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什么是调研报告【x市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调研报告】
 

什么是调研报告【x市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9-06-04 14:53:17 影响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的工作目标,我们围绕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开展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对象是我市18-65岁残疾人,调查内容是康复服务需求情况,并分析影响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的因素,为进一步做好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抽样残疾人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共抽样调查年龄18-65岁的残疾人1000人,其中三洲驿街道100人,汪家桥街道100人,襄阳街街道100人,金鱼岭街道80人,嘉山街道20人,药山镇200人,毛里湖镇200人,白衣镇100人,新洲镇100人。男女比例为1.5:1,男性比女性多。

文化程度方面,高中及以上 人,占被抽样群体的 %,初中 人,占被抽样群体的 %,小学及以下 人,占被抽样群体的 %。

婚姻状况方面,已婚 人,占被抽样群体 %,其余为未婚或离异。

残疾类别方面,以肢体残疾为主,比重为41%,其次为听力残疾,比重为15%,视力、听力、多重言语残疾的比重均小于10%。残疾等级方面,各个等级的比重相当,位于22.5%-27.5%之间。残疾原因方面,因病致残者比重最高,为42.3%,其次创伤或者意外损伤致残,比重为12.1%。

残疾人人均年收入水平为12000元,家庭年总收入平均水平为35960元,家庭中平均支出水平为29500元。主要生活来源方面,以个人所得为主,其次为家庭供养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方面,大部分残疾人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比重为89%,其次为养老保险,比重为61.2%,有5%的残疾人任何保险都没有。生活自理程度方面,70%的残疾人需要他人提供部分帮助,29%的残疾人可以完全自理,只有1%的残疾人完全依赖他人帮助。

二、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情况

本次调研中涉及的康复需求服务包括康复医疗、功能训练、辅助器具、心理服务、知识普及及其他需求。其中康复医疗包括医疗诊断、白内障复明手术、人工耳蜗植入、肢体矫治手术、医疗、康复护理、精神病服药等。功能训练包括视力功能训练、听力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智力功能训练和精神功能训练等。辅助器具包括视力辅助器具、听力辅助器具、肢体辅助器具等。心理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家庭成员心理支持等。知识普及包括培训残疾人、培训亲友、家长学校、普及读物、社会宣传、知识讲座等。其他需求包括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指导制作辅助器具、指导家庭康复训练等。

数据分析表明,只有2名残疾人对康复服务无需求,绝大多数残疾人对康复服务有需求。其中,残疾人在辅助器具方面的需求最高,比重分别为96%,其次为康复医疗和功能训练,比重分别为81%和78%。而其余项目的需求比重均小于50%,依次为心理服务、知识普及、其他需求,相应比重分别为23.3%、21.4%、2.3%。

三、影响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的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影响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残疾人的文化程度。调查的残疾人中,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相当大一部分,还有极少部分未接受过教育。调查显示文化程度越高,愿意接受康复服务的人也越多,这与文化水平和对康复服务的认识提高有一定的关系。

(二)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残疾人对医疗费用的承受程度与医疗保障是否将康复服务纳入其中是影响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的因素之一。调查者中,认为康复服务需求是一个长期过程,大多以自费为主,残疾人收入水平较低,承担不起长期的康复服务的费用,残疾人的医保制度还未完善,无法解决全部残疾人的医疗费用问题。

(三)残疾人改善自身残疾的态度。从这次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残疾人改善自身残疾的态度是积极的,他们愿意通过辅助器具来弥补自身部分功能的缺失,提高自主生存能力。造成他们态度不积极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残疾人的残疾都是后天形成的,心理落差大,普遍存在自卑心理,认为没有社会价值了,以至于不想进行康复训练;部分残疾人残疾级别为三、四级,基本上能自理,对康复服务需求不大;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部分残疾人存在畏难情绪,不能坚持进行康复训练;社区康复站数量少,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缺少康复专业人员指导,导致康复疗效不理想。

