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无藏金玉,无重器备_馆藏重器――大克鼎
 

无藏金玉,无重器备_馆藏重器――大克鼎

发布时间:2018-12-28 04:03:21 影响了:

  大克鼎铸造于西周孝王(公元前10世纪末)时期,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清光绪中期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气魄雄浑,威严庄重。   大克鼎是膳夫(官名)克用来祭祀先祖师华父的重器,口部微敛,方唇宽沿,大立耳,腹略鼓,腹璧厚实,蹄足,口沿下饰有3组变形兽面纹,间隔以6道棱脊,腹部饰有粗宽条环带纹,口部和足上部饰兽面纹,出色地综合了当时图案与雕塑艺术的成就。
  大克鼎腹内壁铸有长篇铭文,共28行,计290字。铭文字体特大,字迹端庄质朴,笔画遒劲。由于铭文前半部划有整齐的长方形格子,每格一字,所以全文布局十分规整。全文内容可分为两段,前段是韵文,克歌颂他的先祖师华父美好的品德,靠了师华父帮助周王室的余荫,周孝主委派他出任膳夫这个出入王廷的重职;后段是周王对克的册命辞,重申对其官职的任命,并赏赐礼服、土地和奴隶。全篇字迹端正,是少见的金文书法杰作,同时又是研究西周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宝贵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徐森玉先生曾经盛赞大盂鼎与大克鼎“乃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和美术考古学的珍贵资料,它们在学术上的价值,堪与毛公鼎、散氏盘和虢季子盘媲美。”
  大克鼎出土后不久,由当朝军机大臣潘祖荫重金购得,成为潘氏传家之宝。潘家是苏州望族,家藏丰富,有“滂喜斋”专藏珍本书籍和“攀古楼”专藏青铜器,潘祖荫得到大克鼎后,曾镌“宝藏第一”之印。他病逝以后,弟弟潘祖年把大克鼎从京城运回故乡苏州,供放在厅堂。到上世纪20年代,潘祖荫的孙媳潘达于先生成为潘氏家族大量珍贵文物的实际看护者与掌管者,为妥善保藏它们倾注了大量心血。抗日战争期间,潘达于在家人协助下将包括大克鼎在内的家藏珍贵器物深埋在地下,书画及部分古董则安放在隐蔽的隔间中。由于安排周密,虽然日寇多次上门翻查,威逼利诱,却始终没有发现埋于地下和减于隔间中的文物,这批珍宝安全地度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那些纷乱的岁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潘达于先生于1951年向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捐献了家藏大盂鼎、大克鼎及其他珍贵文物二百余件。1958年起,大克鼎在上海博物馆陈列展出,它的亮相吸引了无数观众,其瑰丽的造型、凝重的气度和精绝的工艺令观者无不倾倒。为表达对潘先生当年爱国之举的感谢和尊崇,上海博物馆还曾特地举办了“百岁寿星潘达于捐赠大盂鼎大克鼎回顾特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