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8月优异策划,,8月优异报道,,8月优异评论,8月优异版面,,8月热点网议,,8月传媒人物 报纸评论版面
 

8月优异策划,,8月优异报道,,8月优异评论,8月优异版面,,8月热点网议,,8月传媒人物 报纸评论版面

发布时间:2019-04-03 05:08:54 影响了:

  8月优异策划  ☆《暧昧的隐性福利》,《中国经济周刊》,8月13日  简介:“它可以是一块普通的香皂,也可以是北京闹市区的一套住房;它可以是“留住人才的法宝”,也可以是“赤裸裸的腐败”;它常常不合理地存在着,你却不能简单地否定它。”这一专题由《何谓福利?》、《福利,五花八门》、《福利中的极品——住房》、《“制度内没有给够”》、《不合理,但别简单否定》几部分组成。报道对福利的概念作了介绍,职业福利是企业(单位)基于雇佣关系,在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以企业(单位)自身的支付能力为依托,向员工提供的各种以非货币工资和延期支付形式为主的补充性报酬与服务。职业福利可分为法定福利和企业(单位)自主福利两类。隐性福利是指某些部门、单位在政策、制度之外发放的各种货币或非货币形式的收益。有些制度内的福利,如果发放额度超过了发放标准,也算是隐性福利。本专题还对国外的情况作了介绍,国外基本上没有隐性福利,我国的隐性福利是在整个社会分配制度不健全、分配秩序不规范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点评:这一报道以近年来频发的“吃空饷”现象为由头,就国内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形形色色的福利进行了深入采访,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国人的福利竟然有如此多的品种和花样,小到香皂,大到住房,让人叹为观止。如果有人编辑一本中国单位福利大全,肯定会很有可读性,仅本专题中涉及的福利就有劳保用品、粽子、月饼、购物卡、旅游、“年会抽奖”、“图书费”、“宣传费”、门票、“免费午餐”、免费攻读在职研究生、直接发钱,等等。实际上,在2009年,财政部就发了一份《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但这一规定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并没有严格地执行。报道中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隐性福利总体上来讲是不合适的,劳动者的工资福利等各种收入,特别是公职人员的全部收入都应该制度化、规范化和公开化,不应该有隐性的收入或隐性福利。
  备选策划:
  ☆《深圳十大观念特刊》,《中国青年报》,8月1日
  ☆《英雄抱憾》,《新民周刊》,8月15日
  ☆《中国城市扩张排行榜》,《瞭望东方周刊》,8月27日
  8月优异报道
  ☆《探访都市应急避难场所》/李松,《瞭望》新闻周刊,8月13日
  简介:北京大雨之后,城市的应急避难问题引发公众的关注,《瞭望》新闻周刊的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调查。记者连日走访多个应急避难场所发现,多数受访者对身边的应急避难场所并不了解,有关避难知识亟待“补课”。一些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园虽全部免费,但往往被装有尖利矛头的铁栅栏围着,一旦遇到了紧急情况,要寻找避难场所入口处也并非易事。尽管全国各地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与需求相比,尚存较大缺口,且大部分是为应对地震而建的。北京现有的应急避难场所能够疏散安置的人数,还达不到北京总人口的1/10。记者调查发现,有些应急避难场所标识不清、设施维护不善而遭损毁、长年失修老化,甚至有些部分被侵占、被挪用现象较为突出。
  点评:在北京大雨之后不久推出这个报道,非常及时。这一报道的调查采访也较为细致,记者不仅实地采访,而且采访了不少市民,把北京市的应急避难场所现存的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有利于政府部门采取措施解决现存的问题,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发挥了社会守望者的作用。
  备选报道:
  ☆《“***”种地现象调查》/齐海山 陈晨 禹志明 王炳坤 王新明,《半月谈》,8月15日
  ☆《万亩山林年租亩均2.9元 大别山成私人公司提款机》/彭小东 郎晓俊,《每日经济新闻》,8月2日
  ☆《水淹车拍卖背后的利益链》/崔卓佳 张轶骁,《新京报》,8月9日
  ☆《安全网惊变夺命网!》/谭超 黄亮 林桂炎,《羊城晚报》,8月14日
  ☆《中国奥运明星陷钱途围城》/李飞,《法治周末》,8月14日
  ☆《“绿叶”背后的“黑色”腐败》/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颜牛 李斌 程群,《中国青年报》,8月20日
  ☆《污泥偷排企业 吃二十万罚单》/杨大正 晏磊 曾妮,《南方日报》,8月2日
  ☆《低龄留学众生相》/邵乐韵 王嘉瑶,《新民周刊》,8月8日
  ☆《酒鬼酒诡异内幕》/吴爱 钱文俊,《理财周报》,8月13日
  ☆《论文之殇——透视职称评审制度系列报道之一》/靳晓燕 姚晓丹 谢文,《光明日报》,8月27日
  8月优异评论
  ☆《灰色权力的扩散及其治理》/汪玉凯,《学习时报》,8月20日
  简介:作者首先肯定了我国市场化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指出,在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以灰色权力为中心的灰色权力地带的出现和形成,已经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后果。作者认为,灰色权力、灰色资本和灰色暴利是值得反思的“三灰现象”。作者指出了灰色权力形成的原因和危害,认为破解中国市场经济肌体上依附的灰色权力毒瘤,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改革的重大使命。最后, 作者提出了五条对策:要对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义;制定各类参与市场竞争主体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的手段确保各类主体的公平和公正;对党政官员涉猎商业活动的行为进行严格管束;对党政重要官员的配偶、子女参与商业活动的行为进行必要的限制和约束;改革国有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
  点评:这篇评论更像是一篇论文,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对当前我国社会现实中存在着的灰色权力的危害及其治理作了剖析,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与那些一事一议的评论相比,此类有关宏旨的评论应该更多些。
  备选评论:
  ☆《干部有危机感,群众才有幸福感》/汪晓东,《人民日报》,8月20日
  ☆《谁来宣传一下“宣传片的幕后交易”》/王旭明,《中国青年报》,8月10日
  ☆《〈焚书指南〉是对出版生态的反思》/朱四倍,《光明日报》,8月17日
  ☆《“公车拍卖”为何总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金海燕,《大众日报》,8月14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