(四)残疾人对康复服务的认知程度。在被调查的残疾人中,对康复很了解或者比较了解的占少数,大部分人对康复不太了解。康复训练过程漫长而枯燥,受过相关康复教育或者相信接受合理康复的残疾人,提高了其社会适应能力,他们接受康复服务的比例要高于没受过康复教育或不相信康复疗效者,这说明康复服务的认知水平对能否接受康复服务有一定影响。

四、对策

(一)要继续完善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我市共有残疾人约1.5万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小群体。政府要更加重视残疾人的康复工作,继续加大对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投入,进一步增加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康复项目,减轻残疾人康复治疗费用负担。精准康复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完善建档立卡制度,为贫困残疾人争取政策上的倾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二)加强残疾人心理服务,助力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从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情况上来看,大部分残疾人对辅助器具的需求大。虽然辅助器具能弥补身体部分功能缺失,但是心理服务也是很有必要的。残疾人生理上的残疾或多或少对其心理产生影响,而我们在心理服务方面还很不足,大多依靠家庭成员心理支持,加强残疾人心理服务应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个人功能的调整和恢复,通过康复训练,使身体机能尽可能康复到接近正常状态;二是心理调适,疏导残疾人。尽可能的帮助残疾人认可身体受限的事实,为残疾人及其家属提供充分的心理服务咨询,促进残疾人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加强社区康复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发挥社区康复站的作用。我市共有社区康复站6个,每个康复站至少配备一名专业的康复技术指导人员,一方面可以指导残疾人正常使用康复器材,提高康复疗效;另一方面可以为不方便行走的残疾人提供便捷服务。

(四)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知识科普宣传,提高精准康复服务效率。积极通过各种微信公众号、微博、残联官网等平台对残疾人进行康复科普宣传活动,普及残疾人以及社区居民康复意识,使广大残疾人认识到康复的重要性,得到及时康复服务治疗。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走进千家万户,对学生群体的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和正确教育引导,智能手机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更显突出。为了分析智能手机对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探讨引导留守儿童合理使用手机的有效办法,国家统计局南阳调查队选取辖区内庞庄村、安皋村、前所村等3个自然村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对每个村的2名教师和10名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入户访问调查。

一、留守儿童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

(一)使用手机基本情况。通过调查了解到,三个自然村的留守儿童共计459人,其中只有少部分拥有自己的手机,但是几乎全部的孩子都使用过智能手机。入户调查的30名留守儿童中,除了2个自己拥有智能手机的外,其余使用的智能手机都是监护人的。2名留守儿童的手机价格在1000元左右,手机都是父母给买的。值得关注的是,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陪伴, 需要通过打电话或者语音视频的方式与父母沟通交流,是家长让孩子使用手机的重要原因。

(二)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智能手机主要用途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玩游戏、打电话、上网聊天。调查的30位留守儿童表示玩游戏占第一位的更是高达100%,打电话和上网聊天占比分别为87%和60%。

在对留守儿童是否充分利用手机做了有益的事情进行调查时,70%的留守儿童监护人认为孩子没有将手机用在有益的地方,剩余30%的家长认为孩子使用手机比较合理,基本上都用来学习或与家里联系。

(三)智能手机的使用时长。调查发现,在家庭监护人的监督下,留守儿童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长都可控,90%的受调查留守儿童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学校老师和家长也对儿童过度使用手机严格管理,对手机给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比较重视。

二、智能手机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

接受问卷调查老师和学生家长一致表示,由于孩子年龄小,贪玩心强,自控能力差,使用智能手机打游戏娱乐成为主要危害,对留守儿童身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长时间使用使用智能手机造成视力下降。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30%的眼睛已经近视,还有20%的视力有所下降,仅有50%的视力正常。除不正确的写字看书姿势和过多的课业作业外,过度使用手机被认为是孩子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过度使用智能手机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调研中,受访老师们明确表示,经常使用智能手机玩游戏的孩子,学习成绩在班上都偏中下等。主要原因有,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学生普遍注意力难以集中,精神不佳,不能认真听课,造成成绩下降;一些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搜作文抄袭、搜作业答案,导致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和答题的能力,致使学习成绩下降。

