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再造景”:被介入的乡镇】 鱼缸造景
 

【“再造景”:被介入的乡镇】 鱼缸造景

发布时间:2019-07-17 04:07:33 影响了:

  展览:再造景—三林公共艺术展  时间:2012年06月17日 - 2012年07月2日地点:三林塘老街(上海·浦东)  一场并非在传统白色立方展厅内呈现的展览—“再造景”公共艺术展,正在上海浦东新区一隅名为三林塘老街和三〇国际艺术区的潮湿闷热的梅雨季中揭幕。15件大型公共艺术作品,49位在校学生,2位策划人,十几位指导教师和工作团队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促成了这次介入水乡古镇的公共艺术实践。
  此番被想象和营建的三林古镇,是新仿旧貌,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古迹,原址始于北宋,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而在近代社会革新巨变的潮流下,以江南古镇为代表的内部循环体系被现代化的概念不断覆盖、改造和异变的局面下,艺术如何有效地介入公共的、日常的生活之中,与身处其中的人们发生互动,再次引发他们对周围景观的介意和注目,便是这次“再造景”概念提出的契机:既能体现对古镇传统资源的重新利用,也是以“再造新景观”的方式来串连不同时空的文化脉络,使其地域特征、特色定位得以延伸,同时充分深化了国际化大都市中古镇样本变迁与发展的具体实践。
  来到现场,在簇新的三林水乡建筑群中,穿梭在古镇的街巷墙垣,在空间随脚步不停转换之际能时不时偶遇到一两件作品,似乎令观者有了在迷宫中寻宝之感。而利用地域视觉资源并结合了当地历史和风土人情的代表物件进行放大和转化,成为这次“再造景”的诸多作品的创作手法:作品《老物件》把传统古镇居民耳熟能详的日常生活用品—竹藤编热水瓶,进行复制并放大成足有三层楼高,这件异化的“建筑物”由于还内设了灯柱,呈现了日夜不同的景观效果;而作品《亮花桥》的灵感来源于三林当地的刺绣工艺和民间图案,创作者在三林塘港的石桥立面,用霓虹灯勾勒出一幅适形花鸟图案,使得当代都市的典型夜色被有效地引入古镇,还利用了河流的虚实倒影还原出传统图案的对称性特点;《酱园记忆》用钢筋线条的艺术形式语言,速写了一段曾经发生在三林古镇著名的酱园作坊生活、劳作场景并与现实的地点再次重合,有效凝固了两个时空的人和物,记忆与故事的再现;《布顶》是用三林土布包住三林“土布之王”—汤宅门头屋顶,整体性的艺术处理手法使日常布料的可塑性获得延展。
  其它类似的作品如用当地各色粮食谷物组合、替换成民俗中的祥龙图样;200柄蒲扇扎在一起充当船帆的“扇风船”;用竹筛、竹子层层叠叠做成的“筛廊”;用多条板凳互相镶嵌搭出龙状的作品“舞韵”;长长的涂鸦墙“三林印象”等等。这些以现场环境为对象的特定户外当代创作,以装置、雕塑、绘画、灯光、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使得老物件的再现在体量和视觉感受上,产生似曾相识又多维度的重新解读,15件作品以公共艺术的户外展示形式连接市民生活,试图重新解读古镇的文化承传与更新,探讨生活样式与艺术氛围之间公共性的综合命题,以凸显区域特征为主旨与社区形成环境、人文的多重互动。
  除“再造景”主题展览外,作为三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启动后的首次大型艺术活动,还围绕“城市公共艺术”为题,同期由丁乙教授,英国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菲利普,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张雪敏等与国内外知名学者、艺术家以本次案例为切入点,对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的话题展开了研讨,讨论了古镇民俗文化实践与当代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方式,为如何将现代的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古镇的发展,保护古镇建筑的同时,运用当代手段古为今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为艺术院校与当地政府及艺术园区三方共同合作策划和组织实施的一次公共艺术介入现场的首次艺术展示活动,“再造景”不由得让人想到了2007年朱家角古镇“黄盒子”艺术活动,当时的参与者更多的是知名艺术家。而此番浦东三林镇政府、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艺术家丁乙和三〇国际艺术区艺术总监毛毛是此次活动的策划方,但显然这次的主角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的学生们,他们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组成多个项目小组,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先期对三林地区的风貌、习俗、景观等做了实地调研,对古镇独特而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提取与加工,譬如对该地域的色彩趣味进行取样,以此为素材,再进行创作,而这种细致而理性的工作方法也决定了整个展览的作品气质很接“地气”。而这些低年级的公共艺术学生能否完成远离展厅,面对当下,介入现实的挑战,策划方的几位带队教师似乎更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说“再造景”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师工作团队与学生们共同完成的一场艺术介入乡镇的实践!而这次公共艺术活动可以说是古镇、居民、院校的“多赢”:活动既为古镇增添了新的景观与曝光度,也打开了当地居民的眼界与品位,同时又以项目带动教学,给予学生们一个自主研究对象,使学生在实际的公共艺术实践中,从立项、调查、方案、制作、现场调试等角度,获得了切身的临场体验和经历,可谓是一次多方满意的典型公共艺术活动的成功运作案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