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材”源广进,其实很简单|众源新材
 

“材”源广进,其实很简单|众源新材

发布时间:2019-07-06 03:57:29 影响了: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可是许多作文老师发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情况很难在学生的作文中体现,学生们觉得提笔无话可说,找不到作文素材,作文越来越难写,“难于上青天”。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懂得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在我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多留意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作文是源于生活的,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活水。现在的学生基本上就是奔波于学校和家庭之间,束缚在教室之内,他们生活极为单调,看似没有什么可以信手拈来的素材,其实不然,只要多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可入文章。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崔颢的《黄鹤楼》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却流芳千古。这些名家不留心观察身边事物,会留下这些不朽的篇章吗?
  有一回,我布置学生写一篇以《清晨的校园》为题的命题作文,题目一出来,学生们一片哗然,极为不满这个校园题目,在同学们嘀嘀咕咕的讨论声中,我听出了原委:校园就这么大点地方,我们天天来,天天看都生厌了,写来写去还不是一样,再说,限题“清晨”的校园,那更没有什么可以写了……为了让同学们懂得写这样一篇作文并不是难事,让他们写好这篇作文,于是我先给了同学们提示:“清晨”的校园其实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写,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比如说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老师们准备上课的情境、操场上运动爱好者的身影、还有清晨的一花一草一木……我的提示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窗,他们在第二天特意早来校,细细观察,写出的作文让我惊叹:有同学细细观察了清晨校园草地上的草儿和露珠,那些露珠不仅在草叶尖上,还有草间偶见一张蛛网网住的水帘,小虫儿身上背着露珠的样子极为可爱;还有同学写了清晨校园里的孩子们与送他们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之间告别时的细节,如轻抚孩子时的叮咛,临别时递上的一瓶牛奶或是为孩子背好书包等等,都体现了出长辈对孩子们浓浓的关爱。“美是生活,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到写作时也就言之有物,就不会因为无材料可写而搜索枯肠,愁眉苦脸了。
  二、勘阅读
  鲁迅先生说:“如果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对于中学生来说,阅读是发展智力的关键,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还能在阅读作品时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中外名著可以多看,像《意林》《读者》等优秀的杂志也要常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实现“下笔如有神”。有位同学写了一篇《书香伴我成长》的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刘禹锡安贫乐道,挥墨写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李清照心存一份傲气,就有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李煜哀婉地轻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秋瑾的爱国情深。高呼“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多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读写思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常笔记
  “不动笔墨不看书”。毛泽东同志非常赞赏他的老师徐特立的读书方法。毛主席阅读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习惯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还要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用蝇头小楷写上许多批语。他觉得精彩的地方还要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的藏书中可谓是朱墨纷呈,批语、符号比比皆是。因此,我常鼓励学生撷取名著名篇刊物杂志中的间接素材来丰富作文语言,做好《读书笔记》。积累得多了。下笔时自然就能做到厚积薄发,文思不断,好词好句争相涌出,写作时也就不感到困难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
  四、时感悟
  在俊青的《海滨仲夏夜》中,有这么一句话:“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就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不仅有触觉、嗅觉、听觉、视觉,还有作者自己的感觉,他觉得“兴奋和愉快”。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等感觉及时记录下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悟。长此以往,提笔写作也就不愁无话可说,内心感情的表达也就轻而易举了。
  每一天的天空都是不一样的,有时晴空万里,也有时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有时乌云密布,也有时阳光彩虹共谱新乐……只要留心发现、注重积累,处处都是作文素材,“材”源广进,原来如此简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