(三)沉迷使用智能手机玩游戏导致性格问题。通过调查显示,受调查中沉迷于手机玩游戏的几位留守儿童出现了性格问题。表现在玩伴人数较少、对户外活动没有兴趣、不愿与家长过多的沟通交流等。更为严重的是孩子因为被限制玩手机而与家长发生冲突,性格也会变的暴躁。

三、几点对策建议

相比于城市孩子,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受到手机消极影响程度可谓深远得多。这显然是因为,农村留守儿童更缺少替代性的“消遣手段”和“生活方式”,更缺少父母在身边进行及时的矫正与引导。

首先,孩子的父母要科学认真履责。为什么提出科学履责呢?因为对留守儿童而言,不在父母身边生活本来就失去了正常家庭孩子对父母的心灵寄托,作父母的不能一味地把外出打工养家理解为就是挣钱,而忽视了养儿育女这个责任。事实上,也有不少家长不是不履责,而是方法不科学,比如,因为手机打游戏,有的家长打骂孩子,孩子不服气顶撞甚至故意对着干的例子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家长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加强自我教育,学会引导和约束孩子行为的科学方法,让孩子知错、识错,由不情愿改错,变为逐渐接受,转好思想弯子。科学还要认真,即不能见好就收,虎头蛇尾,要讲清原则立好规矩,持之以恒,防止前功尽弃。

其次,学校要多做辅助工作。支教老师能发现问题,并且提出来希望共同研究解决办法,相信本地本校老师及领导不会下知情。也可能看习惯了,又没啥好招儿,就麻木了。在笔者看来,相比打工家长,学校对留守儿童在教育上,还是有更多方法的,毕竟教书育人是学校和老师的天职,即使不能包揽或替代家长之责,至少应该在做好校内工作的同时,多做家访,辅助做好家庭教育,形成一种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拧成一股绳,合力破解难题。

第三,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同时,有关部门和全社会要不断完善针对留守儿童关爱与保护的制度和政策,尤其如何引导留守儿童科学利用网络,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同时为不良信息和娱乐游戏,因地制宜地增设防火墙,隔离过滤不良信息,设身处地地保护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同时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进而鼓起勇气克服不良习惯,享受美好生活。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这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新思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我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我镇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村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和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不仅可以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仅能够将农业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满足城乡居民走进自热、认识农业、体验农趣、休闲娱乐的需要,而且能够其较高的经济效益,吸引和调动各类经营主体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转变经营方式、保护产地环境的积极性。

一、浸潭镇乡村旅游的基本情况

浸潭镇位于清远市清新区西北部,总面积464.9平方公里,下辖30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从2014年起,浸潭镇按照“一圈一线一路一带”的思路,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通过三年多的时间,建成美丽乡村40个。2017年起,浸潭镇重点引导各村以乡村旅游理念建设村庄,从粗放型向精细化打造,建设升级版的美丽乡村。六甲洞村委会的虎尾村、下迳村,拱水村委会的旧村,塘坑村委会等一批新建成的美丽乡村不断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地理优势,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六甲洞金龙洞旅游小综合体渐具雏形,下迳村民宿汤泉旅游度假村2016年年初正式对外营业,目前完成了第二期工程建设,新增了客房2层共54间和小型会议室,成功创建了2017年的市级特色村;虎尾村农家乡村游项目不断丰富,完成了开心农庄和文化驿站建设,成功举办了稻香音乐节和梯田葵花文化节,继续唱响乡村旅游的旋律。

