彝族独特的五言或七言诗体,句式整齐,想象丰富,语言精炼,音韵铿锵,旋律和谐,富有诗韵,通俗易懂,易记易诵,因而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多采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内容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包括了时政、事理、修养、社交、生活、自然、经济等方面,蕴含深刻的哲理,发人深思,具有很强的教育启迪功能。
  千百年来,彝族尔比主要以口头的方式在彝族民间广泛流传,是深受彝族人民喜爱的口头文学,它与彝族教育相伴而生,相随而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为前提,相辅相成,对彝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思想作用、风俗习俗等影响极深,特别是对彝族人民教育起着巨大的作用。彝族谚语给彝族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彝族教育给彝族谚语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
  彝族谚语使人明智,有助于彝族人民的智育发展。彝族谚语蕴含的哲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有异曲同工之处。哲理类谚语主要通过观察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变化,哲理性强,寓义深远,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劝诫人们要善观察、找规律、勤思考、强实践、重学习,而不要违背事物的自然规律,愚蠢行事。如有谚语:“强牛捉其鼻,壮马捉其耳”,此谚语体现了彝族人做事情善于总结经验,使用巧力,把握关键,告知人们,解决问题,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春来夏去的是山上的布谷,死而复生的是路旁的青草”,指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而且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也有其特殊性。此谚告诫人们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和处理事情。“马肠鸡肠不能硬拉为一样长,长裤短裤不能硬拉为一样长”,告知事物有客观性和差异性,劝诫人们不要违背事物的本质办事情。“骏马快慢看速度,猎狗好坏看嗅觉”比喻观察事物要观其关键要害,提纲挈领。“不垒垄不种稻,不平坎不播荞”,比喻办事情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凭借对大自然现象和动物行为的观察,彝人不断积累物候知识,较好的适应自然,安稳地生产生活。如“青蛙蒙格有大雨”( 蒙格是彝语,是集会之意),“山雨欲来风满楼,洪水欲来浪涛涌”。教育人们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从小抓学习,认真用功读书。如“甜水喝不够,知识学不完”,“幼时不勤奋,长大无技术;幼时不读书,长大无知识;幼时不读书,成人无才智”。
  彝族谚语使人知理,有助于彝族人民的德育发展。品德类谚语主要通过悉心观察农时、农事和日常生活,告诫人们要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勤劳致富,诚实守信,以德为先,“知”“行”结合,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教育人们用正确的观点处事做人。它对社会各阶层的日常行为都做出了严格的规范。提倡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如“谩骂伤邻居,诽谤伤朋友”,“要学蜜蜂齐采花,莫学蜘蛛各织网”,“夫妻和睦,才能五谷丰登;宗族团结,才能人丁兴旺”;主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如“不耕作就没有吃的,不节约就攒不起钱”,“拆则如草失,积则成大堆”;劝诫人要讲诚信,反对虚伪轻浮。如“人因吹牛而失信,马因仰头而失蹄”,“做生意讲诚信,做事情讲原则”;提出人人平等的思想,生活中,要平等待人,如“莫高看布谷,布谷是鸟,莫轻视云雀,云雀也是鸟”;教育人们为人要光明磊落,恶事莫为,如“作恶多端则自绝后路,是非过多则自食其果”。对君臣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长幼关系和等级关系做了严格而具体的规定。婚育方面的教育也显得特别重要。如有谚语:“娶妻取德不取貌”,并坚决反对近亲结婚和早婚早育,明确指出“三代血亲,儿孙丑如猴”、“嫩山堪结果损枝叶,美少女早产伤姿容”。同时,还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宝贵思想,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阿布采洛獐子牛羊一起牧,俄鲁书辜鸿雁鸡鹅一起养,嘉斯乌拖彝人汉人一起住”(阿布采洛、俄鲁书辜、嘉斯乌拖均为地名)。
  彝族谚语使人感美,有助于彝族人民的美育发展。蕴含审美情感的谚语主要结合艺术形式和美感,对人们进行美的教育,促进人们净化语言,规范行为,美化环境,洗涤心灵,拓宽知识面,丰富思想,使人们受到教育。彝族谚语注重环境美,如:“山与山靠白云相连,坝与坝靠绿水相依”;体现语言美,如“头帕似鹰展翅,袖边似花飘扬,裙摆似彩带飞舞”,“金杯如流星,银杯如蝶飞”; 彝族谚语追求行为美,如“梳妆打扮则美丽,窗明几净则卫生”,“谩骂伤邻居,诽谤伤朋友”; 彝族谚语崇尚心灵美,向善,求和,追远。如“父子相残,犹如竹火烧竹笋;祖孙相残,犹如荞饼拌荞苗”,此谚语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意,告诫人们应向善以和为贵,和睦共处;“有本事则造福于民,无本事也莫加祸于民”,劝诫人们要有远大志向,强本领,为民谋福祉;“山美靠谷撑,树美靠崖撑,妻美靠夫撑”,教育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相互扶持。
  彝族谚语不但具有完整的形式美,而且具有丰富的内在美。富有教育意义的彝族谚语呈现出多元化的教育理念,蕴含着深邃的教育哲理,闪耀着理性的教育光辉。它是彝族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种教育理念的集中反映,是新颖独特的教育认知形式。对彝族谚语的解读是对彝族教育历史的再度认识,或者说是对教育先驱者实践经验的再度传承。通过学习彝族谚语,让人们体悟彝族教育思想的精华,丰富教育工作者的精神世界,增强对现代教育的理性思考,有利于形成彝族科学的教育思想,促使彝族教育更加诗意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