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善待错误等] 善待错误
 

[善待错误等] 善待错误

发布时间:2019-07-06 03:57:38 影响了: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必须做出分析和应对策略,筛选出值得探究的错误总结成一种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让“错误”成为成功的基石。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思维错误
  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数学过程的推演,担心在启发学生们开展课堂研讨时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是一种片面的学习方式,其实学习在一定意义上是在错误的基础上前进的。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错误。如何善待错误。
  一、概念不清,急于求成
  有的学生对基本的数学概念没有正确理解和把握。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身边的实物或模型为例,让学生们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建立数学概念。比如在教学“平行线”时,我们可让大家根据轨道、尺子的两条边线等实例归纳出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就是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如果概念不清,比如忽略了“同一平面内”,那么这个概念就不成立。
  二、思维局限,畏缩不前
  甫学初中数学,同学们对以前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特定思维会容易使其产生解题错误。譬如,小学数学中得出的结论都是在没有引进负数概念的情况下才成立的。这时的思维定势是两数之和大于等于其中一个加数,即a+b≥a,但是初中数学引进了负数,就必然出现了a+b  三、结构相似,知识互扰
  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化,我们会接触一些概念、结构或者数学过程相似的数学知识,如果我们不加以科学引导,学生会出现概念混淆。例如,在学习“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时常因受到方程或者等式性质的干扰而犯错误。只要我们积极引导,把不等式的相关内容与等式和方程的相似内容进行比较和区分,让学生们掌握它们的异同,有利于学生们建立知识网络,全面掌握数学知识。
  四、“数”形转化,缺乏适应
  初中数学教学重心由以“数”为主要学习内容逐渐转变成以“形”为主要研究对象,鉴于此,数学教师要努力探索出一条科学而又易于接受的“数”和“形”的转化途径,消除学生们心中的困惑,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如,以直角坐标系来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恍然大悟,找到解题的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同学们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必须筛选出值得探究的错误总结成一种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让“错误”作为我们成功的基石。
  小班“做中学”活动的实践思考
  金吉娣
  摘要:“做中学”是一种主动式的教育思想,是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幼儿不断主动学习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小班幼儿;“做中学”;实践思考
  “做中学”是一种主动式的教育思想,是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动手动脑,自己观察、提问、设想、操作和研究来发现规律、获得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虽然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差,但只要把握好“做中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来进行,在小班进行“做中学”活动是可行的,它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更多的是能动的——猜想、观察、记录、表达等。
  一、激励幼儿大胆猜想
  在“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中,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幼儿进行问题设想,每个幼儿都有几分钟的猜想和假设时间,鼓励幼儿大胆地猜想非常重要。小班的孩子容易依赖于一种标准化的确定性的东西,期待着从别人眼中找答案,会受他人思维的影响。如果老师在活动中不鼓励不引导,不采取开放式的提问,久而久之,孩子就只会照着做、跟着做,而不会自己想着做,逐渐丧失自己的个性。
  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产生多种想法,萌发创造意识,在“做中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科学观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我在引导小班幼儿观察时,不局限于一般的观察,即不只观察研究对象本身,我还引导幼儿在观察时注意观察对象与周围的关系,并维持一定时间的兴趣。例如:在带领孩子去给鸭子喂食时,我除了引导孩子观察鸭子喜欢吃什么,还引导孩子观察鸭子吃食的样子以及鸭子生活的环境,让孩子渐渐地学会关注周围的一切。孩子们开始对鸭子进行评论:小鸭身上好脏啊;小鸭住的地方好臭啊;小鸭吃东西的时候是用嘴巴去啄的……
  三、指导幼儿认真记录
  “做中学”的核心是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索、科学发现的乐趣,记录信息为重要环节,形成的实验记录既是幼儿学科学的记录,也是幼儿成长的真实记录,在幼儿园里多以画图、表格、数字等方式进行。由此我从科学启发幼儿愿意记录、乐意记录出发,尝试、摸索出一些做法:
  1 与幼儿一起讨论,记录方法力求简单
  幼儿的学习、发展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通过自身的活动作用于客体,幼儿在心理上是主动的,依照自己的方式通过活动来建构科学知识,小班的幼儿则需通过教师引导。我又继续引导:“那开心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幼儿提出了许多建议:笑、拍拍手、跺跺脚等等,我紧接着又引导:“那我们可以画一个什么图案表示开心呢?”幼儿又提出了许多建议:画手、画五角星等,但由于小班幼儿受绘画水平的限制,最后我们共同确立用笑脸来表示鸭子喜欢吃的食物,用哭脸来表示不喜欢吃的食物。
  2 灵活变通,萌发幼儿记录科学信息的意识
  科学记录并非对记录技能提出高的要求,而在于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幼儿记录,目的是萌发小班幼儿记录科学信息的意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真正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小班幼儿容易受兴趣支配,往往会专注于有趣的科学游戏中。对此,我在巡视中不是一味地督促记录速度,而是根据各个活动的特点,多方位引导幼儿去观察、感知、体验。
  四、支持幼儿自主表现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听会忘记,看仅能记住,做才能学会。这里的“做”不仅是动手操作,还包括身体做动作。小班幼儿还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常常会借助动作来表达自己的观察,加深自己的记忆。例如:当幼儿观察小鸭时,他们会很自然地学小鸭走路,学小鸭吃食的样子等等。由于幼儿通过亲身感知并积累有关的表象,在交流讨论中,他们都能把看到的物体的形态讲出来,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
  “做中学”强调“猜想”和“记录”贯穿始终,最终目的是达到幼儿学会“尊重事实,用记录的事实来说话”。幼儿在“做中学”时,必须对自己原来的猜想和正在发生的教育行为进行记录反思。当他能从自己的实验行动中发现问题并与猜想进行对比时,他才可以说明自己的想法“对”还是“不对”。因此在小班“做中学”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的猜想、引导幼儿仔细的观察、指导幼儿认真的记录、支持幼儿自主的表现,是幼儿不断主动学习发展的过程,是幼儿以后有目的地进行科学探究的先期导入,更是潜移默化地为幼儿播下了“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种子!同时“做中学”也是教师在反思中实施教育,教育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师要学会等待,给孩子多一些思考的空间,多一些鼓励和引导,让孩子带着思考去质疑,带着个性去展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