二、《隐世桃花源》和《小华山风景区》的发展模式

《隐世桃花源》项目的“共享经济模式”: 2016年5月18日,拱水村委会旧村村小组与清远隐世桃花源生态旅游度假区有限公司签订了正式合同,确定了“合作经营,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 着重“零碎的土地集约化、空置的房屋改造升级化,闲散的人力资源最优化”。同时,旧村还先录用旧村周边一带有意愿的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2017年底旧村迎来第一笔的《隐世桃花源》项目保底收益分红,按每亩土地500元的收益来计算,村集体收入至少达到6万元,比往年同期翻了4-5番。与此同时,该村还不断吸收新型动力,着重打造“新型企业家+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新型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清远隐世桃花源生态旅游度假区有限公司提出了“八大创新模式”(创新合作模式、原生态模式、农业产业模式、零污染环保模式、休闲旅居模式、互联网思维模式、大平台模式、大数据连锁模式),也由此通过种方式,逐渐转变村民的“小农经济”意识,让村民逐步提升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为新型农民。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该公司因地制宜地不断对旧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做适时地调整,为项目注入了新型企业家的思维力量。同时该村还不断积极发掘村中有为青年回乡助力。

下迳村《小华山风景区》模式:下迳村通过自筹资金、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方式,村民群策群力,在家门口建成了小华山风景区。村民们在自主建设过程中以出资、出物料、出工等方式入股,而后又自主经营和参与管理,从中得到股份分红。该村村民理事会于2014年召开村民大会决议,整合全村整合土地1540多亩,其中(耕地340多亩,林地1200多亩)。每家每户按土地面积量化股权,下迳村将景区所得收入的10%资金按入股土地份额进行分配。下迳村民理事会积极鼓励村民通过筹资筹劳解决发展资金,通过以资、以物和以劳等方式入股景区建设。同时下迳村还巧妙地利用农村综合改革的契机,整合涉农资金2.2万元,村民筹集500多万元,向宗商会借款300多万共筹集资金900多万元。下迳村还积极拓宽增收渠道,开放汤泉、游泳池、养生鱼疗区、会议中心等场所,同时还配套农家菜馆,温泉酒店等服务设施,大大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三、目前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是培育精品品牌促升级。

二是完善公共设施促升级。

三是传承传统文化促升级。

四是提升服务水平促升级。

四、下一阶段我镇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一是培育精品品牌促升级。创新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着力建设生态休闲、观光养生、特色农业、地域民俗、文化体验等不同类型的美丽旅游乡村,重点挖掘芦苞村、大湾岗村、六甲洞村、高华塘村、留良洞村等古村落传统文化,结合农作物采摘、花卉观赏、水稻耕种等开发“农村田园”品牌;优化桃源地区民宿建设升级,挖掘精品民宿、乡村庄园等民居资源,开发“农村乡居”品牌;挖掘汤泉、中药材、森林氧吧等资源,开发“农村康养”品牌;挖掘浸潭豆腐、小白菜有机蔬菜种植、砂糖桔等资源,开发“农村乡品”品牌。

二是完善公共设施促升级。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和金融机构等不同渠道资金,加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改造提升一批乡村路网、供水、停车场、旅游公厕、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扶持建设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特色突出的美丽乡村、休闲农业园区和休闲农庄。鼓励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三是传承传统文化促升级。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事节庆等人文内涵,有机融入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中,培育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化性、体验性和趣味性旅游项目,切实增强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利用传统饮食、农事节庆等文化习俗资源,醒狮、戏剧等民俗文化资源,乡规民约、乡村乡贤等农村治理资源,提升乡村旅游内涵,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

四是提升服务水平促升级。组织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培训行动,加强行政指导、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培训,培育一批积极性高、素质强、善经营的行业发展管理和经营人才。鼓励从业人员就近就地参加住宿、餐饮、服务等各种培训,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礼仪、提高服务技能,提升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五是注重规范管理促升级。梳理、修订和完善现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标准,加大宣传和贯彻力度,提升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水平。注重发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会、产业联盟和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经营主体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管理服务体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